您当前位置: 南顺网络>> 官方资讯
  • 陌陌收购探探后,陌生人社交产品还有机会吗?

    作为互联网圈 2018 年第一大收购案,陌陌以 6 亿美元现金+ 265 万股新发行的ADS股票收购探探的消息惊诧了数人,有些人甚至还没开工上班,就来一记重大新闻。陌陌和探探作为陌生人社交领域的头两名,他们的“二合一”,让许多人认为,陌生人社交市场要被陌陌、探探“一统江湖”了,陌生人社交领域从此再无变数。陌陌收购探探后,其他陌生人社交产品还有机会吗?如果是搜索引擎、在线旅游、生活服务领域,“一统江湖”的情况有可能发生,但在陌生人社交网络领域,却又有点儿不一样。陌陌、探探这些主流常见的应用牢牢把持着头部的流量,但仍旧有数百款中尾部的社交类应用也在享受着社交网络的红利,它们也是陌生人社交应用,比如微聚、摩擦、遇见、么么哒、skout、约你、富聊、点聊、探她、派派、恋恋、女王驾到、交友吧约爱、神交、小恩爱等。App Annie的搜索结果显示,iOS系统中“交友”类App就有 700 款,去除一些不相关的应用,也有 500 款以上。PC6 下载站的数据显示,交友类软件有 498 款。IT桔子的信息显示,从 2011 年起,国内各类陌生人交友应用获得融资的有 253 起。郭静的互联网圈认为,陌陌收购探探只能增强陌陌的价值,但并不能让微聚、摩擦、遇见、么么哒、skout、约你、富聊、点聊、探她、派派、恋恋、女王驾到、交友吧约爱、神交、小恩爱等社交应用就此“歇菜”。首先,微聚、摩擦、遇见等应用与陌陌、探探并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内竞争。尽管都是陌生人社交应用,但各个应用获取流量和用户的方式完全不同,各自沉淀下来的用户关系也完全不同,大家都是独立的App,并且没有统一的入口,陌陌、探探对用户使用微聚、摩擦、遇见等应用没有绝对控制权,只能通过头部效应吸引用户转移,但在产品、运营、SEO、SEM、ASO等方式上是控制不了微聚、摩擦、遇见等应用的,大家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内竞争。当然,也有交叉的点,一是情感上的,都是为了解决“孤独寂寞冷”的情感需求,二是“异性相吸”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绝对的垄断太困难了,各个App都是独立的存在,而且流量过于分散,每个App都有办法为自己搞流量、拉用户,有了流量和用户,就有机会赚钱,一方面,支付变得非常便捷和容易,另一方面,仍有非常多的用户“智商”不高,愿意在社交场景中付费。其次,小成本,赚小钱,不用对资本市场负责。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希望做大做强,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创业公司来说,它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陌陌公布的 2017 年Q3 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营收为3. 545 亿美元,净利润为 7910 万美元,这绝对是陌生人社交领域的NO.1。但对于微聚、摩擦、遇见等平台来说,可能他们并不期待能像陌陌一样年收入数亿美元,一般这种陌生人社交应用的员工数量都不多,成本也并不高,但其盈利都是完全归属于自己,做多少就赚多少,属于“闷声发财”类型,也不需要对资本市场负责。陌生人社交本身涉及到的“擦边球”情况比较多,一些应用开发者赚的就是“擦边球”的钱,做大了反而不合适,也容易受到制约,反而“闷声发财”比较容易。陌陌、探探“二合一”后,这些应用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赚小钱,只要其能够沉淀下来用户,赚钱并不困难。最后,陌生人社交本身就是要“非主流”,而“非主流”市场的可选性太多。微信、QQ牢牢霸占着熟人社交的关系链,用户对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就是区别于主流社交工具存在的,而在“非主流”市场,是不需要标准化的,用户的可选性太多,只要能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求/“异性相吸”的需求,用户并不会注重是在哪个应用上。所以,即使陌陌收购了探探,对于摩擦、遇见、富聊等产品来说,影响并不大,用户并不会因此就直接转移到陌陌上去,吸引用户的方式不同,留存下来的用户也会不同。陌陌自 2014 年上市后,一直在去“约炮软件”的帽子,但用户对陌陌的印象并不会短期内就出现改观,用户本身的“异性相吸”需求也不会陌陌改掉“约炮”的帽子后就不存在了,如果陌陌身上找不到,自然会去其他平台上寻找。市场容量超过 500 款以上的应用,除了头两名,其他应用仍旧有生存空间。中国的互联网圈非常流行收购后双品牌独立运营的,比如 58 同城和赶集网、携程和去哪儿、美团和大众点评,就目前来看,双品牌独立运营,并未出现失利的情况,相反,通过收购行业第二名,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上升。所以,陌陌花费高价收购探探,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心思。陌生人社交产品如此之多,唯有陌陌成功赴美上市,这和陌陌产品上的快速迭代有莫大关系,包括从社交产品转型升级为社交+直播产品。App Store的信息显示,过去一年内,陌陌的App迭代了 25 个版本,这在众多陌生人交友应用里是非常少见的,一些中小型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忽悠用户付费的能力比较强,但在产品上是比较懒惰的,快速产品迭代是需要成本的,这和“小成本,赚小钱”的套路不匹配,产品上,陌陌确实做的不错。这次收购探探,从定价来看,确实比较高。探探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注册用户达到 9000 万,有效用户(去除垃圾账号和封禁帐号) 6000 万,其中 90 后用户占比75%以上。日活量突破 600 万,次日留存率高达75%。按照约7. 5 亿美元的价格来算,单个日活用户价格在 100 美元左右。从外界来看,陌陌是买贵了,但从陌陌自身来看,这个价格还是很划算的。首先,通过收购探探,陌陌公司的故事会丰富很多,这有利于资本市场对于陌陌的看法。其次,收购探探后,陌陌+探探会出现一定的协同效应。陌陌营收主要有四个版块,视频直播(最大的营收业务)、会员订购营收和虚拟礼品营收、移动营销、移动游戏。收购探探后,尽管后者还是独立运营,但双方在移动营销、移动游戏两块业务上可以出现一定的协同效应,陌陌+探探在移动营销的议价能力上会出现提升,另外移动游戏方面,两者也会出现协同作用。最后,数据以及其他资产。唐岩曾提到称,两者的重合度并不算高,这意味就算探探独立发展,但探探的数据资产将会被整合到陌陌的大阵营里,更丰富的数据库,有利于陌陌在创新和发展上做出更好的选择。贵不贵,从当时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来,就跟当初百度 19 亿美金收购 91 无线一样,当时肯定是天价,但正是有了这 19 亿美金的投入,百度系的多款产品才能在移动端有不错的表现。陌陌收购探探也是一样,现在来看是贵的,但今后陌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试金石。也许,大家习惯了互联网巨头的故事,一些中小型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活的还不错,没了外界的关注,其反而能好好生存。有人性的地方,就有流量,就有钱。

  • 了不起的微信小游戏

    春节是游戏的狂欢。整个假期,华敏都沉迷在一种叫作「欢乐斗地主」的纸牌小游戏中。除此还有,微信群里亲戚好友噼里啪啦发过来的邀请链接和积分排名:「成语猜猜看:我已经闯过243 关,谁与我战?」、「我靠!刚才我竟然挨了一炮」、「知乎答题王:本群知乎答题王段位排行在此,看看你能排第几?」……像华敏一样的人可不少。微信官方给出数据是,整个 2018 年春节期间,小游戏同时在线人数最高可达 2800 万人/小时。小游戏成为过年聚会的新时尚。毕竟,久别重逢,有什么比来盘跳一跳更加适合让两个人重新熟络的呢?小游戏盘活了社交,或者,至少是微信上的社交。01对于不热衷「吃鸡」「推塔」、追求养生游戏的人,微信给了他们新选择。春节期间,跳一跳更新推出多人游戏模式,你可以直接点对点发送或者通过房间码邀请好友,每人按序蹦跶,留在最后的即为胜者。结果,官方数据显示,跳一跳成了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小游戏。再比如「斗地主」。微信每天送两次欢乐豆,每次 3000 个,最近地主心情不错,分享至微信群就会再送 3000 个豆。迄今为止,微信一共发布了包括跳一跳、星途 Wegoing 等 17 款小游戏,不需要下载 App、即点即用、切换自如。简直佛系极了。它造成的影响可不佛系。腾讯的游戏台柱之一——棋牌类游戏被微信搬运到小程序上。这个曾经救活了腾讯游戏大厅的品类,如今正式杀入微信,再次为促进日活出力。与大型网游不同,棋牌类游戏规则固定,没有技术门槛,很容易被移植和模仿。当年,在尝试网游失利后,腾讯决定主攻棋牌和小型休闲游戏,当面之敌是占据棋牌游戏市场 80%份额的联众。关于这场战役,一个联众员工回忆到:「腾讯在 QQ 上增加了一个显示窗口,提示你的好友在玩什么游戏。点击之后,直接跳转到游戏室,你就可以加入。QQ 有 2 亿多注册用户,随机产生的游戏玩家就吓死人了。」最后,腾讯用 1 年时间就取代联众,成为棋牌游戏的霸主。小程序如今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微信默默开放了好友关系链给小游戏。这次刺激的可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同一个集团的战友。据说,此举在腾讯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棋牌游戏部门的强烈抗议。可这又怎么能挡住小游戏的前进步伐呢?今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官方公布了一个数据,上线不到 20 天,小游戏累计使用用户数 3.1亿。「37% 的用户是游戏 App 活跃用户,有 41% 的用户是曾经 App 游戏的流失用户……更有 22% 的用户是以前从来没有玩过游戏的用户。」张小龙如是说。就在 1 年以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还曾矢口否认用小程序做游戏呢。022017 年 12 月 28 日下午,蓄势已久的「小游戏」赶在 2018 年前来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周。游戏一直是腾讯最赚钱的板块,没有之一。截至 2017 年第三季度,腾讯游戏产品收入达 328 亿元,已经实现了连续 10 个季度的连续增长,占总收入 41.2%。按照这个趋势计算,腾讯游戏产品全年收入可超过 1000 亿。而根据一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今年国内游戏市场的总体收入为 2036.1 亿元,这意味着腾讯游戏占据了整个市场半壁江山。从 2009 年从盛大手里夺到国内游戏 No.1 的位置后,腾讯依赖大量优质的代理游戏和精细运营,将巨大流量变现为游戏金矿,现已成为全球营收第一的游戏公司。目前,中国区 iOS 免费游戏榜前六的位置被腾讯一家公司独揽。而另一边,月活近 10 亿的超级 App 微信不满足于现有的手机游戏分发和广告的商业模式,开始在内部深挖。于是,小程序就成了微信能力的又一个释放口。第一批上线的 17 个微信小游戏皆是腾讯自研,看起来像是在走 QQ 游戏大厅的老路。事实上,微信小游戏走的是商铺路线,必定做大做全,而非像 QQ 游戏大厅对每个单品进行精细化运营。第三方开发的「成语猜猜看」和「知乎答题王」在微信蹿红,也说明与当年的 PC 游戏大厅不同,业余军有机会与腾讯官方军同台竞技。将能力交予开发者的原因,大概是微信想巩固作为互联网入口的地位吧。03微信是微信,腾讯是腾讯。在微信一步步开发能力的同时,腾讯正在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丰富游戏版图。单在 2018 年 2 月,腾讯先后投资盛大游戏、韩国游戏开发商 Kakao Games 等。此前,腾讯还并购全球最大手游公司 Supercell、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 Games 等,交易金额动则几十亿美金。腾讯不差钱,其前进的最大挑战来自舆论。「王者」、「吃鸡」等手游的扩张,斗地主、打麻将等棋牌的盛行,腾讯圈住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再从农村包围城市。「时间成本越不值钱的地方,游戏就会越赚钱。」曾经陈天桥拼命想摆脱的「电子鸦片」标签,被腾讯拾起并悄然化解。最近,腾讯终于出手了。「2018,腾讯要做一批不一样的游戏」,2 月 24 日,腾讯发文:全面布局「功能游戏」。何谓「功能游戏」?「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严肃游戏或者应用性游戏,它与传统娱乐型游戏有所区分,是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品类。」分别是传统文化、前沿探索、理工锻炼以及亲子互动类。换句话来说,一边玩游戏一边还把问题解决了。面对这条新闻,人们心情复杂。近几日,一篇叫作《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春节返乡手记:被手机游戏围困的乡村》的文章在网上疯传:「我们的乡村,何时才能真正『荣耀』?乡村的孩子,如何才能真正突围『绝地』?」,矛头直指腾讯游戏。这个问题也许没有答案。人们在闲暇时间对游戏和娱乐的天然需求,催生了腾讯和网易这样的游戏娱乐巨头。而微信在大型手游之外另辟蹊径,尝试让手机游戏变得轻量化、休闲化。这么做并不会动摇腾讯的根基,它现阶段只是微信用来刺激用户活跃度的一个工具,它蕴藏着无数种可能。当今中国游戏界的寡头,正挟裹着微信 10 亿网民,朝未知驶去。

  • 搜狐20年,张朝阳的失败与伟大

    凤凰网科技贺树龙一搜狐 20 岁了。张朝阳先是召开了一个媒体沟通会,“庆祝搜狐还活着”,并回忆了搜狐跌宕起伏的 20 年历史。然后又带着员工在奥森公园跑步 20 公里,“意味着重新出发”。1995 年, 31 岁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决定回到国内,拥抱互联网在中国的机会。辗转拿到风险投资后,成立了爱特信公司。 1998 年,爱特信开始效仿雅虎做门户网站,取名搜狐。张朝阳说:“搜狐的历史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半部历史。”这一点都不吹牛。搜狐和网易、新浪一起开创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而张朝阳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和布道者,他曾招募过还在硅谷打工的李彦宏(未果)、拒绝过前来求职的马云,连马化腾都是听了张朝阳的演讲激动不已、回去做了QQ的前身OICQ。门户之后,搜狐也在搜索、游戏等时代做了布局,旗下的搜狗、畅游都已是美国上市公司;视频时代,搜狐视频一度凭借美剧和自制剧独树一帜;微博时代,搜狐微博和新浪微博曾经打过一仗;新媒体时代,搜狐是门户里面最早的改革者,最先拥抱了自媒体和算法推荐。搜狐还被称作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从搜狐离开的古永锵创立了优酷、龚宇创立了爱奇艺、李善友创立了酷 6 网、陈一舟创立了人人网、周云帆创立了空中网、李学凌创立了欢聚时代(YY)……张朝阳一向以大佬自居,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有记者提到马云拍电影,张朝阳回怼:我才是人格IP化的鼻祖,马云玩的都是我以前的套路。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二但不能天天只吃老本。曾经的三大门户,如今搜狐最惨。先说公司市值。截至上周五,网易市值 411 亿美元,新浪市值 87 亿美元,搜狐市值 13 亿美元,网易是搜狐的 31 倍、新浪是搜狐的 6 倍。而当年张朝阳的小弟们,阿里巴巴市值 4950 亿美元,腾讯市值 5505 亿美元,分别是搜狐的 380 倍、 423 倍。再说赚钱能力。搜狐 2017 年营收18. 6 亿美元,净亏损4. 7 亿美元;网易 2017 年营收 83 亿美元,净利润 16 亿美元;新浪 2017 年营收15. 8 亿美元,净利润1. 5 亿美元。阿里巴巴、腾讯就不比了,不在一个量级。单看三大门户,网易赚大钱,新浪赚小钱,搜狐亏大钱。亏钱不可怕,亚马逊、京东还曾年年巨亏呢,可怕的是别人认为你没有未来。过去几年,张朝阳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出来喊两嗓子——搜狐被美国资本市场严重低估了。确实被低估了,你看搜狐 2017 年财报,账上有13. 6 亿美元的现金和等价物,持有的畅游股份(68.5%)和搜狗股份(33.4%)按市值算都值 22 亿美元,但搜狐自己的市值才 13 亿美元!怪不得张朝阳要自己拿 6 亿美元搞私有化。问题是:搜狐为何没能赢得投资者的信心?三沃伦·巴菲特说:买入一个公司,要预测它未来十年的状况;彼得·蒂尔说:好公司要追求垄断,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搜狐的问题在于:它的业务布局前瞻性不够,且都处于跟随者地位。百度的核心是搜索,未来是AI、无人车、信息流;阿里的核心是电商,未来是新零售、金融、物流、文娱、云计算;腾讯的核心是社交和游戏,未来是用基础设施、流量和资本连接一切;网易的核心是游戏,未来还有考拉、严选这样的电商业务;新浪,靠微博在活着。这些公司,都做到了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第一名,而且新业务也在高速成长。搜狐现在有四大业务,分别是游戏(畅游)、搜索(搜狗)、视频(搜狐视频)、信息流(搜狐新闻),我们通过搜狐 2017 年财报看看这几大业务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先说游戏。 2017 年搜狐网络游戏营收4. 5 亿美金,同比增长14%。表面看还不错,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搜狐在 2017 年Q2 推出了《天龙八部》的手游版。但这针兴奋剂没打多久,Q4 的游戏收入与Q3 相比下降了17%,来年倘若没有新的支柱产品,搜狐游戏业务的走势可想而知。畅游当年在游戏市场上十分风光,但在移动时代彻底迷失。畅游已经很多年没有家喻户晓的产品了,网易有《阴阳师》、《荒野行动》,腾讯有《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畅游到今天还在吃《天龙八部》的老本,想不掉队都难。再说搜索。 2017 年搜狐搜索业务营收8. 01 亿美元,同比增长34%,支撑起了搜狐近一半的营收,表现相当不错。搜狗于 2017 年 11 月 9 日正式登陆纽交所,是继百度之后中国第二家以搜索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文件中,搜狗自称搜索市场占有率为17.8%,不过其 2017 年收入仅为百度的7%。这就是市场的残酷之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互联网行业处处适用。王小川是个人才,但老二搜狗想要追赶老大百度实在太过艰难,何况百度也在移动时代面临着被各种垂直应用颠覆的挑战。搜狗试图用AI俘获未来,也确实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费用,但AI这场仗,巨头们谁都输不起。不管怎样,搜狗仍然是搜狐最大的希冀,不过不要忘了,搜狗现在的第一大股东是腾讯,未来能不能继续给搜狐充门面还很难讲。最后说说视频和信息流。 2017 年搜狐品牌广告收入为3. 14 亿美元,同比下降30%。太惨了!原因是视频和房地产广告收入大幅下降。网易同期的广告收入为3. 7 亿美元,新浪同期的门户广告收入(不包括微博)经推测也在 3 亿美元以上,不过请注意,这两家都没有类似搜狐视频之类的业务。对比一下视频领域的巨头,爱奇艺 2016 年营收就高达 16 亿美元。搜狐视频+搜狐新闻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遥想当年的搜狐视频,靠引进美剧和原创内容一度十分亮眼。引进的《生活大爆炸》、《纸牌屋》,和自制的《屌丝男士》让搜狐视频大放异彩。但引进随后遭遇监管、自制后继乏力,搜狐视频渐渐淡出了舞台。反观同行,爱奇艺背后站着百度,优酷土豆背后站着阿里,腾讯视频也财大气粗,这三家把视频行业变成了一个屌丝玩不起的行业,巨大的带宽成本和版权成本面前,搜狐视频已经没有筹码可以继续玩。所以,尽管张朝阳喊出了搜狐视频 2019 年盈利的口号,但在微不足道的收入面前,盈利的意义大打折扣。张朝阳喊了很多年门户改革、再造门户,率先提出要拥抱自媒体和智能推荐。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搜狐门户的多次动荡让这块业务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元气大伤。 2012 年张朝阳曾拒绝投资张一鸣,如今今日头条一年赚的钱是搜狐门户的好几倍。总结:游戏、搜索、视频、门户四大业务,没有一个有绝对优势,市场可能不低估搜狐吗?四搜狐掉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搜狐的未来也在一片迷雾之中,张朝阳需要想明白的是:这家企业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忽视技术。张朝阳说,因为搜狐不重视技术,所以很有潜力的Chinaren没有发展好。今天的搜狐,除了王小川带领的搜狗之外,你能说它的技术很好吗?战略失误。张朝阳说,搜狐当初放弃了搜索引擎,把流量拱手让给百度,后来才通过搜狗去奋起直追。张朝阳错过的机会还有电商和社交,电商根本没有布局,社交则自称被“微博和微信左右扇了两个耳光”。执行不力。事实上,很多时候搜狐选定的方向是正确的,比如当年和新浪微博的正面对抗,比如率先意识到危机、进行门户改革,但等战略到了执行阶段,张朝阳似乎并不是那个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人才流失。说好听了叫黄埔军校,说难听了就是留不住人。从搜狐出来那么多精英,都说“查尔斯是好人”,但为何都不愿意和他并肩作战到底呢?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由,但搜狐需要反思公司人才和管理体系的问题所在。文化散漫。大家都说,这两年“好人张朝阳变狠了”。变狠是好事,没有刚强有力的文化,哪会有刚强有力的产品?当然,说到底,搜狐所有的问题都是张朝阳个人的问题。张朝阳是个好人,他不必成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他可以做他自己,但要想带领搜狐复兴,他需要做出巨大的蜕变。搜狐 20 年,张朝阳“庆祝搜狐还活着”,他说,人工智能、大数据都可能是搜狐未来重新崛起的机会。不知道他会不会入局区块链,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当年的创业热情,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像承诺的一样——“重回舞台中央”。

  • 旅行青蛙凉了,「佛系」呱儿子这回真「上了西天」?

    旅行青蛙凉了。你发现没,过了一个年,微博朋友圈聊「呱儿子」的,已寥寥无几。氢媒工场发现,这款一度霸占着App Store免费排行榜第一的「佛系」手游,早已在该榜单上不见踪影。更准确的数据是,根据App Annie的统计显示,这款游戏在iPhone游戏的排名日渐下滑, 2 月 22 日已跌至第98。▲七麦数据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就过了一个年,你家呱儿子怎么听起《凉凉》了?氢媒工场深度复盘了旅行青蛙刷屏的逻辑、衰落的根源,以及它为国产游戏带来的经验教训。1、旅行青蛙刷屏的根本原因:话题性据氢媒工场观察,旅行青蛙从推出到刷屏的传播逻辑,在于不断突破圈层文化。从传播媒介上看,始于微博大V、全面爆发于朋友圈与公众号。根据新浪微舆情的数据分析,从去年 11 月 24 日到 1 月 21 日,旅行青蛙影响力传播经历了 6 个阶段: ▲娱乐资本论整理而到了 1 月 21 日,旅行青蛙在微信中全面爆发,微信指数显示当日微信指数环比增长298%,且此后一路上扬。新榜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23 日,旅行青蛙关键词的文章中,有 232 篇 10 万+,总阅读数达1. 26 亿!至此旅行青蛙成为刷屏级游戏。从人群来看,由最初的二次元核心用户,到泛二次元用户,再到年轻女性玩家,最后才大范围扩散到更多玩家。这款游戏之所以能不断突破圈层,其最核心的传播动力在于游戏的话题性。换而言之,与其说人们想「玩」旅行青蛙,不如说人们其实是想「聊」、想「晒」旅行青蛙。话题性,正是旅行青蛙火爆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原因。这其中包含两个让玩家分享的动机。①是游戏自带让玩家愿意「聊」的戏剧性话题,比如:我家的呱怎么三天不回,而你们还在餐桌上晒干锅牛蛙?火遍中国全网的游戏,竟是由三人组成的日本团队做的?别的游戏都要玩家花钱、花时间、花精力,青蛙却是佛系的简单玩法?一只「戴绿帽」、「性冷淡」青蛙,竟然比吸猫撸狗更能让人体会「当妈」的感受?当儿子养了半天,游戏设计师竟然说「青蛙是丈夫不是儿子」?一只虚拟的青蛙竟能经常看书,坚持学习,定期旅行,结交好友,而真实的自己却在死宅、玩游戏、没人约?以上种种话题是不是都有让你想在微博朋友圈吐槽的冲动?至少有让大量小编记者写稿的冲动。②是游戏设计了让玩家愿意「晒」的优质的内容和情感共鸣。比如,「呱儿子」寄回的明信片包括爱知名古屋城、京都宇治桥、群马草津温泉、京都天桥立、秋田入道埼灯塔等,食物道具艾蒿小麦饼、辣葱饼、南瓜百吉饼等等。而清新简单的画风让上述景点、美食都变得无比温馨呆萌。有资深游戏开发者曾私下对氢媒工场表示,玩法、策略、数值关卡差不多就行,只要花大价钱给美术设计,游戏好看就能受欢迎。虽然并不能完全认同,但也侧面可见,画风对于一款游戏之重要。除了画风温馨外,不同明信片出现的概率也相当随机,如果玩家得到一张稀有的明信片,他第一时间会干嘛?多半是晒朋友圈。因此,旅行青蛙为玩家提供的,更多的是社交价值与情感价值,而非娱乐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将旅行青蛙的意外走红,看作一篇情感类 10 万+爆文,只不过这篇 10 万+不依附于公众号,而依附于一款游戏。2、旅行青蛙为什么凉了?①春节「横插一脚」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春节的到来改变了玩家生活规律抢占其时间,同时“放假”、“年终奖”、“旅游”、“红包”等话题也取代了呱儿子。根据App Annie的数据,旅行青蛙最先从iPhone的「所有类别」与「免费经营类游戏」排名中跌出前三的时间点,是 2 月 12 日前后,而这个节点恰是企业开始放假、春节游与春运开始的节点。可想而知,与其辛辛苦苦、满怀期待地照顾呱儿子,不如过年回家,自己真正成为被照顾的「呱儿子」、「呱女儿」;与其看着呱儿子四处旅游,不如自己迈开双腿。②各类游戏抢占玩家时间另一个直接的原因在于,腾讯网易「吃鸡」游戏恰也在 2 月初开始了全面对战。 2 月 6 日网易召开「尝鲜大会」(游戏发布会),发布 5 款全新吃鸡游戏;三天后,腾讯公测两款吃鸡游戏。(详见《马化腾和丁磊,在“吃鸡”上为何都很焦虑?》)要知道,旅行青蛙的用户以游戏中度玩家为主,所有用户中有 6 成用户安装了4- 10 款游戏,只有16%的用户安装了1- 3 款游戏(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换而言之近九成的旅行青蛙玩家,都同时装了 3 款以上的游戏。加上春节应酬多旅游多,那些凑个热闹的养蛙玩家将其卸载,集中精力吃鸡或打王者,自然不足为奇。③玩法单调、产品不完善③玩法单调、产品不完善而旅行青蛙逐渐走向冷淡,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恰也是其走红的原因:「佛系」。不迭代、没创意的玩法,单调得还不如跳一跳有意思,后者同样「不粘人」,且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微信最受欢迎小游戏。除了不迭代、玩法单调外,旅行青蛙另一个让人不能忍的是:若将其卸载,或者清空了手机内存,之前的数据将不会存档!之前游戏里的明信片、道具将荡然无存。如此不完善的机制无疑伤害了大多数「老母亲」、「老父亲」的情感(要知道这相当于「杀了」他们的呱儿子),无疑,这也几乎封死了「老玩家回归」的可能。当热点话题逐渐消退,当过年聚餐取代网上社交,当腾讯网易「吃鸡」大战话题性将其取代,呱儿子当然不再被「聊」、不再被「晒」。所以,旅行青蛙从「话题」中崛起,也从「话题」中没落,成也「佛系」,败也「佛系」。3、国产游戏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旅行青蛙来去匆匆,但依旧给国产游戏厂商留下几张值得珍藏的「明信片」:首先,产品上,单一玩法必将失败,持续迭代创新、不断延展才是王道。回想起旅行青蛙刷屏后,大量媒体鼓吹「放置类养成类游戏」仍是蓝海。在氢媒工场看来,这些说法完全是纸上谈兵,殊不知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如《仓鼠的日常》、《猫咪后院》、《彼得兔的庄园》、《深海水族馆》、《禅意花园》等等,但它们要么不温不火要么无人问津。旅行青蛙仅是一个意外走红的幸运儿,复制它的成功几乎不可能。我们甚至可以推而广之。佛系、碎片、轻松虽然能让不少手游拥有低门槛,但若是玩法过于单一,且不能持续创新推陈出新,甚至连账号体制都未建成,即使能意外爆红刷屏,最后玩家必然也会离你而去。游戏史上那些老去的单机游戏,全是「死翘翘」的例子。第二,从运营上看,以真实情感触动目标圈层的心理。如上文所言,旅行青蛙的走红在于提供了「情感价值」与「社交价值」,二者的结合是游戏持续保持活力(日活月活)的三大基础中重要的两块基石(还有一个是「娱乐价值」)。而为玩家提供「情感价值」与「社交价值」的核心在于,游戏必须从真情实感出发。以旅行青蛙为例,其设计师上村真裕子在采访当中就坦言,设计初衷是思念丈夫,期盼归来的情感。尽管到了中国被歪打正着地认为是思念游子。但不论是思念丈夫还是游子,玩家的真情实感无疑被触动了。「蛙儿子」是不少人对旅行青蛙中小青蛙的称呼,「守着空屋子,除草、扫地、等儿回家。」网友「迷蒙咪咪」这样形容自己的养蛙生活,称自己是「空巢老人」。也有网友感叹,「不养蛙不知父母恩。」有网友甚至主动以此为题材创作漫画,微博上不少网友大呼「看哭」、「泪奔」。▲漫画作者:@相生栗子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投射——玩家将外出打工的自己投射,到远游的青蛙身上,从而同时发现着自己的艰辛与孤独,体验着父母的担忧与恩情,以一种「分饰两觉」的角度,体会着两代人之间难言的情愫。注重「情感价值」与「社交价值」的国产游戏,前有《梦幻西游》,后有《王者荣耀》。前者注重游戏内社交与游戏外IP打造,而后者为玩家提供了「双排」、「五黑」等情感纽带。反观目前大多数国产手游,过度强调「娱乐价值」,最终不是让你氪(花钱)就是让你肝(花时间)。如此「佛系」游戏怕是再难遇见。最后,一首《凉凉》送给呱,家中父母尚可在?愿你远行不孤单。

  • Google 再造移动支付,可问题是美国人没那么爱用手机支付啊

    说起移动支付,苹果有 Apple Pay,三星有 Samsung Pay,小米有 MI Pay,但到了 Android 的缔造者 Google 这里…有个 Android Pay,还有钱包叫 Google Wallet。两个相似的产品就这么共存了几年,Google 终于决定要合二为一推出了一个新客户端,当然,名字也是与各大支付品牌对仗工整——Google Pay。合并后的 Google Pay 将集成 Android Pay 和 Google Wallet 的功能,无论线上线下,用户都可以使用 Google Pay 进行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Google 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 2011 年,Google 就推出了全球第一个支持 NFC 近场通讯的移动支付服务 Google Wallet,用户通过绑定银行卡或者礼品卡可以完成支付,Google Pay 上的所有支付也需要借助它,用户甚至还可以通过 Gmail 进行转账。图片来自:digitaltrends线上线下支付、用户转账、NFC 支付,要说功能的完整性,当年的 Google Wallet 是个非常超前的产品。由于当时市面上支持 NFC 的手机凤毛麟角,Google Wallet 作为线下支付手段的便携性并没有发挥出来,而美国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支付的习惯,让用户并不觉得 Google Wallet 有多方便。加之线下门店支持 NFC 的收款机太少,先驱成了先烈。奇葩的是,四年后,Google 在 I/O 2015 上发布了一个 Android Pay,除了开发者可以把 Android Pay 集成到其他 app 里,功能基本上跟 Google Wallet 一样。图片来自:digitaltrends虽然 Google 在支付领域折戟沉沙,但其实在整个美国市场,移动支付的发展都不景气。美国消费金融网站 LendEdu 去年曾对大约 2000 名千禧一代(1981 年至 1998 年出生)年轻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近 14% 的人经常使用移动支付软件,而 35% 的人表示从未使用过移动支付。相反,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个一贯被视为追随硅谷步伐的广阔土地,微信和支付宝已经接管了数以亿计中国人的钱包。去年,英国《金融时报》在对比了中美两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之后,发现 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 50 倍。惊人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支付习惯与金融环境。图片来自:Time市场调研公司 Stratechery 创始人本·汤普森(Ben Thompson)说:美国是全球最先推出信用卡的国家,每一位美国人都拥有 PC。但是在中国,每个人都在一直使用手机。这等于是中国跨越了 PC 和信用卡时代,直接在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上处于领先。

  • 不打广告也能卖出去的产品,都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有的产品即使很少打广告,你依然会见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并且谈论它,而有的产品,即使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却只能安静的陈列在货架上?比如:ZARA和星巴克就很少打广告,可它们的产品风靡整个世界;相比之下,一些投入大量广告的产品,比如一些保健品,销量却一直下滑。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即使很少打广告,也会像病毒一样,到处被人们使用和谈论呢?这篇文章,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让产品变流行的 11 种方法。1.可视性要想让你的产品变流行,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让它具有可视性。可视性有很多种意思,但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人的感官而言的:容易被看到,容易被听到,容易被嗅到,容易被摸到,容易被尝到;当然,还有一种就是认知层面的:容易被感觉和理解。一言以蔽之:刷存在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商家都鼓励消费者拿着他们的产品在朋友圈晒自拍照。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有人在使用这些产品,进而自己也更有可能去购买。这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即使是营销大神也很容易忽略“可视”的重要性。就像之前李叫兽为南孚做的广告一样,文案当然无可挑剔,突出产品优势(持久耐用),非常有话题性,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不过,整个海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新产品的核心信息——全新糖果装。其实这就是缺乏可视性,人们很难通过海报直观的看到产品的新特点,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大字文案以及图中的振动棒,遥控器和鼠标等电器上面了。个人认为:图中的电器有点喧宾夺主了,导致电池本身的存在感很弱,应该把糖果装电池的视觉信息强调出来才对。说句题外话:网上有人评论李叫兽这个文案的效果并不好,但我认为这不是文案的问题。除了刚才我说的,南孚本身的策略也有问题。2.反差感光有可视性也不够,毕竟现在“可视”的产品信息太多了,比如手机,大家都有一部,品牌也各不相同。而大量同质化产品的出现势必会降低品牌的相对可视性,使其淹没在茫茫的机海中。所以,产品不仅要可视,更要与同类型产品建立反差感。苹果公司就一直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别家的耳机线都是黑色的时候,它就专门生产白色耳机线的耳机;当别家也大量生产白色耳机线的耳机时,它就要弄个无线的耳机:这样一来,即使没看到图中人物的手机,也能轻松判断出他用的是iPhone。另一方面,具有反差性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大家传播。比如“德国著名足球教练居然喜欢吃鼻屎”这样的信息就很容易被传播,因为“著名足球教练”和“吃鼻屎”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一个属于“高大上”,另一个则属于“低俗恶心”,而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不可思议”。如果是换成“著名足球教练喜欢跑步”或者“小孩喜欢吃鼻屎”,就没有这么高的传播性,因为它不具备“反差”的特征。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最新的锤子手机边缘这么锋利,甚至可以用来削水果。其实这就是老罗的高明之处,他也是利用了反差性,把常规圆润的手机边缘变得很锋利,从而让更多的人注意并谈论它。3.统一性一味的制造反差的确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无法有效建立产品的可识别度。如果苹果公司推出的每款产品都只是为了与同类型产品建立反差,而不具有某种统一性,人们也很难对其进行识别。因为它这样做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苹果虽然一直不走寻常路,但它的产品始终具有统一性,比如简洁和具有科技感,以至于别人一模仿它的风格就马上能被认出来,比如卫龙辣条的“苹果风”:所以,要想提高产品的可识别度,还需要让它们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当然,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应该要数巴宝莉了:人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在使用巴宝莉的产品,这个品牌也就更容易植入人们的心智。4.抱大腿有些产品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是因为品类本身就不受关注(比如保健品),可能是因为新产品复杂难以被理解,也有可能是因为它只是个小品牌。这时候,你就需要把产品与人们生活中更关心、更熟悉和更热门的信息绑定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人们谈论和使用你产品的诱因。这就是为什么方太油烟机要搞一个与女性皮肤有关的话题,因为油烟机本身并不受人们关注,但女性皮肤的保养,那可是她们每天都要关心的问题。当然,我认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老罗了,他真的很擅长“抱大腿”!下图是早年间的罗永浩“抱”西门子的大腿:后来走上正道了,开始抱乔布斯的大腿:现在不仅是他本人,连他的产品也会抱大腿了:5.故事性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星巴克很少打广告,却依然那么畅销?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很有故事性。“你知道吗?今天早上我去星巴克买咖啡的时候,那个服务员问我叫什么名字,说要把我的名字写在杯子上,结果他写了两遍都写错了…”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消费者并不只是买到了一杯咖啡,他更是买到了一个属于自己与星巴克的故事。而故事是非常具有传播性的,因为人人都喜欢讲故事。当然,故事不一定非要是消费者自己的,也可以是产品或企业的。比如之前的黄太吉就非常喜欢讲故事——“百度高管放弃百万年薪去街头卖煎饼果子”,这是个很好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也具有反差性,“百度高管”与“卖煎饼”就是两个在常理上相互对立或矛盾的元素。(其实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这样的,比如“王子”和“灰姑娘”,“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屌丝”与“白富美”,“嬉皮士”与“苹果CEO”等等)当然,一个好故事也不一定非要具有反差的特征,也可以像悬疑电影一样,让观众带着疑问一步步看下去,或者像众多英雄题材的电影一样,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目标,然后层层打怪…6.利他性人是群居动物,如果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可以帮助到其他人,人们也会主动分享你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饿了么,摩拜,ofo等App,都会在用户使用完之后送 10 个红包的原因,这些红包大多不是给用户自己用的,而是让你分享给你的好友。7.展示自我每个人都想向其他人表达更理想的自我,如果你的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展示自身的想法,地位,形象和价值观等,人们也很乐意把它拿出来展示。比如:1)展示想法这个很常见,比如大众甲壳虫的“Think Small”。2)展示地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理,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优越感,如果你的产品能让用户产生优越感,那也会被他们主动传播。比如游戏中的连杀截图,游戏迷们很乐意把它们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以此展示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优越感和地位等:3)展示形象这个经常被一些小众产品或功能较为单一的产品使用。由于产品的受众少或功能单一,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它们,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身份或形象。比如Kindle,它的功能非常单一,就可以很好表达用户(希望表达)的身份和形象——知识分子,喜欢阅读。4)展示价值观台湾的全联超市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把“省钱”重新诠释为“经济美学”,从而很好的展示消费者的价值观——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8.高度情绪唤起情绪是从人体大脑的边缘系统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愤怒的情绪可以让一个文质彬彬的人瞬间变成杀人犯。那么,什么样的情绪可以促使人们进行分享呢?大部分人认为:要想让人们分享他们知道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本身要给人正面的情绪,比如开心;而当信息给人负面的情绪时,人们就不愿意分享。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心理学家以前做过一个名叫“原地跑步”的实验:他们让两组被实验者分别进行一分钟的原地跑步(A组)与静坐(B组),一分钟之后,再给这两组人看同一篇文章。结果发现:A组的人在看完文章后,比B组的人更愿意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其他人。虽然跑步本身看似和情绪的关系不大,不过,它的确揭示了人在什么状态下更容易进行分享——高度情绪唤起(high arousal emotion)。所谓的“高度情绪唤起”是和“低度情绪唤起”相对应,前者包括开心、敬畏、兴奋、焦虑、生气等,后者指的是满足、悲伤等更为低调的情绪反应。而“原地跑步”实验告诉我们,只要唤起了人们的“高度情绪”,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促使人们分享信息。而具体到产品,唤起人们“高度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运用鲜明的色彩(红色是最多的),将产品拟人化(比如汽车的正面很像一张脸),制造滑稽感(比如表情包的设计)等。值得一提的是:最能影响一个人情绪的,并不是视觉元素,而是听觉,因为听觉是直接作用于人大脑中负责情感和情绪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相比于打字,你直接发语音去骂一个人更容易激怒对方。9.极限属性所谓的“极限属性”,其实就是指你的产品有哪些“最XX的属性”。比如最薄的手机,最轻的自行车,最快的操作系统,最浓稠的番茄酱,全球首款双屏手机等等。之所以这种信息容易被人们分享,是因为人们天生对认知闭合(或者满足好奇心)的需求。就拿手机的薄来说,多薄才算薄?不知道,也许是7mm?6mm?如果你的手机不是最薄,那你就给不了他们答案,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不会被谈论。但如果你的手机做到了全球最薄,那就相当于满足了人们的认知需求——原来最薄的手机才4.75mm啊!什么牌子呢?哦,原来是vivo。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只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而不会关心谁是第二个(记得我以前写过一篇《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倒霉鬼们》,里面提到了第二个人,但现在我自己也忘了…)所以,要想让产品变流行,你也可通过打造极限属性来实现。10.行为剩余为什么星巴克要卖杯子?它真的是想靠杯子业务来赚钱吗?不太可能…我想更好的答案是:它是在利用顾客“行为剩余”的价值。即使是每天都买星巴克咖啡的死忠粉,他真正喝咖啡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天的1/10,那剩余的9/ 10 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发挥“行为剩余”的价值了——桌子上的星巴克杯子就能时刻提醒他与他周围的人:不要忘了还有星巴克这个品牌。与之类似的还有服装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包装袋都做得这么精致和结实,目的就是让你即使在没有穿它们的衣服的时候,也能把产品品牌的信息传递给你周围的人。所以,你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周边产品,变相的增加主打产品的使用和曝光频率。11.可模仿性以上总结的 10 条,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展示产品,同时再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在使用。但如果使用产品的行为不具有可模仿性,那一切都是白搭。当你的产品被人们展示和谈论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留有足够的销售线索(比如产品名称,LOGO,二维码,网址,地址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能模仿别人,购买和使用你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产品的名称都要求简单易记,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不容易忘记这个品牌,当产生相应的需求时,马上就能想起它。另外,对一些低频消费品来说,它们的LOGO也都是以文字为主,这样人们才能根据“文字”这个最直观的线索去搜索和询问他人“你知道DELL这个牌子的电脑吗”或者直接上百度搜索“DELL”。不是我故意想给乐视火上浇油(最近它的负面消息挺多的),但它的新LOGO,真的是故弄玄虚,没有实际意义。(当然,放在PPT上讲故事还不错)请问:假如你不认识这个品牌,你该如何描述这个LOGO,如何把它输入到搜索框内?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像营销人一样能认得出上千种品牌…

  • 案例解析|如何设计一个专业的产品着陆页?

    对于许多品牌和网站而言,着陆页在营销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打开着陆页之后,能够通过它瞬间明白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同时不会被其他的信息所分心。正是因为着陆页的独特地位,它在品牌和内容营销上的作用是难以忽视的。想要让着陆页运转正常,有足够突出的转化率,你需要基于目标受众来进行设计。但是,对于受众广泛、用户类型多样的网站平台而言,又要如何设计着陆页呢?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看这样的一个着陆页设计案例。今天这个设计实战的设计师是Ludmila Shevchenko 。任务设计着陆页,页面中需要搭配相应的自定义数字插画。处理过程提出需求的是英国公司 Collectively Intelligent Limited,他们旗下有一个名为 Colony 的线上数字协作平台。这个平台的创建,是旨在帮助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它来共同创建公司。在社区中,不同的用户可以围绕一个目标进行合作,协同创造,共同管控资金,分享项目收入,而在此过程中这些人甚至都不一定需要认识对方,只需要目标一致,通过平台协同即可。客户提出单独设计着陆页的需求,希望这个着陆页能够以相对简单和平易近人的设计,传达出他们的价值主张。Colony 是一个成熟的、复杂的产品,所以着陆页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着陆页的设计有些人会认为,在着陆页中尽可能多的包含产品细节,能够吸引用户。但是实际上,一个着陆页不应当包含过量的信息,而应该让用户注意到产品的核心价值,凸显对用户有利的信息。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通常是采用相对简约明晰的视觉设计,通过几个富有凝聚力的UI元素(比如CTA按钮和表单)来呈现。围绕着核心特点来对着落页进行设计,设计师需要有层次地规划整个布局,以及各个部分的优先级。有效的视觉层次有利于用户逐步获取信息。自定义的插画常常会出现在着陆页当中,作为重要的UI组件帮助用户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概念。所以,在首图的位置使用插画是相当普遍而有效的选择。为了设计出更加有效的首图插画,Tubik团队中的 Arthur Avakyan 和 Denis Boldyriev 也参与到首图插画的头脑风暴和创意设计当中来。设计师尝试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用户相互连接的概念来进行设计。下面就是他们基于这一概念设计出来的插画:Ludmila Shevchenko 设计的插画Arthur Avakyan 设计的插画Denys Boldyriev 设计的插画设计师们拿出了不同风格的插画,它们在主题上和整个UI保持一致,营造出友好、平易近人的氛围,同时也让人对整个公司形象产生足够的好感。插画中展示出 Colony 是如何帮助世界各地的用户沟通、交流、达成目标的。客户在视觉上更加倾向于浅色背景和流畅的轮廓,因为这更加贴合他们的商业定位。考虑到客户的方向选择,Ludmila 还基于客户的选择绘制了一系列的变体。全球互联连接地球太空任务连接世界再次将 4 个不同的设计提交给客户的时候,他们倾向于让第三副图和第四副图的概念结合到一起。在进行调整之后,我们得到了最终的版本。第三副图当中的UI元素和第三副图的插画充分地融合到了一起,而配色则采用了集中明亮但是并不富有侵略性的色彩,粉红、黄色、绿松石色以及紫色。特色插画接下来,就是为了展示不同的功能而设计自定义插画。这些插画也会使用和首图插画一致的配色方案。这些插画是为了简明地展示产品功能而存在,以便用户可以快速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本质。此外,插画还会搭配一些微文案,来帮助用户了解这些功能的特点。而这个时候,还需要文案设计师参与进来。正如你所看到的,所有的插画都使用了大量的留白和微妙的元素来凸显产品的复杂性。由于插画中的色彩看起来非常的具有亲和力,这使得插画显得非常的友好、富有吸引力。为了让整个界面看起来足够一致,设计师还为制作了产品故事插画,它阐述了人们为何需要这个产品。故事是吸引潜在客户关注的好办法,漂亮的自定义插画让它足以给用户留下好印象。代币销售页面Colony 有它独特的网络体系和金融体系。为了拥有足够的所有权,用户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更多的代币,获取的代币越多,用户能够通过Colony 的网络获得更多的权限。为了吸引用户的兴趣,并告知他们代币的销售开始,客户要求我们设计一个特殊的倒计时页面。

  • 一顿饭聊出500万网红运营背后的“套路”

    –  I  –新青年上周日和一位网红运营牛人聊了聊过去 2 年他在网红公司的工作经历。处在业务一线的他, 2 年的时间里运营过 2 个粉丝超过百万的微博网红, 3 个超过 30 万的微信自媒体。据艾瑞咨询的报告, 2017 年,粉丝规模在 10 万人以上的网红人数较 2016 年增长57.3%。与此同时, 2017 年中国网红粉丝总人数达到4. 7 亿人。近年来,网红,自媒体,主播,KOL这些词不停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一般来说,他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和定义。唯一的共性是都依靠个人的品牌拥有一批粉丝群,可以依靠传播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变现。一顿饭的时间,他把这两年做网红运营的很多干货分享给了新青年。而我们,想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记录这些宝贵的分享。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你是不是处于网红行业,只要你是运营人,那么这篇文章或许都会对你有启发。–  II  –以下Q为新青年的提问,A为朋友的回答。Q1:你是什么时候进入网红行业的?A:2016 年春年后,我入职去了某南方城市的一家网红公司做运营。之前我一直在一家本土小广告公司做文案,觉得没什么前途。因为工作的关系,以前经常会去逛微博微信和各种自媒体大号。那个时候papi酱,天才小熊猫,叫兽易小星已经很红了,各种自媒体接二连三突然起来,看到一些微博上的美女只要发发美图就能卖衣服接代言,感觉行业很火热。当时觉得自己至少还能写点东西,应该去离风口近一点的行业,所以辞职就去了一家做网红运营的公司。公司不大,我去的时候二三十人吧,大大小小签了十来个网红,主要集中在美妆,服饰,电竞这些行业。Q2:去了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哪方面的业务?运营哪些网红?A:虽然说是网红,但是大多数都还只是名不经见传的小透明,里面最有名气的是一个做美妆的博主,姑且叫她K吧,K当时微博粉丝有 20 几万,其他的还有一些小美妆博主,微博粉丝在 2 万到 5 万不等。可能是我之前在那家广告公司主要负责美妆品牌的文案工作,所以我一进去,就跟着负责美妆部门的老大一起做美妆领域的网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运营她们的微博和微信,工作基本内容就是负责文案,推广,活动,这些基本都做过。主要的形式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在微博微信上运营好这些网红,围绕粉丝增长和粉丝黏度做运营。然后慢慢到一个成熟期的时候开始做变现,一开始是接广告,但是做广告后续瓶颈比较大,后来做电商,微博和微信基本都做过电商变现。Q:给我们分享一些你觉得这 2 年里一些网红运营的经验或者干货?A:先说明一点,我给的干货和经验其实并不能看了之后就能马上涨粉丝或者能帮你变现赚大钱的。这件事情的基本原则是,如果你理解做事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没有经历过自己不断实验和验证的过程,就算听再多的牛人去讲什么干货,都是没用的。别人能成功的东西到你这儿不一定能成,具体执行的经验不一定复制就能成功,但是思考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那我就分几点来说吧:第一,网红定位的关键 = 差异化竞争以我做的美妆领域来说, 2016 年,很多美妆博主都已经陆陆续续出来了,对于我们这种小公司来说,其实竞争压力是很大的。我当时几乎天天就琢磨一件事儿,怎么去做差异化。大家可能觉得一个美妆博主,无非就是美美的会化妆就可以了。但是你稍微留点意,就会发现,其实那些top垂直领域里的网红,都是极具个人标签的。同样是美妆博主,比如有些人是通过搞笑段子起家的,有些是靠模仿名人明星妆容出名的,有些是主打辣妈风,也有些是卖高学历独立女性人设的。这些不同的群体,面对的就是不同的用户群体,每个群体其实都是有其独特卖点和痛点的。了解你的用户,去深挖他们的需求。我们当时运营的其中一个美妆博主是主打二次元市场的,她的语言风格,服装和内容都是带有二次元群体属性的,妆容也会结合不同的服装造型来变化。也许你会你觉得二次元这个市场很小,她当时的粉丝量确实和几十万几百万的大博主不能比,可是因为粉丝很聚焦,她的转化率很高,所以总的来看,性价比还是挺高的。任何一个细分市场能吃透,其实都能带来很好的回报。这一点和大家想说的就是,在前期定位网红的时候,一定要想几个问题。别人为什么不关注别人要关注你?如果只挑一个人设标签,可否把这个标签做到极致?第二,网红是产品,产品就要数据化运营网红就像运营一个APP,卖个椅子桌子一样,其实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你做APP需要关注用户注册,留存,活跃,卖桌子椅子也要考虑哪些人群是你的消费者,是打价格还是卖情怀,这些背后都需要一个东西做判断和策略,那就是数据。经营网红也一样。变现之前,我们根据不同自媒体渠道上的性质,看的会是粉丝数,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指标。做变现,做电商,你还要考虑选品,销量,订单,复购率等指标。远远不是我每天编点内容,写点段子,拍点美照发一发就好了。之前有记者采访过咪蒙,她们团队是么怎么做内容的。你知道光光一个标题的选择,其团队就要有几十个备选,先内部投票,再到群里让粉丝去投票。对于文章的打开率和标题的数据,每天都要写总结报告,团队自己有自己的标题库,素材库和内容库。不仅如此,还要时刻分析竞品的情况,实时更新和调整。对于网红运营来说,最忌讳的就是自嗨,你以为你喜欢的就是用户喜欢的,最大概率去杜绝这种现象的,就是用数据来说话。我们团队,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总结分析内部每一段文字,图片,视频背后带来的数据变化,并且有专人去打标签做分析。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基本知道发哪些内容大概数据会到哪儿,这会保证我们的增长是在一个可控稳定的范围内的。当然,我们定期也会去尝试摸索一些新模式来进行尝试,但基本都是二八原则,即80%的量我们是可以预估的,留下20%的东西我会让团队去尝试新的方向。很多做自媒体的运营人,我发现他们基本局限于把自己定位在内容编辑或者做活动推广的。这点比较可怕的是,你做不长久,如果有一篇内容爆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很难复制。同时,你也不知道你写的东西为什么没人看。到底是渠道投放的问题?还是目标用户的问题?你都是盲目的。现在的互联网红利期过的都很快,如果不在前期就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那么后面就会很难做。因为,你听别人分享,别人和你说的不一定是真话,但是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这个背后真实的动作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去做推理的。第三, 变现是想赚快钱还是做品牌网红运营到一定时间,理所当然要去考虑变现的事情。现在博主最常见的变现方式无非就是卖广告和做电商,卖广告随着时间说到底是会损耗其用户长期价值的,所以现在主流网红基本做到大的都在做电商变现。但市面上电商变现的逻辑都是基于网红个人影响力来推荐用户买第三方的产品,网红个人说到底是起一个背书作用。而现实是,任何网红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靠“皮相“出名的网红更容易面临这个困境。当网红的个人价值出现衰退的时候,如何才能持续的有获客的能力?有一个好的路径就是做品牌。举个例子,当你去买LV和Channel的时候,你真的会关心背后是什么样的人在运营和设计吗?他们的创造者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品牌却留了下来,而消费者依然会因为这几个字花好几万消费,这就是品牌。当然,不是每个网红都有能力做品牌,并且把她做好的,除了她(他)本身是否具备品牌属性之外,其背后还有一条庞大的产业价值链,包括设计,供货,物流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结合。而多数想我们这种规模还不算大的网红运营公司来说,变现这块儿多数还得依靠第三方合作伙伴。2017 年网红产业链各环节模式其实都有典型的代表公司,比如像电商型的MCN如涵,基本覆盖了从内容生产,商业变现到供应链管理的各方面;像同道大叔作为星座垂直领域里的网红主要围绕IP矩阵来拓展包括广告,品牌授权,电商,衍生品等多渠道收入;还有更多类似像泛内容型的孵化公司,典型如马东的米未也产出了一批从奇葩说走出来的知识网红和品牌节目。当然,知识网红的瓶颈可能在于内容的瓶颈。而对于我们这些做美妆做服饰的网红,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还是时间,说到底,美妆不是个高门槛技能型的东西,永远都会有比你年轻比你有特色网红前仆后继。所以去年我们开始也在帮网红做个人服饰和美妆品牌,因为我们不想只做赚快钱的网红运营,野心还是比较大的。Q:特别棒的分享!最后讲讲你工作几年来最大的感受吧A:最大的感受是,行业的风向一直在变,前年我们说网红,去年是知识付费,今年又到了区块链。在这个时代,年轻人很容易急躁,包括我自己也是,人的心态很容易膨胀。与其这样,我建议倒不如选择一个行业,把它做透,做出成功的项目,这样的收获好过你连续跳好几个行业,却一个也做不精要好太多了。–  III  –由于时间的关系, 2 小时的时间里还是有很多话题没来的聊。如果大家喜欢这样的形式,我们也会有更多关于牛人一对一的访谈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职场和工作中的心得。最后,新青年很喜欢最后朋友给出的建议,与其大而广,不如小而精,道理大家都懂。

  • 减轻用户记忆负担:识别与回忆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注: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区分识别和回忆,并找出为什么在UI设计时我们更喜欢“识别”,我们要探究一下人类的记忆是如何工作的。在交互设计领域,Top10 的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之一即是:避免让用户艰难回忆,而是要让他们自然地识别出产品的功能。那么什么是识别,什么是回忆?为什么识别要比回忆更好?心理学家一般记忆检索分为两种:识别、回忆。设想一个场景,你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人,如果你们之前见过,你可以很轻松的认出他来,但叫出他的名字却更难一些。第一个阶段(你发现之前见过他)就叫做识别,第二个阶段(思考他的名字)就叫做回忆。识别就是我们发现某种东西很熟悉,而回忆是要将相关联的细节都找出来。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区分识别和回忆,并找出为什么在UI设计时我们更喜欢“识别”,我们要探究一下人类的记忆是如何工作的。记忆的激活心理学家通常认为记忆是区块化的:由基础的单元链接而成。每个记忆块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活化程度,即检索这段记忆的难易程度。举个例子,你的名字是一个记忆块,它的火花程度就非常高——如果有人在半夜把你叫醒,然后问你的名字,你肯定可以轻易回答出来。但如果问起你小学老师的名字,你可能很难说出来,它的活化程度就很低。记忆块的活化程度主要由三方面影响:练习:记忆块曾被使用的次数时间:记忆块最近一次被使用的时间环境:当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简单说明一下这几方面。俗话说,熟能生巧。实际上,你用的越多,某段记忆就记得越牢。记忆块的活化程度取决于你使用它的频率。这就是你的名字活化程度远高于你小学老师的原因——它经常被使用。但使用或练习并不是唯一影响活化度的因素。时间,最后一次使用某记忆的时间也很重要。换句话说,你刚刚使用过的记忆就会比长时间不用的记忆活化度更高(就像你自己的名字和你老师的名字)。第三点影响因素是环境。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谈谈“联想”。前文提过,记忆块就是相互连接的记忆单元。两个记忆块之间的链接就叫做“联想”。如果我对你说“巴黎”,然后问你听到之后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什么,你也许会说法国、事物、艾弗尔铁塔或者拿破仑。这些词都与巴黎有着强烈的联系,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巴黎上时,与之相连接的记忆块也被激活了。你说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那个活化度最高的记忆,以此类推。在心理学中,联想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联想让我们能一起讨论相关的事情并探索新事物。联想是帮助我们连接现在与过去经验的桥梁。但环境是如何影响回忆的呢?像玛德琳蛋糕一样,当前环境中出现一些事物的时候(比如蛋糕的香气和味道),它们会勾起我们与之相关的记忆,让他们更加活跃。遥远童年中那个蛋糕的味道已经被遗忘了很久,但却被你眼前的蛋糕所激活。识别 vs. 回忆 Recognition vs. Recall识别和记忆最大的区别,就是所需的记忆线索量。回忆需要的线索更少,识别则更多。回答一个类似于“Herman Melville 写了Moby Dick这首歌吗”这种问题时,你只需要说对或者错。但如果我问你,是谁写了Moby Dick?你则需要仔细回忆才能想到答案。识别比回忆更简单,因为他需要更多的线索。所有的相关线索都能够激活记忆,让答案浮出水面。这就是为什么选择题比简答题更容易,因为选项可以让你回忆起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则会把识别和回忆组合使用。通常我们会从一个简单的线索开始回忆事情,然后逐步缩小范围,最终选择出我们想要的答案。比方说我们在进入网站时通常凭着记忆先在地址栏输入几个字母,假设是nngroup.com,如果你经常来,你可以直接输入快速进入这个网站;但大多数人没法记得这么清楚,他们可能会输入”usability“,”user experience“,或者”Jakon Nielsen.”之类的。通过简单的搜索,他们会在结果页看到我们的网站。这样,用户的任务从“输入完整域名”,变成了“在列表中找到我想去的那个网站”。这就是为什么搜索引擎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他把回忆简化成了识别。回忆在UI设计中的应用回忆在UI设计中的经典应用案例就是登录页面。当你登录到一个网站的时候,你必须记住用户名和密码,而除了这个网站本身以外,你几乎没有什么线索来帮助回忆账号密码是什么。一些人使用了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自己记忆密码,比如说所有网站都用一个密码。也有人根据不同的网站注册不同的密码,比如在亚马逊(Amazon)的密码就是“amazonpassword”,在Zappos.com的密码就是“zappospassword”。这样他们就可以更方便的回忆密码。当然也有很多人吧密码记载计算机或者纸上。识别在UI设计中的应用菜单系统是”识别“应用的经典例子。电脑把可用的指令展示给你,然后你挑出自己想要的选项。举例来说,当你使用一个文字编辑器,想在一行字上画一条线代表删除他们。在图形界面出现之前,你需要记住画删除线这个功能的名字,这是一个不常用,很难记的名字。而现在你可以在菜单里寻找到相应的选项,很简单的完成加线的操作。提高页面的可识别性如何提高页面的可识别性?通过信息和功能的可视化,并让用户能轻松的找到他们。一个应用程序或者网站通常有两个组成部分:UI界面:包括所有按钮,导航或者其他能帮助到用户的元素。内容:用户用来达到其目的需要的信息。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界面还是内容上,识别都要比回忆好。

  • 春运火车票瞬间秒光背后,“新黄牛”演进史

    “为什么一放票,我要买的车票瞬间就没了?”2 月 1 日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启动。与往年相同的是,很多回乡游子发现热门路线的车票依旧一票难求。甚至有不少车票在网上开售时瞬间就全部“秒光”。面对公众的质疑,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在高峰时段,网站每秒售出车票近 700 张,而一列普通动车组的乘客总数也就是 600 人左右,所以出现部分车次秒光的现象是“正常”的。虽然今年有关部门充分运用了先进技术手段防范、打击线上“黄牛”,但依旧有大量网友评论认为:“放票瞬间秒光”是因为“抢票太热”,是“正常”现象,或许有些太草率、太简单了。更有热心网友表示,除非手速极快,不然稍微犹豫一下,就有可能让车票瞬间溜走。那么,没有神一般手速的乘客,就只能求助于付费抢票软件了,倘若这样还是抢不到票的话,最终只能寻找黄牛加价购票。可是,一旦摊上假黄牛,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唉,春运火车票,总有一种你避不开的愁。“如果第三方平台刷不到票,那就真的只有找我们了。”经过多次沟通,懂懂笔记终于联络到了资深黄牛“排骨”。他认为不管官方的措施和手段多么严厉,黄牛行为是一定会有的。但不同的是,近几年渐渐出现的第三方抢票软件,使得黄牛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激烈了许多,“我们凭本事囤票加价卖,他们靠技术捡漏赚小钱,我看说不上谁更高大上,本质上都是灰色的。”到底这些黄牛是有什么能耐,在官方的围堵和抢票软件的夹击下,依旧能够囤积相当数量火车票呢?或许从“排骨”的描述里,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新黄牛的演进过程。新黄牛党深谙唯快不破“做这一行的也要与时俱进,并非吃老本就行。”“排骨”告诉懂懂笔记,过去这几年,不少黄牛都是利用正规火车票购票平台的设计漏洞,有针对性的编写“抢票”程序,甚至攻击网站“后门”,从而锁定车票,甚至“买光”同一车次的所有车票。待有卖家上门时,再通过逐一释放车票的方式,让其购买到相应的车票。“但从前年开始,因为购票平台规则不断升级,技术也在更新,所以能利用的漏洞越来越少。”因此,从去年开始,大部分黄牛已经不热衷于开发这类具有攻击性的程序,转而依靠的是刷票时的速度,“黄牛这个行当其实也讲究唯快不破。”那么,刷票是否就无需用到程序呢?非也!据“排骨”透露,由于登录时要点击复杂的验证图片,购票时要辨认车次、时间,所以普通手速用户刷票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一般用户平均购买每张车票的用时,都在 1 分半钟以上。如果黄牛党也用这样的速度刷票,基本是没优势的,即便是盲选车次随机购买,用时也会超过 45 秒钟。“所以,必须有一种程序,能够帮我们登录账号,快速通过验证,迅速找到想要锁定的车票。”虽然这类外挂形式的刷票程序,所采用的“购票”流程和普通用户一样,但得益于电脑超高的识别和反应速度,所以从登录、验证到车票订单锁定,最快仅需 3 秒钟,“如果春运时,同一车次有几家黄牛同时锁定,那么很多用户基本上是抢不到票的。”此外,为了保证这些刷票程序有足够高的“抢票”效率,黄牛党所使用的网络带宽也是超乎想象。“排骨”透露,许多黄牛党所使用的带宽普遍在百兆以上,并会首选网络最稳定的电信宽带。而他为了备战今年的春运,去年年底就下“重本”拉了一条网吧专用千兆光纤,“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运气好的话,个把星期就能赚回来。”带宽的作用的确不容忽视。即便在不用刷票程序的情况下,单纯拼手速,使用4G网络、家用宽带抢票的普通用户,也很难匹敌黄牛党。光是在网速上,就会相差一大截。而“排骨”分析,那些号称能够帮用户“抢票”的第三方购票平台,绝大多数也是采用高带宽拼网速的方式,通过程序持续监控退票,实现瞬时捡漏。“除了程序和带宽以外,还要讲究技巧。”正规的购票平台为了防止黄牛一次性将火车票“秒光”,同一车次的所有车票,并非一次性放出,而是分批次随机放出。因为放票的时间没有规律,于是就给黄牛党刷票增加了难度,“有些车次,甚至在开车前的一个小时,还会放出来几十张票,让我们措手不及。”为了在春运过程中,不错过任何放票的时机,“排骨”和伙伴们只好轮流“值班”,确保7X24 小时都有人盯着电脑和刷票程序。尤其在凌晨平台放票几率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他们要确保十几台电脑和几十台手机都“机”不离人。“规则越来越严格,其实遭殃的是普通人,所以我估计平台不会弄得太严。”虽然车票平台多次出台新的购票程序,但却依旧制止不了黄牛们大肆刷票的现象。高效的刷票程序,强大的网速,日以继夜的人盯人值守,黄牛党们不断地利用购票平台规则上的“空子”,导致了春运期间一放票就被“秒光”的现象。在外游子的归心似箭,自然成为其大肆加价敛财的机会。这一幕,已然成为每年春运必定出现的“乱象”。说了手速、网速和定制化程序,那么网上购票的实名制怎么破?黄牛们哪来的那么多账号和身份证,又是如何搞定这个环节呢?规则再多变 总会有人的漏洞黄牛刷票装备“身份证这个问题,的确曾难倒很多同行。”众所周知,自从有了网络订票平台之后,其最基本的购票规则便是:每个身份证号码只能在同一车次购买一张车票。如果需要购买多张车票,则需要更多的身份证号码。“ 2014 年之前,火车票购票平台没有和公安机关身份核验的系统联网,所以假身份证也可以买票。”但是 2014 年之后,随着订票平台实现了联网,这一招便行不通了。“排骨”告诉懂懂笔记,许多黄牛党曾用自己、亲友的身份证号码去刷票,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能有超过二十张身份证的黄牛,就已经算人脉颇广了。而花钱到信息闭塞的农村 “租用”村民身份证号,之后被印证成本太高,核验操作起来也并不方便。注册账号,成了第一个“窍门”。由于互联网购票平台的规则里,每一个账号可以帮多个已核验的身份购票,虽然每个时间段只能购买五张票,但账号多了数量就上来了,“账号我们可以无限注册,而经过核验的身份证号码,就得花点心思骗了。”为了能够拿到大量已核验过的身份证明,“排骨”以帮忙订票需要用户身份证号为由,骗得了购票者信任,在帮其“订票”之后,就可以将这些身份证号码绑定到已经注册的账号中,用来抢更多的车票。为了规避黄牛一边退票而用户同时买票,导致被第三方平台把票刷走的风险。这些“骗”来的身份证号码所购车票,“排骨”会在很短时间内,利用证件号码到有利益输送的代售机构违规打印实体票。“很多用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用户,都不会觉察自己的身份证已经被拿来抢票,但我们也谨慎对待。”据他透露,黄牛圈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内部有人”的高级黄牛,甚至不用花钱给代售票机构,就能够拿到那些“网上抢购的带有真实身份证号和名字的实体车票”,“这一点我们还真的是做不到。”然而,现在铁路部门施行“人证票”信息统一方能通过安检,那这些带有他人身份信息的车票,又是如何卖给抢不到票的旅客,还能够让其顺利登车呢?“这个其实很简单。”“排骨”以每逢春运总是爆满的厦深铁路为例:深圳至潮汕段需求的旅客人数最多,也是黄牛党最重视的刷票区间。“排骨”指出,倘若将印有A身份,由深圳北开往潮汕的实体车票,加价30%卖给B旅客,如果直接进入安检是肯定通不过的。然而,B再从售票口购买一张时间最接近,路程最短的车票(如深圳北至坪山),二等座就仅需 12 元。在进站时,持这张往坪山的车票,便能通过“人证票”统一的核验。进到了站厅之后,再以印有A身份的车票,登上开往潮汕的列车,“在过闸机时,基本上不会再查身份证,毕竟人那么多。”而到了动车上,可能被查出利用他人车票登车的可能性就更少了。“排骨”表示,由于列车上人多,加上春运高峰,即便遇上乘务长查票,最多也是看一眼就走,根本不会要求乘客拿出身份证来比对姓名。“而且二等座车不是每票必查,所以被验明正身的可能就更低了。”“我们都会告诉买家,别没事跑一等座车厢,不然真的被拆穿了,我们也不负责。”随着春节临近,通过网上信息找到“排骨”并要求代订车票的旅客越来越多,而被黄牛“骗走”的身份证号也越来越多。看似万无一失的“人证票”统一,在黄牛眼里始终都有漏洞可钻。也正是这些流程上的漏洞,让更多黄牛肆无忌惮。毕竟对于归心似箭的旅客们来说,无论加价多少,流程如何复杂,都阻挡不了他们与家人团圆的愿望。然而,黄牛们最令人痛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此。你在抢票 他们在“抢钱”“因为账号刷票的频率太快,有时也会被封号。”虽然在购票平台注册了大量的账号,但程序频繁的操作,也免不了被官方程序抓住,遭到封号,因此,“排骨”和同行仍需要大量的新账号来补充。但如今无论是哪种注册方式,都需要验证实名制手机号码,想注册更多新账号,也有一定难度,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就只能‘借’别人的账号了。”他告诉懂懂笔记,每当春运来临,网上总有大量的用户搜索“刷票神器”,希望找到一款好的购票软件顺利抢票。而黄牛们也利用了这些需求,忽悠急于购票的用户乖乖送上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开发类似“刷票软件”的应用程式,对于如今以技术为先的黄牛党来说并不是难题。但要注意,这些应用仅仅只是长得像“刷票软件”,实质上就是一个可供填写记录信息的表单的“野程序”。很多用户通过搜索“刷票神器”,下载这些“野程序”之后,便会急于运行软件抢票,而程式在启动之后,往往会要求用户先行填写官方购票平台的注册账号、密码,“很多用户想都没想,就输入并点击登录,此时他的账号密码就会被提交到程序编写者手里,有时候连身份证号码也能一起拿到手。”而这些所谓的刷票神器,永远刷不出用户想要的票,最终总是提示“版本错误”或“连接失败”等信息。拿到了这些账号和密码之后,黄牛们就会立刻绑定那些“骗”来的身份证号,用于抢票。只要效率够快,用户甚至不会发觉自己的账号被盗用了。“排骨”告诉懂懂笔记,并非所有的“刷票神器”都是为了“钓”用户的账号信息。有部分由黄牛组织开发的高端“刷票神器”,运气好时是真的能刷到票的。“这些软件和第三方刷票平台类似,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操作,实现快速登录快速点击快速付款,从中捡漏。”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抢到票,但相对于纯手速抢票,几率将会大大提高。而这样的“神器”往往价格不菲,“针对电商卖家的版本,卖几百上千,忽悠小白的版本,也卖几十块钱。”据他透露,这些所谓的“神器”,都是专业团队在开发刷票软件过程中的衍生产物,因为觉得纯粹倒票的方式赚得不够多,于是便想出了这样的办法,利用这些衍生抢票软件,再赚普通用户一笔,“很多想自食其力的用户,最后都在软件这里付了钱,即便没有我们,他们也会到第三方刷票平台上去加服务费抢票的。”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黄牛们的财富,却是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获得。和绝大部分的黄牛一样,“排骨”虽然不明说,但肯定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漏洞、用户心理,榨取思乡游子每一滴血汗钱。春节,亲人,车票,黄牛,组成了一曲充满不和谐音符的旋律。有关部门年年打击,黄牛党依旧年年猖獗,究竟是官方机构的实力不行,还是黄牛党的技术太强?或许都不是,倘若官方提升了技术门槛,严打黄牛,那势必将影响到普通用户的购票体验和便捷性,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影响用户的正常购票行为。技术鸿沟的出现,始终会让一代人感觉到不公平。就像官方推行了好几年的图片验证码,至今仍旧有上年纪的用户觉得存在一定难度。但是,越“便捷”的技术,黄牛就越是得来不费工夫。因此,在阻击黄牛倒票的问题上,始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许,相关管理机构只要加强动车上“人证票”的检查力度,都有可能大大降低黄牛利用漏洞的机会。只要用户觉得黄牛票可靠程度不高,就不会轻信那些花言巧语。这样一来,或许猖獗的黄牛现象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归乡心切,技术永远无法解决所有难题,一张小小的车票如何解亲情之苦?

  • 为什么互联网新技术 先影响的总是社交和资讯领域?

    美国工程师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在 30 年前 10 月份的一天,他在剑桥研究室里,把世界第一封电子邮件从他的一台电脑发送到隔壁的另一台自己的电脑。虽然他已经记不清信的内容。 但是互联网的大门从此被打开,这成为了互联网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和纬度。电子邮件的作用,怎么夸大也不为过。它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方式,更关键是,它让人与人之间的随时随地的连接变成现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技术诞生并得到应用,网络支付、LBS、VR、区块链等等,技术各有不同,但是最后发现,每一门新技术的诞生,总是在社交和资讯等领域最先得到应用。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技术网络支付( 1990 年代):在PayPal、微信、支付宝普及的当下,网络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不可不带手机。但其实网络支付这种技术其实很早就有了。在 1990 年代,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美国主流金融机构意识到,在未来,他们自己的业务和互联网结合,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为了防止自己旗下赚钱的信用卡业务受到冲击,很早就开始了网络支付技术研究。根据公开报道,早期的交易是采用SSL协议,它只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缺乏商户、持卡人的认证,市场迟迟没有打开。这种局面直到遇到了XXOO网站的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资讯的浏览,尤其是XXOO的浏览,一直是一个刚性需求。而在这其中,一部分内容是需要付费的。一位叫 Richard Gordon 的哥们,为多家XXOO网站设计了在线信用卡付费系统。艳星 Danni Ashe 在 1995 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网站,每月收取固定月费,为会员提供色情片。现在腾讯优酷的视频会员收费,其实都是模仿这一模式。这直接引爆了互联网支付的发展,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仅在 1999 年,网络XXOO内容交易额达到 13 亿美元,占据当年在线交易额的8%,比书籍和飞机票的花费还多。 2006 年网络XXOO内容利润髙达 28 亿美元。比特币诞生后,最早一波支持比特币支付的就是成人网站。从而推动了比特币支付的成熟。代表性的网站包括 Amateur Canada、Hustler、Xhamster、 Porncom、Naughty America等等。(请勿搜索)LBS( 2000 年代):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技术现在在全球,遍地开花,发展迅猛,早先微信附近的人,陌陌,到后来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等等主流的基础性应用,都是基于这个技术衍生的应用。但这个技术,早在 1970 年代,美国政府颁布“911”服务规范(Basic 911),是要求通讯运营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跟踪并显示呼叫“911”号码的电话所在地。这就是LBS的雏形。但是这个技术一直停留在狭小的应用范围内。直到 2009 年的 3 月份,Foursquare上线,它是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这是一个集合社交,商家信息展现的综合性平台。更关键是的,Foursquare整体的用户界面针对手机而设计,就是为了服务手机用户使用。这个应用推出后,LBS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在它之后,美国诞生了MyTown、Gowalla、Whrrl、Yelp等多个应用跟进。在美国上市的社交软件陌陌,现在红火的约炮软件探探,都是它的后辈。区块链( 2018 年代):进入到 2018 年,最火的互联网概念就是区块链,没有之一。不管是媒体,投资人,创业者,都在关注并押注在这个领域。甚至有人说,区块链会颠覆现有的所有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哲学。在它火爆之后,之前所谓的热点,比如充电宝,无人货架,夹娃娃机,现在几乎已经无人问津了。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就是用一串与密码学产生的数据块构成。在加密的前提下,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每个区块之间的链接关系,整体就构成了区块链。但是现在市面上真正被人所熟知的区块链的技术,更多是像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但是,从互联网技术发展来看,真正引爆区块链技术的很有可能还是社交和资讯等领域。在 2017 年,亚洲最大的约会公司之一Lunch Actually,他们推出了一个新的恋爱平台Viola.AI,这个平台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全球性的从相识、约会、结婚的一条龙的解决方案。而这个平台,推出的基础就是基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 2017 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结合新一代年轻人社交需求,也诞生了去中心化价值网络体系的泛社交APP应用ONO。它能很好解决分布式存储用户稳私以及平台去中心化问题,完成老一代社交产品的代际更替。类似聊天匿室、AR场景互动等功能,带给 95 后 00 后带去全新的泛社交体验。它的创始人是 95 后的徐可,平台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去中心化泛社交应用。目前ONO已被国内外各大顶级风投机构及投资人看好,曾先后获得猎豹CEO傅盛、松禾暴风、逐鹿资本、华创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近期更获得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创建的硬币资本数百万美金投资。为什么影响的总是社交和资讯?回顾历史上的数次技术革新,包括邮件诞生,浏览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社交发展,直到现在区块链技术等等划时代的互联网技术革新,我们不难发现,最先改变的应用领域,毫不意外的就是资讯,社交等。那为什么是它们呢?解决痛点:不管是网络支付在资讯领域,还是LBS、区块链技术在社交领域应用,其实,解决的都是用户的痛点问题。早期网络支付解决的是,用户及时快速的拿到想看的内容的诉求。而LBS是让快速,快速的认识附近和周边有趣的人,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认识并进行交流,但是原有的产品形态都是无法满足这个需求。LBS这个变化,可能讨论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化,从线下到线上。但是,互联网最终的使命是让所有的人、任何事物、随时随地,都可以有效的互联互通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第一诉求是降低获取或者沟通成本,这是最大的诉求。可以预感,区块链成为有效社交的技术突破点。对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是他们的身份的真实和唯一性,而不是机器人或者水军。身份唯一性,是社交的前提。但是在现有的社交网络中,虚假身份和僵尸层出不穷。你可以是匿名,但是你的身份是真实的,可溯源的。ONO创始人徐可的期望就是通过区块链改变现有社交产品和环境,“让社交变得更自由、更放松、更随心所欲”。场景检验:不管是资讯,还是社交等行业,这是最贴近用户,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的行业,也是人们的刚性和底层需求。在对此,用户嗅觉和变化最为敏锐的。因为这些行业使用的频次高,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会有不同的诉求。每一次技术革新的时候,之所以最先影响的就是这些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积累很深,用户数据充分,使用场景丰富,频次密集,最适合用来检验新技术的。通过网络支付对于用户与商家连接场景的改变,LBS对于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改变,区块链对于社交赋予更多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些都是新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在所有的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中,从技术的萌芽,迭代,发展,到行业应用,再反推整个技术的迭代和成熟。每一次都是逐渐推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最后逐步扩展成主流的应用和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商家等,都能方便、自动、高效的互动,这有效的拓宽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广泛的信息交互,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新技术的更迭与发展。 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递增长,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明显。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在2010 年 12 月,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到:只要对网络有好处,我们就必须要去做。这也许是对所有新技术最好的解释。

  • 快播错失一个时代,王欣归来后要讲什么新故事?

    2018 年 2 月 7 日,王欣出狱。自 2014 年 8 月 8 日王欣被捕,尤其 2016 年年初那场庭审过后,互联网上对王欣的讨论就未曾停歇过。王欣已然成为一个汹涌的文化符号,即便他已不在江湖太久。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三年零八个月王欣究竟经历了什么。有接近王欣家人的人士曾表示,由于监管严格,狱中的王欣难以与外界人士会面,大多数时间只能看一些互联网、经管类、传记类书籍-----这成为他这数年来最重要的消遣。除此之外,再无音信。在去年 11 月透露王欣即将出狱的消息前,王欣妻子最近一次更新微博还是一年前的 1 月。那一次,她还是像以往一样感谢网友,向支持王欣的人们送上祝福。近两千条评论里,有一条点赞最高:“嫂子,王哥一定会东山在起的”。如今来看,年近不惑的王欣正在向这个美好的希望挺进。知情人士向腾讯《深网》表示,早在王欣出狱前夕,王欣已经在与多家文娱产业公司接触。而出狱当晚就与姚劲波等人会面,或许也表明了王欣重出江湖的意愿。只是,属于王欣和他的快播的时代,早已离去。如今视频行业风云大变,毕竟,三年零六个月的刑期对于互联网,太长了。这一次,归来的王欣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故事?一个时代的过去与迅雷、暴风等软件一样,快播的兴起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01 年,刚毕业一年、来自湖南 20 岁的王欣辞去了中国电信一家合资下属公司副总经理的职位,接受朋友的投资在深圳创立了点石软件,开发P2P音乐播放技术。在那个年代,P2P(对等网络)是互联网绝对的希望之星。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偏弱,P2P所带来的点对点网络传输速度有着绝对优势,包括迅雷、快车等早期互联网软件,都在P2P上花了很大功夫。但痴迷技术的王欣并没有立刻抓住机会。除了技术,当时王欣对公司管理、商业模式之类都不懂,创业团队虽然能迸发各种新的创意,但都因为因精力有限胎死腹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资本缺乏认知,王欣在争取到IDG300 万投资承诺后,却拒绝接受,在随后发展中失去了更多资源的支持。几经折腾,三年后点石倒闭,王欣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随后,王欣加盟盛大集团操刀盛大盒子业务,但随着盛大盒子遭到广电总局封杀,王欣离开了盛大。2007 年,王欣决定重操P2P旧业,成立快播,并在随后拉来了周鸿祎与曾李青的天使投资。凭借着基于P2P的QVOD流媒体点播系统,快播同时获得了站长和用户的两方面支持:对于站长而言,快播服务器软件可以让电影站站长轻松发布和管理影视资源,且广告权益完全属于电影站;对于用户,由于资源丰富,点播流畅,快播播放体验领先同时代竞品。2010 年 10 月,快播拿到了赛富基金 400 万美元A轮投资。这时,快播进入快速增长期,用户总数一度超过 3 亿。然而,鼎盛之下,大行业背景的变化却已经悄然降临。2010 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令原先聚焦于PC的老牌互联网公司经受挑战,如迅雷、暴风等快播同时代软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掉队;另一方面,版权时代的来临,令原先只重视大而全、不重视版权的视频网站迎来新的洗牌期。尤其是后者,为快播埋下了一枚雷。成也技术,败也技术,但王欣却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王欣治下的快播,是一家高度技术导向的公司。虽然第二次创业时,王欣吸取了创立点石时的教训,但对包括资本在内的众多技术外问题仍过于轻视。诸如对一般公司都尤为重要的市场销售部门,王欣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要求其解散。过于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多少让王欣丧失了对大行业变化的敏锐度。虽然王欣一直鼓吹“只做技术、不做内容”,但聚焦于服务中小站长和普通用户两端后,作为视频源头的版权方并未在快播这种P2P模式中获得任何地位。这很快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反击。从 2012 年开始,快播开始因版权问题被密集起诉: 2012 年 4 月,遭乐视起诉; 2013 年 2 月,遭中影集团起诉; 2013 年 11 月,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等十余家公司和机构发布“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宣言”,将矛头直至快播等公司。然而,直至 2014 年 4 月 16 日,快播才迟迟宣布关闭QVOD服务器,停止基于P2P的视频点播和下载。与之对比的是, 2013 年 12 月,作为快播的同类软件,百度影音就停止了相关服务。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当时的快播比起情况类似的迅雷其实好得多,由于快播的游戏业务快玩发展顺利,甚至在营收上已经占据快播的一半,如若提早转型,或许并不会如此被动。但一切都已太迟。仅仅在快播关闭QVOD点播 6 天后,快播公司就突遭警方调查;当年 5 月 15 日,快播被吊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很快,在被罚款2. 6 亿元、包括王欣在内的高管团队被拘捕后,快播最终走向了让人惋惜的终幕。王欣缺失的时间王欣错过的时间太久了。入狱前版权时代的来临,再加上三年零六个月的刑期,足以让出狱后的王欣感到物是人非。尤其是王欣最为推崇的技术,早已不是视频行业的主角。早在 2010 年,随着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开始发力版权市场,版权价格水涨船高。由于版权竞争日益激烈,六间房、酷六等早期成立的中小平台无力支付高额版权成本逐渐退出竞争行列,仅留下少数大平台勉力支撑。这时的视频网站,其技术开支在高额的版权开支面前,已经不足为道。根据艺恩咨询发布的数据, 2013 年时,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内容版权投入就已突破 37 亿。尴尬的是,虽然开支上升了不止一个量级,视频网站的盈利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视频网站依旧只能倚靠广告盈利;这在庞大的版权以及水涨船高的带宽开支面前,杯水车薪。亏损阴影之下,资本成了绝对主角;而有能力对视频网站进行输血并帮助其保持第一梯队地位的,几乎只剩下了BAT旗下的三家网站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值得一提的是,三家网站中,除了合并后的优酷土豆,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都是视频行业的“新人”。其中,腾讯视频独立域名上线于 2011 年 4 月,爱奇艺上线于 2010 年 4 月。在资本助力下,后发劣势丝毫不会影响网站的发展。不仅如此,发展至今日,版权甚至都已经不再是视频行业的唯一关键词。在王欣入狱后,版权困局又让视频网站开始着力发展成本更低的自制剧。诸如搜狐视频这类资金相对不足的网站,依靠自制剧也获得了一定收效。自制剧足以成为视频行业可期的新发展路径。与之对比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适合快播这类以P2P点播技术为核心的工具式软件。即便剔除P2P点播这一属性,视频相关行业中,当年PC时代辉煌过的工具类软件大多已走向衰落或灭亡:以解码著称的暴风影音早已跌落主流梯队,依靠VR、电视才焕发第二春;PPS早在 2013 年就被爱奇艺收购,并与其合并;迅雷在屏蔽盗版视频资源后,业绩低迷,直至 2015 年后发展云计算业务,才算逐渐寻找到新增长点。无疑,王欣回归的2018,距离快播倒下,已经隔了不止一个时代。归处王欣肯定会回来,一位熟悉王欣的人士告诉腾讯《深网》。在他看来,王欣这类人,偏执,笃定,外界很难真正对他们造成影响。这在 2016 年初那场震撼人心的庭审上就可见一斑。当时面容憔悴的王欣坐在被告席上,镇定的吐出“一个人如果带着偏见来看问题,他会产生无数的错误”,回答法官提问时甚至妙语连珠。这丝毫不像已经关押一年零五个月的人显现的状态。可以预见,三年零六个月的刑期想把王欣磨平并不容易。已经与王欣会面的姚劲波在微博中表示,王欣现在可以一起讨论AI、区块链等新技术;这让人愈加相信,王欣回归的时间并不会太远了。况且,快播并没有如预想中消失。腾讯《深网》经过查询工商信息发现, 2017 年 6 月快播公司仍在对外招聘; 2017 年 7 月,快播公司还补报并公示 2016 年年度报告。有趣的是, 2017 年 11 月,快播公司还通过审批获得了“一种转码加速方法和转码器”、“排序集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等两项专利。但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深网》,虽然公司尚在,但核心资产早已转移。其中,彼时快播一块重要资产“快玩游戏”在 2015 年就已转移到另一家名为“湖南快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快玩”)名下,原先的运营主体“上海快玩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当年注销。而外界熟知的快播前员工创立的新华云帆,也与该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了解,湖南快玩由“深圳市云趣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云趣”)100%控股,快玩游戏的官网备案信息也显示为深圳云趣。深圳云趣的第一大股东为“湖南云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南云拍”),第二大股东正是新华云帆。其中,湖南云拍的100%控股人与湖南快玩的法定代表人均为龙振华,此人亦在云帆系旗下多家公司中出现。王欣与云帆系公司究竟达成了何种协议,目前仍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屡次在王欣报道中出现的区块链业务“流量矿石”,也出自云帆系公司,这也被认为会是王欣出狱后可能从事的创业方向。但直至如今,腾讯《深网》并未发现王欣在资本层面与云帆系存在任何直接关联。不仅如此,腾讯《深网》亦从多位文化圈人士处了解到,出狱前王欣已经在与文娱相关产业公司联系,近期或有动向披露。最终王欣归处如何,悬念仍待他自己解开。

  • 行为的设计:行为也可以成为品牌的符号

    注:行为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对人与产品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设计师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尝试然后承受更多的失败。为什么会出现下拉刷新,以及,在下拉刷新出现之前为什么没有下拉刷新?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却又总能带来更多疑问;追究这些问题似乎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相,却又总让人确信一切分析都是过度解读。与此类似的设计还有滑动解锁,还有双指缩放。我将这些归类为设计一种行为。去设计行为“从用户需求出发”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很容易被误读。普通人会把用户需求理解成用户说的话(“我要更快的马”),有设计思维的人能把用户需求理解成用户的行为目的(“我要到 20 公里以外的唐家市场买菜”),极少人还愿意走到用户需求的背面,看看有着 7 万年历史的智人物种,从基因深处渴望着什么(“我想要生存、食物、生理平衡和性”)。我认为这不是人的问题,这只是方法论的局限性。方法论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设计活动总是游离于信息架构、可用性和最佳范式之间。而一些优秀的设计,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新行为的时候,因为没能“最好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止步于便签纸。所以是时候增加一条备忘了:“去设计行为”,而非仅仅为行为设计。设计一种行为,不同于以行为为中心的设计,甚至可以说这两者分别处于极端。后者强调顺从用户“既有”的需求,前者则倾向于给用户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种合适的行为确实能给产品带来非同寻常的使用体验,哪怕它没能最好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iOS 10 有一项新功能叫“抬腕亮屏”。从桌上拿起手机,或者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就会自动点亮。在实际体验中你会发现,这个功能的缺陷太明显了。有时你只是握着手机走路,屏幕也会莫名其妙地亮起来——极高的误触率;而有时候你真的想看时间,却因为拿起手机的角度不对,它就怎么也亮不起来——使用过程有严重挫败感。尽管如此,你还是会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功能了。这不是所谓“Apple 的魔力”,而是“行为的魔力”。更加有意思的是,在你习惯以后,每次想看时间或者通知,你都会下意识地以“正确的角度”和“正确的轨迹”拿起手机。同样具备“抬腕亮屏”功能(也同样具备以上缺陷)的还有 Apple Watch。戴传统手表的人看表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但 Apple Watch 的用户总是会转动并抬起手腕来,尽管他们完全可以摁下表冠来点亮屏幕。要知道,如果不相信设计行为的意义,你可能在设计评审之前就亲自搁置了这个方案。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合适的行为往往是顺从直觉的。每次说到直觉,我总是想起深泽直人的 CD 机。只不过,以往我没有那么鲜明地意识到他其实就是在设计一种行为。那 CD 播放器有着和“抽风扇”差不多的外形。将 CD 放入中央,扯一下线,就可以播放 CD,操作起来就像抽风扇一样。即使知道这是台 CD 播放器,但因为抽风扇的印象刻画在脑中,凝视着这台 CD 播放器,我们的身体就会起反应。特别是脸颊附近的皮肤,会以更敏锐的触觉,为即将吹出来的风而“待机”。只不过吹出来的不是风,而是音乐。由于做成抽风扇的造型,或许稍微牺牲掉本身的音响性能,但收听音乐的人们,感受变得更敏锐,或许也相对提升了音响性能。—— 原研哉谈 MUJI CD 播放器我想,这款 CD 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亲自把它开启的人,和其他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音乐。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样地喜爱它,因为它没有顺从所有人的直觉。可能只有那些使用过配备拉绳开关的风扇的人,才会有最强烈的感受。这是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如果要举一个反例的话,那就是知乎在移动客户端上的“摇一摇反馈”。当你使用知乎客户端的时候如果遇到 bug,只要摇一摇手机,就可以立马截屏并批注,然后提交反馈。从任务流程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合理、高效的方案,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保留现场,而且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但“摇一摇然后去反馈”不是一个顺从直觉的行为,摇一摇更适合用于“去发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摇一个容器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谁会这样子用这个功能呢?”设计一种行为往往会面临可用性的问题,因为用户很有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下拉刷新的设计连可见性都没有,不是说“Obvious always wins”吗?最常见的质疑是像这样的:“谁会这样子用这个功能呢?用户没有这样的习惯!”《Don’t make me think》里也曾极力规劝设计师们要尽量使用习惯用法,否则“有时候,这只会让用在重新发明轮子上的时间又增加了而已”。不过作者还给出了打破习惯的指南:如果不打算使用一种已有的 Web 习惯用法,你必须确认你在使用一种:1)同样清楚,同样不言而喻,没有学习曲线的方法——这样就跟习惯用法一样好了;2)带来很大的价值,因此值得用户付出一点努力来学习的方法。其实打破习惯不可怕,因为合适的行为能取代习惯。早些年的浏览器顶部都会有两个输入框:地址栏和搜索框。Chrome 浏览器是第一个将搜索框和地址栏结合在一起的,并为之取名 Omnibox。那时候“去地址栏输网址”和“在搜索框输关键词”已经是很多用户既成的使用习惯,“谁会想到去地址栏输入关键词?”。Omnibox 的诞生说明 Chrome 团队相信“去同一个输入框输入文字”才是更合适的行为,而今将近十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认为这样才是理所应当。行为也可以成为品牌的符号微信设计了好几个行为,并且使其成为了现象级的交互方式。摇一摇附近的人。刚才也提到,摇一摇适合用于“去发现”,而摇一摇附近的人,就是在探索未知的内容。扫一扫二维码。类似的,扫一扫其实也适合与探索行为相结合。通过取景框去查看内容的感觉,像不像在拿着放大镜观察蚂蚁?长按录音。长按录音松手结束的交互让人用起来特别带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摇一摇,只能点击一个图标来查找附近的人;如果没有扫一扫,加一个人的好友得像加 QQ 好友一样,输入 ID,搜索,添加;如果没有长按录音,每次输入语音都要点击、停顿、再点击……微信是不是显得无趣了很多?回到 6 年前,这几个听上去怪怪的、用起来还蛮好玩的行为,必然是作为微信的“品牌符号”在口碑传播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所以,合适的行为设计也可以成为品牌设计的一部分——直到竞品纷纷效仿。更多的尝试与失败行为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对人与产品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设计师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尝试然后承受更多的失败。你可能会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执着于人类潜意识中隐藏的细节,还可能会不得不思考起哲学问题——然后可能照旧失败。不过那又怎样,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味道了。

  • 二次元十年沉浮,为什么终倒下的是A站而非B站

    A站或将成为历史“我早就不看A站了,换B站了。”这句话浓缩了许多二次元粉丝的真实经历。如果 2 月 8 日的凌晨A站还没有复活,“A站享年 10 岁 6 个月”将成为定格在二次元历史的一句墓志铭。中国二次元文化的十年历史,就是一部从A站(AcFun)到B站(bilibili)的沉浮史。B站—从A站备胎到一方诸侯2006 年,为了对抗YouTube,DWANGO董事长兼NIWANGO董事的川上量生与DWANGO研究开发总部技术支持部门的戀塚昭彦一起制作了一款软件—NicoNico动画。NicoNico动画的特征,毫无疑问是在播放动画的再生时间轴上让用户可以自由投稿的独立评价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弹幕。这种无地域和时间限制,全天下一起吐槽的形式深受用户的欢迎。当年的日本首相在NicoNico上直播辩论NicoNico动画在日本上线一年后就将YouTube甩在身后,月均PV高达 1 个亿。日本首相也非常重视NicoNico,安倍晋三在NicoNico直播辩论时,网友发布的密密麻麻的弹幕通过 360 度环绕LED屏幕飞过首相的头顶,场面无比壮观。NicoNico也深深影响了两个中国青年—Xilin和徐逸。很少人知道Xilin的真实名字,但是很多人都知道A站。 2007 年,一个网名叫Xilin的网友开始在酷 6 上传视频,这一年的 6 月 6 日,A站诞生了。当时Xilin还是个大学生。他在网上的信息少之又少,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他曾经在贴吧留下的一段话,核心信息是“如果条件成熟,给我时间,我会在架构、程序、功能上进行基本的变革,来改善。”从这点来看,Xilin很符合技术宅男的特点。A站也最先在宅人圈子打出名气。辰音奈奈在 2008 年发现了A站,因为热爱二次元文化,她从 2009 年起参与A站管理事务, 2010 年起成为了A站的一名站长。站长制支撑了A站早期的发展和运营,也是A站得以迅速壮大的基础,却也成为其快速衰落的根源之一。最早期的A站全靠元老自发运营,在松散的管理下,A站产生了大量的“二次内容”生产者,这些早期的UP主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内容,比如金坷垃、德国骨科医生、元首的愤怒、蓝翔挖掘机、我的滑板鞋等。404 是A站的常态从 2009 年开始,A站在动荡和荣耀夹杂中缓步前行。Xilin本就不长于管理,他先后把A站交给三任站长代为运营。 2009 年 6 月,A站员工爆发内讧,并从 7 月开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网页因为机器故障而无法访问。从此,动荡成为A站的主旋律。但在 2010 年,A站主办的第一届AcFun春晚顺利开始,它的人气达到了顶峰。在A站动荡的那段时间,徐逸刚从北邮毕业,他是一个喜欢A站的技术青年。因为A站的经常性宕机,他花了三天时间搭建了一个临时站点mikufans,第一批用户也是来自A站。当A站发生宕机的时候,mikufans就是他们解决需求的备胎。B站来源于A站最终,徐逸将mikufans更名为bilibili并保留了下来。 2010 年 3 月,A站出现大量贬低A站的弹幕,呼吁用户去B站。“弹幕事件”成为A站和B站命运的转折点,大量用户和UP主从A站转投B站,双方的恩怨也从此开始。此消彼长间B站取代A站Xilin和徐逸并无直接交集,唯一的交集点就是Xilin创立了A站而徐逸是A站的粉丝。2010 年初,Xilin在未与任何人知会的情况下将A站以 400 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陈少杰,他实现了在长沙买房购车的梦想。而陈少杰在收购A站之后,利用A站导流孵化出了斗鱼直播。他对社区运营并无兴趣,在 2014 年选择将A站转手卖给手游公司晶合思动的创始人杨鑫淼,然后独自带走了斗鱼直播。陈睿是B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同样是在 2010 年,B站的创始人徐逸却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和千里马—陈睿。他曾是猎豹移动的三号员工,时任猎豹移动副总裁,在 2010 年他给徐逸投了一笔钱。 2014 年猎豹移动成功IPO之后,他索性离开猎豹移动,从B站的业务顾问变成合伙人及董事长。他还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二次元文化的网民,也是搜狗CEO王小川在成都七中的同班同学。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A站和B站总是在相同的时间点出现此消彼长,B站得到的,往往是A站最缺失的。2014 年 4 月,奥飞娱乐董事长蔡冬青入股A站并成为最大股东。他带来了资金,却也带来了新一轮的高层动荡,原先的管理人员悉数被解职。A站获得的每一轮融资,都伴随着一次高层换血。2015 年 8 月,当时的合一集团以 5000 万美元领投A站的A轮融资,占股18%。这一轮融资的过程,A站有 3 名高层因为此前优酷土豆实名举报其视频盗链侵权而被捕,大批员工离职。这一次纠纷之后,孙旻成了新的CEO,刘炎焱担任总编辑。2016 年 1 月,A站获得软银中国A+轮 6000 万美元投资,管理层再度调整。莫然接替孙旻担任CEO。半次元的CEO王伟随后加盟A站担任产品技术主管,原先的领导层和中层再一次遭到清洗。2016 年 7 月,董事长兼CEO莫然辞职,原A站总编辑刘炎焱接任CEO。奥飞娱乐副总裁和首席战略官李斌接任董事长。刘炎焱上任后三个月,就帮助A站以18. 5 亿元估值拿到了中文在线2. 5 亿元的B轮融资。A站的融资史也是一部动荡史(图片来自无冕财经)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A站管理层出现三次变动。A 站用户“ Goki 酱”评论道,如果A站填坑(更新视频资源)的速度跟得上换董事的速度就好了。相反,B站则在陈睿和徐逸的带领和投资方的支持下稳步前进。2013 年 10 月,B站获得IDG资本的A轮融资;一年之后,IDG和启明创投联合主导B站的B轮融资; 2015 年 3 月,掌趣科技领投B站的C轮融资;同年 11 月,B站的D轮融资名单中出现了腾讯以及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B站的融资历程(来源于无冕财经)2017 年 10 月,来自彭博社的消息称B站计划在美国进行IPO,计划以 30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 2 亿美元。而随后不久,A站传出因融资不畅将要倒闭的声音。统计发现,A站的融资能力并不比B站差,截止 2017 年 12 月,A站总共在四轮融资中获得 9 亿元左右的资金。而B站自成立之后获得将近 5 亿元的融资。除了管理层稳定性之外,在处理内容和版权问题、商业化和变现的差异上,也是A站和B站越来越远的原因。Xilin在贴吧留下的那段话,也直接说出A站和B站在成立之初的尴尬所在。他说,AcFuN一直以来的存在模式是不合理的,AcFuN需要其他的网站,提供生存空间,说的明白点,AcFuN是通过盗用其他网站的资源,一直偷偷摸摸、苟延残喘的活到今天。最早期的UP主只是ACG爱好者,他们通过非正规的盗链方式获取来自腾讯博客、优酷、土豆和新浪播客的视频内容,将之简单加工后上传至A站B站共享。在一定程度上,UP承担的是搬运工的角色,而非生产者。所有的内容侵权风险都会转嫁给平台。其实这样的侵权行为,在网络视频平台发展的初期并不少见。但是随着内容生产者的大量出现,加上国内版权意识的提高,A站和B站一度面临多起诉讼。2014 年底优酷土豆起诉A站,最终以优酷土豆母公司合一集团入股A站而宣告和解。但是A站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天眼查数据显示, 2016 年A站面临的侵权诉讼高达 16 起。B站也不例外, 2014 年底B站第一次因为侵权诉讼站上法庭,在 2015 年 1 月 7 日和 8 日两天时间里,B站面临 6 起诉讼。 2016 年全年,B站遭遇来自爱奇艺、乐视、迅雷、PPTV和中影等十数家版权方的 50 余起诉讼案件。A站历次融资后的最新股权结构图但是B站解决侵权问题的动作非常迅速。B站在日本大量采购动画版权,包括高价的最新动画、低成本的老番和部分经典作品,以填补版权空缺。此外,在对外获得融资之余,B站还对外投资ACG制作团队,比如 1000 万元投三文娱A轮,数千万元投海岸线动画的A+轮等。截止 2017 年 8 月,根据B站的资料显示,其前前后后对 23 家文娱初创企业和 9 家游戏企业投资超过 1 亿元。B站还将触角伸向上游内容,比如纪录片。 2018 年 1 月 31 日,B站便宣布和BBC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神奇的月亮》正式上线,在内容制作上甚至已经开始走国际化路线。B站在某些内容上的优势甚至不输优酷、爱奇艺而A站在内容上步伐缓慢。有一位从A站转向B站的动漫爱好者告诉凤凰网科技,在 2014 年她便不再看A站,因为资源少,更新慢,转向了B站。更有另一位 94 年的日语爱好者说,她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不看A站了。A站的商业化和变现也滞后于B站。中文在线在 2016 年时入股A站后曾在公告中披露, A站 2015 年实现营收 363 万元,负债1. 16 亿元,净亏损达到1. 13 亿元; 2016 年前 9 个月营收为71. 73 万元,负债总额1. 47 亿元,净亏损达到1. 46 亿元。亏损在视频网站是常态。总体而言B站也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收入规模已经远远将A站甩在身后。根据官方数据,B站在 2016 年营收7. 36 亿元; 2017 年前四个月营收7. 292 亿元,净利润达 9854 万元。与A站宣称“至死也不向用户收费不同”,B站除了向注册会员收费之外,还拥有广告投放、手游联运和周边销售等变现手段。 2016 年底,B站举行了第一次面向广告商和品牌方的招商会,开始在视频上植入贴片广告。在 2017 年 6 月,A站才举行史上首次广告招商会。但随后就被泼了一盆冷水,A站因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并要求全面整改。B站和A站的流量对比同样是在 2017 年,A站的流量出现快速下滑。根据36kr的报道,A站在 2017 年1 月份的DAU峰值是 1200 万,月平均DAU有 800 万。但是到了 11 月,实际DAU已经降到 160 万,其中PC端90 万、移动端 45 万。往前推算到 2016 年 7 月,在刘炎焱上任之初,A站全端DAU超过 1500 万,日均PV超过 5500 万。而B站牌照齐全,流量则持续增长,根据极光大数据平台的监测结果, 2017 年的 2 月B站DAU均值为 1512 万。到了 7 月,B站DAU均值达到 1691 万。“A站药丸”已成口头禅在团队稳定性、用户体验、内容数量和质量、商业化速度、流量和收入规模,A站都远远落后与B站。B站从成立之初当A站的备胎,到并驾齐驱逐鹿中国二次元市场,再到最后将A站远远甩在身后。B站—承载二次元未来但并非高枕无忧即使A站最终接受阿里系近乎苛刻的 10 亿元估值融资,但也积重难返,元气大伤。B站在一段时间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是B站也并不是高枕无忧。广州基岩资本是一家专门做美股IPO基石投资机构的基金。他们曾推出一份“东方价值基金五号”理财产品计划,这一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正是B站。在“东方价值五号”的产品介绍中明确写着B站的对标并不是爱奇艺、优酷土豆这些传统的视频网站,而是YY和陌陌。选择在美国上市,考虑到Facebook和YouTube的存在,选择和陌陌、YY对标,考虑的是强调自身的社交属性,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但社区并不意味着社交,相比起陌陌和YY,B站的社交属性相对更弱。但与陌陌和YY相似,B站还面临着收入比较集中的问题。“东方价值五号” 的产品介绍中还透露了B站目前的收入构成—游戏收入70%、直播收入10%、广告收入10%、其他收入10%。这对于B站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盈利来说,并不是好事。B站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内容的风险。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B站通过大量的版权采购,推出UP主激励政策和联合出品方自制内容,改善内容数量和质量,但是B站依然面临较大的内容风险。B站也出现内容下架的情况对于B站寻求IPO,资本市场曾明确给出风险提示,在过去几年中,B站曾遭遇经常性的内容下架。 2017 年 7 月,B站遭遇大规模日剧、日影、美剧、英剧、泰剧、俄剧、甚至德剧、挪威剧等多个国度的电视剧下架。 2018 年 1 月,B站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由对 37 部番剧做下架处理,并且赔偿大会员的损失。版权采购是一把双刃剑,获取内容的同时,不断增加成本支出,如果遭遇内容下架的情况,这些内容采购支出相当于“打水漂”。对于B站来说,这些问题也不可能短时间内都解决,还是先盼望不会出现一个能更好解决这些问题的C站吧。十年沉浮之后,中国的二次元终于从A站走向B站。但未来,仍然迷雾重重。

  • 印度上调手机进口关税,这对小米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日前,消息指出,印度将把手机进口关税从15%上调至20%,希望以此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不少业内人士高呼,苹果麻烦来了,但仔细考虑一下,苹果能有什么麻烦呢,印度市场本身就不是苹果的主力市场,多年来,苹果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与国产手机、三星在印度的销量不在同一层级。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为何要考虑开始上调手机进口关税了呢,可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对印度本土手机厂商的保护,并对中国手机厂商设立障碍的先兆。那么如果说,印度下意识的开始对中国手机厂商设立障碍,对于以印度市场作为增长主力的小米来说,可能并不是个好消息。印度上调手机进口关税,对小米等国产手机有何影响?要知道,当前国产手机目前基本上将海外的主力战场摆在了印度,当前,小米重新回到全球第四的位置,出货量同比大涨96.9%。但是我们若仅仅看国内市场,国际调查机构GFK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华为凭借1. 02 亿部的销量登上 2017 年中国手机市场榜首,其后分别是OPPO、vivo、苹果和小米。后四家的的出货量增长都在5%~8%之间。但在 2017 财年,小米在印度市场营收达到了837. 93 亿卢比,较上一年的104. 62 亿卢比增长696%。因此,小米在 2017 年复苏背后的原因,基本上是要归功于印度市场。如果说印度市场在政策上发生更大的变动性,那么小米的未来可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2017 年,整个业内都在喊着小米强劲复苏了,雷军延续了小米神话,小米是第一家能够在陷入颓势之后反弹的手机厂商,但从另一面看,依赖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这其实是为小米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印度在 2014 年启动了“制造印度”计划,提供各种减免政策和土地吸引国际品牌在印度建厂,过去三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不可能会达到完全的本地化,其中一部分依然需要通过从中国进口的模式,这意味中国手机厂商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印度的投资建厂、雇佣更多的工人来解决印度当地就业问题与本土化生产能力来迎合印度新的进口关税政策的变化。但是不能避免的是,一方面,进口税提升了,从中国进口的那部分的出货需要承担更多的税率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快本土化建厂、开店的步伐,又意味着又是大量的成本投入。这意味着国产手机与印度本土市场捆绑的更深了,但另一方面,印度上调进口关税或许只是开始,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其他政策壁垒。这一切体现出印度政府基于本土国情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下的选择。手机制造业与印度首选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与印度制造大国的战略都是极度匹配的。 2014 年印度莫迪政府大张旗鼓地提出“印度制造”的口号,打造世界制造中心是印度基于当前国情的未来战略目标。中国手机厂商成为印度制造目标的阻碍因素,印度人口红利或接近尾声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手机厂商事实上正在成为印度制造目标的阻碍因素。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截至今年 9 月,中国公司控制着超过一半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一年前仅为33%。印度本土厂商的份额从33%萎缩到14%。这引起了印度的警惕。一旦印度政府通过各种贸易壁垒与税收政策拉来扶持拉动本土厂商的出货与价格层面的竞争力,小米等厂商就会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对于印度这个又穷又大的国家而言,就业是第一国家大事,印度必然需要扶持本地手机制造业供应链,同时也看到了本土智能机市场的巨大潜力,而为了弱化国内经济矛盾,印度这些年在不断策略性调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进口税,加快发展印度手机厂商自行组装、研发、制造智能手机能力,而国产手机在印度不断走强本土厂商不断萎缩是印度不愿看到的。即便从印度市场当前智能手机的增长趋势看,印度低端市场的人口红利可能在今后几年不容乐观了,据印度电信监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 2017 年底,印度手机用户数量第一次超过 12 亿。而基于印度的人口来计算,印度手机的增量市场与人口红利或快要接近尾声,那么随着印度市场未来几年进入换机市场,中高端手机比例上升,小米在印度市场同样可能会面临堪忧的局面。小米不断增长的低端出货掩盖了品牌层面的软肋因为小米这多么年以来,一直以来都是主打性价比牌以销量为重心,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成功,也是将小米在国内人口红利期的玩法复制到印度市场重演了一遍,收割了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比如数据显示, 9 月 20 日至 10 月 19 日期间,小米印度创下了智能手机月销售量 400 万台的记录;红米Note 4、红米 4 以及红米4A的创造了喜人的销售成绩。尤其红米系列手机契合了印度一万卢比以下价位的低端手机市场。性价比模式的成功导致小米在品牌的高端价值上缺乏建树。而在国内呢?国内的低端手机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可以说只剩下小米。比如说,在 2016 年与 2015 年,乐视、 360 等性价比手机与小米在抢用户市场,小米在低端市场遭遇了这些竞争对手的强势狙击而导致增长不太乐观。但在 2017 年,随着乐视手机、 360 手机等逐步淡出市场,小米恰恰抢夺了这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它在国内复苏更多源于低端市场竞争对手减少,而头部厂商在低端市场的投入也在减少,比如说前段时间华为任正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世界上多数人是穷人,不能放弃低端市场。某种程度上, 2017 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头部厂商都在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导致低端市场呈现出真空局面,这部分用户被小米收割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小米在 2017 年的高歌猛进其实是掩盖了小米存在的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品牌上行与高端化迟迟不能奏效,用户不认可小米产品的高端品牌溢价,这带来的困境是长远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发布《 2017 年 12 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 12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 91 亿部,上市新机型 1054 款,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7.1%。1- 12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4. 36 亿部,同比下降12.4%。一方面是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断下降,人们闲置手机太多,另一方面是,换机需求倾向于追求更为高端与创新性的产品。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0%,达到 2300 元。从未来趋势看,智能手机平均价格未来会持续走高,但是,小米一直以来的品牌形象都是性价比,这也使得小米在高端机市场没有影响力。如果智能机低端机市场因为元器件成本涨价之后,低端市场也必须要涨价,性价比如果大幅缩水,小米就会丧失很多用户。在智能机换机市场,随着元器件越来越好价格提升,手机平均价格向上爬坡是可预见的,华为OV这三家厂商在中高端市场的影响力这几年是逐步上坡的过程,迎合了未来智能机市场的消费升级的状况与需求,小米则长期在低端市场比拼销量,用不断增长的低端出货掩盖了品牌层面的软肋。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总有一天会消失,而且印度市场未来也必然是从低端向中高端品牌逐步过渡,印度的贸易保护政策未来必然会对国产手机造成很大的冲击,小米下一步要去哪?况且,小米在硬件产业链布局了太多产品,目前来看,小米已经不能说是一家纯粹的手机厂商,而是硬件百货公司,但一家硬件百货公司如何在高端市场领域聚焦资源与技术与以手机为主力的头部厂商比拼?印度上调关税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给国产手机均带来了不确定性说回印度市场,这次上调关税不会是最后一次。要知道,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印度将手机进口关税从10%上调到20%,有印度媒体指出,印度对手机关税不是取消,而是反复上调,将面临违反世贸协定的全球性批评。而这导致海外手机厂商将面临价格上涨,竞争力被削弱的局面,也引发了美日欧盟加拿大等多国指控。据印度财经媒体BusinessLine报道,去年印度宣布对手机和基站设备实施进口关税之后,就遭到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指控,印度被指控违反了世贸组织的《信息技术协定》。据早前资料显示,印度政府曾喜欢对国外对挣钱的国际企业回溯征税。比如印度政府曾经改了新法律后,对众多国际企业进行回溯征税。事实上,这一方面体现出印度对民族品牌的保护,但同时体现出其投资营商环境糟糕。过去业界披露的数据显示,印度在国际营商环境排名中,已经排到了 140 多位,营商环境甚至比不上伊朗。这意味着国产手机尤其是过度依赖印度的小米未来增长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前面说到,对于其他国产手机而言,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步爬坡,而小米却在中高端乏力。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高歌猛进掩盖了小米的实质性软肋,但小米并没有化解它的短板——小米的问题还在于无论是它的手机产品还是其他硬件产品,软肋在于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也缺乏明显的中高端爆款产品。小米当前软肋在于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也缺乏明显的中高端爆款产品从目前来看,小米的增长要比华为OV快,但它在中高端市场并没有拿出能与华为OPPO等厂商叫板的产品与爆款。Counterpoint公司整理调查的关于“ 2017 年中国最畅销的十大手机”的榜单中,基本上被OV、iPhone、荣耀等厂商承包,卖的最好的是OPPO R9s,其次是iPhone7 plus与vivi X5,其中,小米只有一款红米手机进入了第九名,但从这里看到小米本质上依然是依赖低端性价比驱动。业内关于小米复苏,强势增长欢呼的背后,却没有看到小米在中高端市场无建树、无爆款可能导致的未来风险。未来 95 后、 00 后的消费实力正在逐步上涨,在罗振宇早前的跨年演讲中表示, 00 后平均存款都有 2570 元,并且每个月的平均零花钱有 500 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早前有更实际的观点:“父辈的存款和不动产将来都会给他们继承,他们会更敢消费”。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还会是小米吗?很悬。综上所述,而小米迟迟未解决的品牌短板其实是加剧了这一困境,长期以来依赖低端智能手机吃人口红利这一套打法来增加销量赚取吆喝,但并不是一种持续性的玩法。如果长期没有革命性的产品创新与技术,也无法抓住未来消费升级下的用户需求红利,小米在印度市场高歌猛进收割海外低端市场红利的同时,在本土市场并没有拿出创新性的中高端爆款来提升整个品牌的高度,那么这种涨势是不安全的。如果在印度这个增长迅猛的市场出现了政策与贸易壁垒上的风向变化,以及其他厂商的突然崛起或者快速复制小米的模式打法,小米在印度的增长就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其或许还有再次面临下跌的可能。

  • 腾讯系“全家桶”:半壁江山全靠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创业家”(ID:chuangyejia),作者:郭丽霞,编辑:石海威,制图:肥猫。有人说,腾讯所有的投资都是“战略”投资。在刚刚结束的 2018 年腾讯投资年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对外透露,过去数年,腾讯投资了 600 多家企业,“这些企业所新增加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眼下,腾讯这只庞然大物已成长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截至发稿日,腾讯市值约为 4189 亿美元。其中,除去对自身业务的强化巩固,腾讯近些年不断攀升的市值更多得益于其在社交、电商、出行、游戏等多个战场的布局。腾讯战略投资部成立于几年前,彼时,催促腾讯决心日后走向开放的正是当年那场著名“3Q大战”。 2011 年 1 月,腾讯成立了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预计投资 50 亿元人民币提供给优质互联网企业。如今,腾讯已有包含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在内的多家投资平台,投资范围覆盖了 20 多个国家。这几年,腾讯更是疯狂“买买买”。据不完全统计, 2017 年腾讯共完成 113 笔投资,平均每月买 10 家公司。从京东、滴滴、 58 同城、摩拜单车等多家独角兽,再到阅文集团、搜狗、众安在线等多家上市公司,“腾讯帝国”的无形大网早已连接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因此,创业家&i黑马对腾讯系过往的投资经历进行盘点,并从中梳理出了 400 多家企业,从深化护城河、帝国的进击等维度试图还原腾讯帝国的投资版图。深化护城河中国互联网 20 多年的发展时间,“BAT”的巨头格局已然形成,他们也搭建好了自己特有的护城河。有两个词可以非常准确的概括阿里和百度,前者是电商,后者是搜索,而社交领域的霸主当属腾讯。三家之中,腾讯对其边界的拓展可谓最用心良苦。除去对社交领域的投资,创业家&i黑马了解到,腾讯在游戏、文化娱乐、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布局也花费了十足精力。在文娱领域,腾讯数年来参与投资笔数超过 77 家。 2016 年 11 月 5 日,腾讯与光信资本、芒果文创基金共3. 1 亿人民币投资了视频直播社交平台映客APP; 2017 年 3 月 17 日,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领投,腾讯、达晨创投、华盖资本三家参投新媒体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同时,财新传媒、知乎、快手、哔哩哔哩bilibili、微影时代(微票儿)、百思不得姐、新世相、毒舌电影等项目,也成为腾讯的投资对象。腾讯的游戏领域也在快马加鞭的完善。作为四大网络平台的成员,腾讯和网易究竟谁家的游戏更厉害已成了一个江湖问题。去年,因为一款爆红的“吃鸡”游戏(创业家&i黑马注:一款战术竞技类游戏,全名为“绝地求生大逃亡”,PUBG),网易赚了 200 亿,腾讯则亏了 7 亿多。很快,着急的腾讯买下了正版PUBG的国内代理权,反之,网易选择了自研。截至发稿日,腾讯系在游戏业务中的投资包括任玩堂、斗鱼TV、《天天幻灵》天锋网络、华清飞扬、胡莱游戏等国内游戏公司;除此之外,4:33 Creative Lab、Miniclip SA、Milky Tea、Kamcord等国际公司也已进入“腾讯系”。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腾讯的电商情结。在双寡头式的战备较量中,腾讯的电商业务其实并不比阿里晚多少,在淘宝网成立的两年之后, 2005 年 9 月 12 日,腾讯旗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拍拍网上线。尴尬的是,丧失了先发优势的腾讯尽管有那么多用户,却始终没有能力把拍拍网做大做强。不过,在充满诱惑的电商市场,腾讯并没有干脆果断地放弃这项业务,更何况,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已经通过别样的路线,冲出了阿里的包围并实现盈利。在腾讯系的电商版图上,其投资项目包括妈妈网、拼多多、美丽说、口袋购物等多个项目,涉及了服装、母婴、消费等多个领域,其已悄悄布局团结了多家电商兄弟,包括京东。一系列动作表明,腾讯电商之心不死。帝国的进击虽然腾讯一直在调整策略夯实核心业务,但他却从未放弃打造多元化帝国。既然是帝国,就一定要多元化,一方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方面做弥补自己的短板。如果前者可以称之为“防御”,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进攻”。“3Q大战”结束后,马化腾曾在内部信中对 360 这家竞争对手的磨砺致以谢意。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过去那个人们眼里只会“抄袭”和“模仿”的腾讯,选择了开放。比起争抢,这种方式温和又不乏策略。按照此种思路,腾讯涉足了汽车交通、金融、教育、本地生活、旅游、房产服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投资了数百家企业,滴滴出行、VIPKID、蔚来汽车、微影时代(微票儿)等独角兽赫然在列。在汽车交通领域,腾讯十分看好电动汽车,除投资威马汽车外,还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和C轮融资。为加速布局二手车业务,腾讯参与了人人车的C轮和D轮融资、参与了优信拍和优信二手车的A轮投资。据不完全统计, 2014 年以来,腾讯投资了 33 家汽车和出行领域相关的公司。腾讯也在金融领域四面出击,包括人人贷、众安保险技等多个项目,涉及了炒股、支付、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腾讯踩点K12 教育,于 2016 年 5 月 31 日 4000 万美元投资猿题库;随后,腾讯又与红杉资本中国、真格基金、经纬中国等押宝VIPKID,这家专注于在线少儿英语的公司 2016 年营收额接近 10 亿元,相当于行业总营收的一半。以上投资案例中不乏市场份额明显、业务已近成熟的企业。但更多的是那些经验远不如其丰富的“互联网新人们”。细数下来,腾讯的战略布局领域主要围绕着游戏、文化娱乐、汽车交通三个方向开展,此外,硬件、旅游、金融、教育也有探索。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夯实腾讯王国的根基,腾讯这些年也直接收购了不少项目。比如在游戏领域,为了让腾讯游戏更好的适应全球市场,腾讯于 2016 年 6 月 21 日斥资 86 亿美元收购芬兰手游开发商Supercell 84.3%股权。据说,这场并购交易幕后推手为腾讯总裁刘炽平。当然,腾讯大举收购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受到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巨头的频繁“搅局”。诸如地图大战中,腾讯于 2014 年 5 月斥资11. 73 亿元收购了地图服务商——四维图新,而在此的三个月前,阿里巴巴才刚刚宣布要用 11 亿美元全资收购四维图新的竞争对手——高德地图。腾讯系其他投资图谱  2017 年 9 月 28 日,众安在线以“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的身份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按照71. 50 港元/股( 1 月 26 日)的收盘价计算,腾讯所持股数(1. 5 亿股 )已价值107. 25 亿港元;而在几年前,在腾讯与蚂蚁金服、中国平安等企业在 2013 年发起设立这家公司时,出资额仅有1. 5 亿人民币。仅 4 年时间,腾讯系净赚85. 21 亿人民币。紧接着,搜狗于北京时间 11 月 9 日晚登陆纽交所, 2013 年 9 月 16 日,腾讯4. 48 亿美元战略投资搜狗。按照12. 32 美元/股( 1 月 26 日)的收盘价计算,腾讯持股43.7%计算,持有搜狗的市值达到24. 85 亿美元,净赚20. 37 亿美元。11 月 16 日,汽车新零售第一股易鑫集团登陆港交所主板,腾讯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已达33%也成最大赢家。不仅是腾讯参投的公司IPO成功,腾讯也在拆分旗下业务谋求各自独立上市。此前,腾讯旗下阅文集团于 2017 年 11 月 08 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网文集团。据媒体报道,腾讯旗下腾讯音乐拟年内美国上市;腾讯参投的斗鱼TV计划将在 2018 年进行IPO。此外,腾讯还瞄准了一批已经上市的企业。尤其是 2017 年下半年以来,新零售布成为布局抢占的风口,为了加速形成自己的新零售格局,腾讯花了42. 15 亿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堪称是一笔震撼零售业的大投资。不仅如此,为了抗衡阿里的电商帝国,腾讯甚至联手京东投资特卖电商平台——唯品会,投资额总计8. 63 亿美元。创业家&i黑马梳理发现,腾讯投资已上市企业已超 20 多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汽车交通、本地生活、文化娱乐四个行业。此外,腾讯也入股和控股了包括四维图新、华谊兄弟、顺网科技、掌趣科技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笔投资的背后,除了热血澎湃的创业者们获益,腾讯的帝国版图也日益扩大,体验到了投资丰收的喜悦,尤其是 2017 年,其参投的多家公司纷纷成功IPO,这也让IPO大收割的腾讯系收获颇丰。细数腾讯投资版图不难发现,在多个领域快速崛起的腾讯,半壁江山全靠买。

  • AR广告弯道超车,成为今年最热门

    最初简单的文字、图片渲染,到如今的动态视频、AR/VR广告,广告形式正在变得更具渲染力。其中,VR和AR广告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卓越的转化效果让传统广告望尘莫及。早在 2016 年,宝马就曾携手美国新生代超模Gigi为宝马M2 拍摄VR广告,广告一在YouTube上线,观看量即突破百万大关。一时间,VR的热度居高不下。但VR的劣势也相当明显。首先是VR设备普及率的问题。据Sketchfab发布的 2017 年第一季度VR行业趋势报告显示:只有65.7%的受访人群拥有一台VR头显,VR的硬件普及率还是比较低。拥有VR头显的用户基数这么小,但显然广告主更想让广告能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除了设备普及率低外,VR制作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它的制作花费是普通视频广告的两到三倍。再加上,目前VR视频内容制作还处于大量砸钱的探索与发展阶段,因此VR广告制作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现在VR广告的局限之处。相对VR而言,AR广告具有更大的优势。一是门槛更低,普通手机也可观看;二是入径更易寻找,对准扫一扫即可进入;三是AR广告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制作成本也没有那么高。对于移动3A游戏来说,AR广告与游戏内容和情景同时结合,能够很自然地唤起真实的用户体验。因此,在汇量科技的《2017 移动游戏开发者趋势报告》中,44.4%的受访开发者认为AR是 2017 年最流行的一个趋势,而只有29.6%的开发者认为VR是今年热点。AR也好,VR也罢,这两种广告形式都给广告主带来了更多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可能性。但是广告商也需要谨慎为之,除了抓住AR/VR这两个未来趋势之外,还应以数据技术为驱动,优化广告效果。在这方面,与靠谱的广告平台合作是一个关键。亚洲最大营销平台汇量科技全球数据布局,每日有将近3TB的数据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相应模型,有效的帮助精准定向,同时拥有DMP多维度人群分析和智能动态交叉锁定算法,确保广告主们能够精准地接触目标用户,真正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传统的广告方式无论制作多么精良,都无法改变单向传播的定式,但VR/AR技术却打破了这一局限,让互动传播真正成为可能。AR和VR谁能走得更远呢?去年VR是最大热点,今年AR广告弯道超车成为最热,而未来的走向如何还要看各方的努力和格局了。

  • 聊一聊App Store排名第一的佛系游戏《旅行青蛙》

    这两天相信各位读者和我拥有同样的感觉——睡一觉起来怎么全世界都在养青蛙了?!不论是朋友圈、微信群、微博还是知乎,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着这款游戏以及这款游戏中唯一的主人公——一只喜欢带一顶带花帽子的小青蛙。在App Store当中,其排名位于第一位:百度指数这两天也是高歌猛进,一路走高:而旅行青蛙的突然引爆却与其它游戏明显不同,吃鸡、恋与制作人等的火爆我们都可一窥究竟,但旅行青蛙却让大多数人N脸懵逼:这游戏基本啥都做不了,为啥这么多人会喜欢玩这个?单纯看游戏体验可能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启发,操作成本低、随机性这些很多游戏都有的特点并不足以说明它为何能够与众不同。但如果我们在观察其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考虑其传播性的话,便会发现虽然旅行青蛙并不是一个社交游戏,但却充分利用了社交的传播性。先以游戏体验引导用户进行情感代入,再通过其中的随机性营造话题,进而对其它用户进行社交触发带来新用户,整体恰好构成了一个正向循环使得其如滚雪球般快速壮大,吸量能力惊人:一、情感代入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内核极简,是一款养成收集类游戏。由于其并不是一个数值养成游戏,就只能通过让玩家对养成对象产生情感才可能被玩家钟爱,让玩家真的把那只青蛙作为自己养的宠物,甚至儿子。为了实现深度的情感代入,旅行青蛙从基础环境、操作、随机性、社交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却巧妙的设计:1. 基础环境代入朴素的loft居室,简单的庭院,定下了整个游戏最基本的内容基调——简单,普通,单调的日常生活。青蛙没出发时,荷叶帽挂在衣帽架上,蜡烛点燃,青蛙或是看书打瞌睡,或是呀咪呀咪,简单中透着点温馨。青蛙旅行时,蜡烛熄灭,只能等待其归家,房间整整齐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游子父母生活,莫过于此。2.操作代入玩家在旅行青蛙中能够进行的操作很少,主要是:(1)收割幸运草:每 3 个小时收割一次门前的幸运草,为下一次给青蛙买食物或者装备准备“钱财”;(2)买食物:通过使用收割的幸运草,去对应的货架上给青蛙买东西,比如面包、帐篷等等。(3)招待朋友:青蛙的朋友会不定期地来拜访,这个时候需要玩家拿出食物来招待青蛙的朋友。除此之外,在这种极致简单甚至枯燥的操作之下,你会发现你最多的“操作”,叫做等待。有时:“呱儿子你倒是出门呀,你怎么能这么宅?不能随你妈你懂不?”更多时候:“崽子你在哪?啥时候回家?你老妈在等你,你知道不?” 偶尔割割草、帮蛙儿子招待一下造访的朋友,准备好蛙儿子下次出门的行囊,然后就望眼欲穿等着孩子归家。孩子在家的时候,又希望他快快出门闯荡。这种游子父母的纠结感与偶尔的幸福感在极简的操作中彻底被凸显而出。3.随机内容代入除了等待,旅行青蛙的第二个核心体验是:随机的内容。蛙儿子这趟出门:(1)会去哪?海边?草地?名胜古迹?随机。(2)遇见谁?孤单一人?还是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随机。(3)发生什么故事?被车压?搞怪?随机。蛙儿子会将旅行简单记录在明信片中寄回家,或是在名古屋独自感受文化的韵律,或是在秋田与蝴蝶一起围观灯台的高耸,或是在温泉与仓鼠分享便当。一张简单的明信片,其中却包含着一整个旅行的故事。更巧妙的在于,随着明信片的积累,我们将这些随机的明信片串联在一起,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张张简单的明信片,而是你蛙儿子的整个人生。也许他习惯了孤身前行,始终独自探索这个世界,也许他找到了朋友,四处游览搞怪,也许他偶尔和朋友闹崩,回到过往的场景中缅怀。简单随机的明信片里,不仅记录着你蛙儿子的一生,同时映射着你这个玩家所遭遇过的一个个场景,而这次,你只能旁观,在期待中看着蛙儿子的人生轨迹会走向何方。4.社交代入旅行青蛙其实是一个理解成本极高的游戏,开局三分钟,青蛙出远门,你不能做任何事,这种骚操作已经足够让大部分玩家卸载了。但它却在引爆之后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解决了上手成本的问题——社交代入。玩不懂?没关系,人有一种心理叫做——从众心理。当你发现社交圈中的朋友都在做某件事时,其将会被归类为群体行为,而你将会下意识选择与大家做同样的行为以融入其中。当你半个朋友圈都在以父母的心态看待蛙儿子时,你自然会遵循这个群体行为也学着将自己代入,也与大家讨论养蛙心得,游戏外的社交却构成了游戏体验中的一环,将你代入父母的角色当中。从养成类游戏的角度来看,旅行青蛙并没有一些独特的玩法,只是通过贴合实际生活的产品设计,建立起游戏和用户之间的感情联系,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感情代入。而这,构成了本次旅行青蛙引爆的根基。二、话题性在深度的情感代入基础上,游戏当中的随机性自然是打造话题的极佳推手,随机带来差异,差异导致比较,比较构成话题。我们回头看阴阳师,造成其火爆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抽SSR,也许你手黑,抽了个辣鸡,也许你欧气爆棚,连抽SSR,这将导致玩家或是炫耀欧皇、或是自黑非酋,进而引发话题性讨论。拉回来看旅行青蛙,它则带来了更为极致的话题性打造,因为它不论做什么,都是随机的:青蛙在家时:随机的时间出门、随机的举动(看书、写字、做手工等等);青蛙离家时:随机的明信片、随机构成的故事链。不同玩家感觉简直就是在玩不同的游戏!这极大增强了用户的好奇心和社交互动的强度,其中随便一个细节都能够成为话题:我儿子好宅,就知道窝家里看书。唉,难道我儿子就好吗,每次在家都待不了多久就出门了,连多看它几眼都来不及。我儿子就知道吃吃吃,随我~俨然一群爱娃宠娃的父母们,讨论本身也构成了游戏体验的一部分。而差异越多话题就越多,这成为了旅行青蛙引爆的导火索。三、社交触发在话题性的前提之下,传播带来流量,流量带来用户。社交触发成功构成了旅行青蛙火爆的最后一环。旅行青蛙所营造的话题性,迅速变为了玩家之间的社交货币,在短时间内的集中爆发下,迅速将旅行青蛙推向顶峰。1. 社交货币在社交圈进行分享其实是一种社交行为,而能够提供社交货币的内容才能够让玩家乐于分享传播。细究起来,将自己的呱儿子分享到社交圈将获得的社交货币包括:(1)谈资:正如话题性模块当中所说,差异导致比较,比较构成话题,而话题就是朋友间进行社交行为的媒介。将蛙儿子分享到朋友圈,将能够有效促进社交,玩家在朋友圈、私聊中将产生大量的社交行为,如讨论、自黑、炫耀、指导等。(2)形象塑造: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旅行青蛙是什么鬼,玩不懂时,我已经玩懂了,我是站在潮流最前沿的人。(3)社会比较:你们还一脸懵逼,我已看着蛙儿子游览过千山万水,来,让我装个逼。而这些社交货币共同构成了传播的基础。2. 集中爆发引爆,核心并不仅仅是传播,更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的集中爆发,这种引爆会创造出一个热点窗口,而在窗口期内,流量将以指数级飞速上升。我们会发现在在 1 月 8 日和 1 月 9 日旅行青蛙的下载量出现了暴涨: 1 月 8 日在“游戏榜-免费”排名还在 1117 名, 1 月 9 日直接跳到 89 名,后续排名就一直保持在前列。在各个渠道当中搜索查找,我们会发现在 1 月 8 日晚上 11 点多,一位名为“颜文字君”、粉丝量达到 500 多万的微博大V在自己的微博里面首先给粉丝安利了这款游戏,这条微博转发量在 1 月 8 日和 9 日之间迅速攀升。在小范围内积累起了旅行青蛙的势能。在一到两天之后,势能爆发,顺势产生了热点窗口,玩家开始疯狂的自传播,结合前面提及的这款游戏的情感代入和其衍生的话题性,攻略、问答、朋友圈晒图、微信群讨论,各种形式的内容在各大社区、媒体中不断出现。(知乎)(taptap论坛)而当旅行青蛙成功进入大量用户的信息圈后,随之便进行了新的二次爆发。在朋友圈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发朋友圈,你不会去探究这是什么。但如果你一打开朋友圈发现半个朋友圈都在养青蛙,这时候你会不好奇这是什么?你会不担心你被时代抛弃了?你会不担心朋友在聊青蛙而你只能一脸懵逼?因而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也会去下载,会去玩,会去探究这是个什么鬼游戏,怎么能这么火。而这次的爆发将旅行青蛙彻底推向顶峰。四、一些感受旅行青蛙以极简的游戏机制却打造出了深入而独特的代入感基础,进而以随机性所带来的话题进行社交触发,三者结合共同构成了用户增长的正向循环,创造出了本次的市场热点。那么接下来旅行青蛙是否还会如此火爆?笔者个人对此表示悲观。旅行青蛙现阶段的大多数玩家就是来凑个热闹,并不是真正的目标用户。等玩家的新鲜感下降,市场必然降温,旅行青蛙依然很难逃脱手游生命周期短的宿命。最终,这款游戏会走向怎样的结果,这个答案我们只能交给时间。那么为了提高游戏体验,基于现有的产品框架,又有哪些可行的手段呢?我认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法是:

  • 雷军系“全家桶”:坐拥互联网半壁江山

    近日,关于小米赴港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 IPO 后市值预计将达到 1000 亿美元,以雷军占小米 77.8% 的股份来算,雷军身家将达 778 亿美元(约 5020 亿元),这一数据远超现在首富许家印的 2900 亿元,雷军或将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人。而实际上,不止创业,雷军的投资生意,同样做得风生水起。从当年的天使投资人,到小米的生态布局,以及财务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在雷军的背后,是一整个“雷军系”以及他所布局的庞大商业版图。从今日头条、美团、爱奇艺、快手等互联网巨头,再到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小米生态链的众多企业,半个中国互联网,几乎都囊括其中。雷军说:“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创业家&i黑马盘点了以小米科技、顺为资本、雷军为投资主体的雷军系,以期一窥雷军系生态的投资版图。据IT桔子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小米科技对外投资 157 家;顺为资本对外投资 270  家;雷军个人天使投资 33 家,共计投资 460 个项目。创业家&i黑马从中梳理出了 150 家企业,将其分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对外战略投资、雷军控股上市公司三部分。“天使”雷军雷军身上突出的标签之一,就是一个勤奋的“天使投资人”。2007 年,雷军从金山退休后,专职做了三年多的天使投资。其实,在更早的时候,雷军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之路。2004 年,孙陶然要和联想投资融资,找雷军去帮忙背书,从而,雷军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笔投资:415 万元投给了孙陶然,成为拉卡拉的启动资本之一。雷军正式涉足天使投资时,正是 PC 互联网向移动转型之时。雷军后来说,在 2000 年时,他就看好三个领域未来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社区。在他看来,将是开启数百亿美元市场机会的新时期,那时他要做的,就是“拎着一大袋现金满大街找项目”。按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投资理念是 “不熟不投”和“只投人”:“我不在乎你在做的项目是什么,我认为在中国,在今天中国的创业市场上,缺的是执行力不是主意。”按照这样的思路,雷军投出了自己的成名案例:100 万美元投资李学凌的欢聚时代(前身多玩),在欢聚时代上市时,获得了 112 倍的账面回报;400 万元投资 UC,后来 UC 被阿里收购。他还投资了自己在卓越网的老部下陈年创办的凡客诚品、视频网站多看网、在线问诊网站好大夫在线、CRM 公司和创科技、手机管理软件瓦力语聊、休闲游戏网站 7K7K、网上商城乐淘等十几家公司。在他看好的三大领域内,一个互联网领域的“雷军系”初步形成。2011 年 4 月,雷军创立小米,杀入手机制造领域。同年,雷军和许达来联合创立顺为资本,第一期基金 2.25 亿美元,投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作为独立的财务投资机构,顺为资本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超过 200 个项目,以早期投资为主。但是,在外界眼中,顺为资本仍然和雷军的投资理念密不可分,顺为投资主线中的智能硬件、农村互联网、新型房地产及服务,和小米的布局也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共同围绕着“小米生态链”,展开了雷军关于未来物联网和智能生活的布局。围绕“小米生态链”展开的商业版图以手机起家的小米,在 2013 年底,启动了小米生态链计划。当小米电视、路由器、手环纷纷进入大众视野之后,外界才反应过来:小米不是一家单纯的手机厂商,而是要做一个“百货公司”。虽然小米手机收获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不是一家公司能够具有明显优势的时代了。而雷军采取的方式是,用资本的方式,来扩张产品线。以小米手机为核心,辅以周边的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结盟合作和投资的公司,将各种产品渗透入用户家庭。雷军表示,想用小米模式切入 100 个细分领域,带动整个智能硬件的发展,把小米从一个大船变成整个舰队。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围绕着六大方向开展:手机周边,比如说手机的耳机、移动电源、蓝牙音箱等;智能可穿戴和健康设备,比如小米手环、血压计、体重计等;传统白电智能化,包括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等;以及极客酷玩类产品,例如无人机、平衡车、智能玩具、滑板车、VR眼镜等;生活方式类的产品,诸如插线板等,以及优质的制造资源;小米投资品类,现在也在逐年的扩大中,逐渐在向日用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扩展。据统计,截止到 2017 年 7 月,小米投资了 89 家生态链企业,其中有 16 家年销售过亿,至少 4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华米、紫米、智米、纳恩博)。据悉,近期华米科技已赴美提交  IPO 招股说明书。而经历了 2016 年的低谷,小米能在 2017 年触底反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米生态链迎来了野蛮增长。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 2017 年销售额突破 200 亿,相较 2016 年增长了 100%。此外,在2016 年小米转战线下开“小米之家”时,小米生态链产生了很大的正向作用力,丰富了店面品类、提高了用户的购买频次,全面提升了小米之家的坪效。在打造这个“舰队”的过程中,雷军也在开始一个更为庞大的商业版图的布局。以硬件连接一切,为了构建起相应的壁垒,需要覆盖内容、生活消费、金融等软件和服务领域,打通全部的智能物联网的产业链。在文娱领域,2014 年小米联合顺为资本 3 亿美元入股爱奇艺,2015 年,顺为资本投资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短视频社交公司快手。同时,优酷土豆、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罗辑思维、喜马拉雅等项目,也成为小米和顺为的投资对象。小米的金融业务在不断地完善,小米和顺为资本的在金融方面的投资,也已经包括积木盒子、老虎证券、多彩投等多个项目,涉及了保险、理财、贷款、支付等多个领域。在出行领域,雷军投资的蔚来汽车在去年年底发布了首款新车;2016 年,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了共享单车 ofo 的 C 轮融资。在教育领域,雷军系投资了 51talk、沪江教育、一起作业网、掌门 1 对 1  等。在海外,雷军系也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如投资印度在校大学生提供分期贷款服务的消费金融平台 “KrazyBee”、印度资讯聚合服务商 “RozBuzz” 等。“雷军系”那些上市公司今年 1 月,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在美提交 IPO 招股书。如果成功,它将成为小米生态链系统中,首家上市公司。但实际上,在“雷军系”的投资网络中,也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在多家上市公司中,雷军及其全资公司在其中持有股份,而这些上市公司,也为雷军带来丰厚回报。金山软件于 2007 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雷军个人及其全资子公司、一致利益人等共持有金山软件26.95% 的股份,可以说,雷军是金山软件的实际控股人。欢聚时代在 2012 年上市,雷军持有 23.8% 的股份,这也为雷军带来了 10 亿美元的财富,2017 年,雷军辞去欢聚时代董事长一职,并将所持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了李学凌,但雷军仍然拥有欢聚时代17.5% 的股票,担任公司顾问。2014 年,小米科技与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小米科技斥资 12.66 亿元入股美的集团,获得 1.29% 的股份。2014 年,小米曾投资的迅雷登陆美股,根据迅雷的 2016 年报,小米仍持股 28.3%,为迅雷的第一大股东;金山持股 11.33%。而小米和金山的背后,均是雷军。雷军系(小米、金山)持股的公司,也包括世纪互联,两者合计持股超过 14%。2016 年,顺为资本投资的在线教育公司 51Talk 在纽交所上市,也成为顺为资本投出的第一家 IPO 公司。纵观小米生态的投资版图,可见雷军“坐拥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真不是在放卫星。

  • 苹果官方微信上线前的三次改名,是苹果与微信的小型抗争史

    如果今天在微信搜索一个叫 Apple 的公众号,你会搜到这个结果:是的,苹果也在微信开设官方的公众号了,所以这个公众号是苹果 CEO Tim Cook 举着身份证拍照上传认证的吗?这个画面一定很喜感——曾经让我们「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的苹果,也需要乖乖遵守微信的规则来讨好用户了。这个公众号严格来说其实是一个服务号,你关注之后并不会被折叠在订阅号的分类里。苹果的这个微信服务号目前提供了「看热点」、「挑产品」、「找服务」三大功能,你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购买 iPhone X ,剁手更方便了。苹果的售前售后服务用这个服务号也更方便,你可以查找零售店,预约维修时间,查看保修信息,在线咨询让客服给你答疑解惑。你也可以调戏一下这个服务号,比如问它能不能用支付宝:最有意思的是苹果这个官方微信改过三次名称这三次改名,正是苹果和微信关系变动的缩影。1.冰点这个服务号最初的名字是「Apple Store」,在 2017 年 5 月 3 日,「Apple Store」改名为了「」。正是在那段时间,苹果和微信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去年 4 月 19 日晚,微信发表了一则官方声明: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2017 年 4 月 19 日 17:00 起,iOS 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赞赏功能不受影响。这个消息非常炸裂,「苹果税」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关闭 iOS 赞赏影响最大的就是微信公众号们了,他们赞赏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 iOS。这件事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苹果的做事风格:在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服从平台的规定。iOS 版微信要服从苹果的规则,苹果在微信的公众号当然也要服从微信的规则。「既然你薄情,就不要怪我不义」,「Apple Store」微信公众号在那个时候改名为「」也就不奇怪了。2.回暖微信关闭 iOS 打赏,所谓的苹果和微信关系闹僵其实也只是神仙打架,作为一个日活超过 9 亿的超级 APP,苹果不能没有了微信——毕竟 iPhone 如果没了微信,很多人可能就去买能用微信的 Android 手机了吧。除了微信关闭打赏,苹果在中国的其他本地化措施也经常水土不服,比如 iPhone 6 时代「比大更大」的文稿就贻笑大方。7 月 18 日,苹果宣布,任命原无线技术副总裁葛越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向 CEO Tim Cook 汇报。葛越将领导并协调 Apple 中国团队。这次人事变动是苹果本地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团队人员调整之后的新一轮本地化,苹果做的更有章法了。苹果和微信这两位神仙很快就「不打架」了,开始过上了「一起数钱,一起吃肉」的日子了。8 月 29 日,微信支付正式支持用户在中国大陆的 App Store 进行选购或订阅 Apple Music。很多抱怨「苹果税」的声音也逐渐平息,微信公众号里开始出现打赏小程序,不放收款码,小程序总不至于被封杀。「投桃报李」,10 月 25 日,微信上的那个「Apple Store」公众号又从「」改回了 Apple Store。3.合作2018 年 1 月 12 日,「Apple Store」微信公众号的认证变更为了现在你看到的「Apple」,这既与苹果线下零售店的名称「Apple+店名」保持了一致,也能更方便的触达更多中国用户,Apple 还是更好记的名称。这个时间点,苹果和微信回到了合作的「蜜月期」,1 月 15 日,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表示:微信 iOS 打赏很快就会恢复,对于之前关闭打赏,张小龙称这是苹果与微信的误会。新的赞赏机制将与新的作者体系一同上线,在新的体系中,一位作者可以向多个公众号供稿,从不同的公众号收取赞赏。同时,每个作者将会有一个独立的类似「专栏」的页面,显示作者的简介和他的过往文章。打赏这件事微信终于「搞定」了苹果,不过这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的重点是微信 2017 年一直在推进的小程序。小程序最近推出的「跳一跳」日活已经达到了 1.7 亿。苹果想要触达更多的中国用户,绕不开微信可以畅想的未来是,随着苹果和微信合作的深入,苹果很有可能推出一个购物类的小程序——以后抢购一台 iPhone X,只需要点一下微信群里分享的小程序,用微信支付付款就可以了。如果这一套购买流程完备之后,苹果在微信上的营销就与国产手机厂商没有什么区别了。对了,其实还差一个消息推送:「全面屏 iPhone X 发布,12 月 27 日开始预售!」全面屏这么好的词,可不能让其他品牌抢占了先机,文章结尾再附上小程序,看完文章直接剁手。苹果中国运营团队要加油了。

  • 网站要上线,问问自己8个问题再做决定吧

    1、网站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是什么?网站所有者的主要业务和设计师的认知,有的时候会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而逐步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同客户进行会面之前,先要要做足够的研究,在与客户进行会议沟通的时候,再仔细询问他们关于业务的细节。了解他们的主营业务,营收来源,以及网站要如何配合业务提高营收。如果你参与的项目够多,就会发现你的很多客户的业务结构和营收来源和你最初想象的很不一样2、目标用户是谁?小到博客,大到电商平台,都有对应的目标受众。你需要弄清楚目标受众是谁。当你明白你的受众群体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虚拟的角色,并且基于它来完善网站的设计元素,从字体大小到图片风格。清楚的知道用户特征,能够帮你更好的完善网站的可用性和功能特征3、你希望用户在这个网站上做什么?每个网站在功能和体验上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而网站的所有者希望用户在打开网页之后做些什么呢?用户的常见的行为包括:·点击某个链接来获取信息·购买产品或者服务·填写表单·玩个游戏·点击链接查看内容(产生广告营收)·为某个活动/优惠/福利/服务而注册·下载APP·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社交媒体分享用户能够通过网站做的事情有很多,而我们能够基于目标将用户行为分为两类:·针对整个网站的总体目标:如果用户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你希望他们会做什么?·小目标:每一个页面或者模块应该导向某个特定的操作,而这些分步的操作应该共同引导用户执行网站的总体目标。4、你现在是否拥有一个网站?这个问题好像不难解决。你是否拥有网站,它的URL是什么?你是否是网站域名的拥有者?你会发现许多网站的内容拥有着并非域名的拥有者。5、对于这个网站,你喜欢哪些地方,讨厌哪些地方?这也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找张纸,再拿支笔,在纸上划出两栏,将你对于当前网站喜欢的部分和讨厌的部分都记录下来。这种方式能够帮你更好地做重设计的方案,对于目前的整个网站的元素有更好的取舍。6、你的网站/公司有什么独到之处?当你对于客户的公司、产品和服务有了清晰的概念,而客户对于目前的网站的改版意见有了想法,接下来,就需要搞清楚这个公司或者产品的独特之处了。他们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同行或者同类产品的特质?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只有他们能做到?当你客户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卖点被你搞清楚了,你就能通过网站来凸显他们产品的价值了。这听起来似乎并不难,但是你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因为实际的局面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机构的产品,可能并没有那么突出,它们的独特价值也不是那么好挖掘的。7、有哪些竞争者?熟悉你的客户之后,你还需要了解你即将设计的网站,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品牌和网站和你的客户处于同一个市场?为什么会是他们?接下来,你应该仔细看看竞争对手的网站,看看能不能帮你获取灵感。8、你最喜欢的 3 个网站是哪几个?接下来,你需要给客户准备一份家庭作业了。不要当面问这个问题,而是让你的客户回家之后思考之后再给你答复。让他们列举 3 到 5 个他们最喜欢的网站,并且让他们尽量说明这些网站为什么会吸引他们,以及他们所欣赏的其中的特质,或者原因。当然,你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想从这些网站中‘偷’一个特征/元素出来,你会选取哪个”。

  • 登录认证解析:产品中的弱登录

    产品设计中的“弱登录”是什么 “弱登录”是指产品在设计登录认证流程时,达到用户不用登录认证即可参与或使用产品。在这类产品使用场景下,登录认证为产品非必要的一部分,“弱登录”的场景多设计在工具型或内容型的产品中 “弱登录”产品设计的优缺点 “弱登录”产品设计的优点 用户不用登录即可使用产品,有利于用户的转化,避免了用户首次体验产品的流失。 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门槛,有利于产品的内容展示与功能体验。 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成本,维护产品登录认证环节的技术及资金成本降低。 “弱登录”产品设计的缺点 会降低产品的用户黏性。用户没有在产品上进行登录认证,未形成用户使用产品的唯一标识,不利于产品记录与分析用户行为,用户对产品本身的黏性会降低。 不利于产品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登录认证的本质是精准识别用户的身份,如果去掉或者弱化产品的登录认证环节,通常情况下,产品是无法记录用户的属性,不利于产品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偏好使用“弱登录”场景的产品解析 “弱登录”场景的产品设计多用在工具型与内容型的产品中,以下分别解析两种类型的产品使用“弱登录”场景设计的原因: 工具型产品 “弱登录”场景设计在产品“随手记”与“美图秀秀”中的体现示意图 工具型产品使用“弱登录”场景设计解析: 工具型产品之所以采用“弱登录”型的设计,主要原因是工具型产品聚焦在产品的核心功能上,需要用户在最短路径体验到产品功能。 内容型产品 内容型产品使用“弱登录”场景设计解析: 内容型产品属于“弱”登录型产品,如今日头条,快看等产品。在这些内容类产品中,往往“弱登录”的产品设计体现为用户无需登录认证,用户依旧可以使用产品的主要功能或浏览主要内容,或者产品设计为可支持多种第三方登录的方式,方便用户可使用多种登录方式。内容型产品关注的重点在于内容,在这类产品中,产品经理往往关注的是使用产品的用户画像、偏好兴趣、内容产品活跃等情况 产品使用“弱登录”设计需要注意的点  1、“弱”不代表“无” 由于各种产品的业务场景不同,产品设计时是可以存在着“弱”登录设计,但不代表产品不需要登录设计。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登录认证设计,代表该产品无法实现对用户精准,其影响为:产品较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规划与服务,不利于用户留存。  2、产品的登录认证设计应随着产品的迭代而进行规划 产品的登录认证设计是需要伴随着产品迭代而进行规划的,如笔者观察到早期作为工具型产品的随手记由一款功能型的产品渐渐转变成金融平台型的产品,理论上而言,该产品的登录认证设计渐渐会由目前的“弱登录”认证设计会渐渐偏向“强登录”认证设计,原因是业务变迁是产品迭代的最大影响力。 3、登录认证设计想说爱你不容易 登录认证设计看似简单,实则精巧,其实非常考验产品经理的对于产品业务的架构能力。登录认证设计存在着 2 个难点,分别是: 登录认证涉及改造产品架构。对于已经成熟的产品而言,登录认证的功能迭代需要思考到产品架构,这要求只有产品架构师或者将该产品从 0 到 1 做出来的产品经理才具备改造产品的登录认证能力。 多种登录认证方式的兼顾。如早期比较流行邮件登录认证方式,但是随着登录认证方式的不断迭代,目前主流的登录认证方式主要以用户手机号为主,而产品经理在迭代登录认证设计时,依旧需要考虑邮箱登录用户的使用情况,这就涉及产品数据库存储逻辑、账号逻辑、多种账号兼顾等情况,需要产品进行多种兼顾。 4、产品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登录认证设计方式 在产品设计中,最好的登录认证设计是最贴合产品当前业务的设计方式,如内容型产品与金融型产品的登录认证设计是不同的,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场景下,也会有不同,产品经理应该考虑到产品的业务与场景,打造出属于产品特有的登录认证设计方案。

  • 养成这六个seo好习惯,可以让你网站推广更高效

                    做网站运营优化最忌讳就是半途而废,见到没有效果就放弃了。还有尽管影响网站推广效果的外在因素有很多,但作为seoer的你在优化推广的工作时,你的工作习惯也会影响到网站的推广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seoer,你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习惯呢                 经常许多企业或者个人站长会问,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工作,花了那么多时间去运营网站、去优化网站、去推广网站,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呢?其实做网站seo优化推广,重要的不是你懂得多少方法,重要的是要坚持。做网站运营优化最忌讳就是半途而废,见到没有效果就放弃了。还有尽管影响网站推广效果的外在因素有很多,但作为seoer的你在优化推广的工作时,你的工作习惯也会影响到网站的推广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seoer,你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习惯呢?         1. 习惯收藏   这里的收藏是广义的收藏,比如网址的收藏,这个太重要了,有些浏览器还推出专门的书签栏,非常方便,还可以支持同步更新,多级分类。收藏的对象很多,比如文章、工具、素材、电子书。我们将面临的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网站推广人员来说,准确快捷找到可行的资源推广有用的信息,相当重要。因此储备和高效地调取有用的资料是一项必须重视的事情。   2. 习惯写作   “不会”、“不写”,在网络推广领域来说,差距很大。如果你不会写,甚至直接逃避写,推广能力肯定大打折扣。半小时写一千字原创内容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网站推广不只是苦力活,还是脑力活。要知道随便转载、复制、黏贴这种事情谁都会,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之一,除了人脉,就在原创。只要你能写,那就不怕没市场。         3. 习惯投稿   这里的投稿不是一般意义的那种投稿,是指敢于将文章交付给那些允许投放稿件的门户平台。现在很多平台都是按“软文收费制”操作的(全国几千家软文渠道),但也还有一部分是允许免费投放的。只要内容写得精彩,甚至可以建立专栏。同样,你也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文章利用易推宝进行全网推广。当然这里又得提到自媒体了,以前的专栏作家都转型成了各种自媒体号的作者,换汤不换药,形式变了,但道理没变。多曝光多折腾多宣传,你的网站自然会有知名度。   4. 习惯记录   记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对应所有从事运营和推广的人员来说,文字记录和转化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不压身,你也不用担心你的资源过多。随时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同行的建议和经验,实在非常重要了。总结有很多方法,但文字记录绝对是重要的一环,许多灵感错过了可能就遗憾终生。反之积累多了,随便拿起来就是一篇劲爆的软文啊,这样效率肯定更高了。         5. 习惯加群   群就是圈子,只是大小而已,娱乐圈,文化圈,政治圈,每个圈就有每个圈的人际脉络和交流资源。群和圈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群,你就不是单打独斗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了群和圈子,你想交换个链接、加入导航网址都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就事半功倍了。   6. 习惯总结      最好安排一个固定的周期,进行总结反思,比如哪些地方没有做好,是什么原因,哪些地方进步了,自己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做了哪些推广工作,这个月比起上个月销售量有没有上升,流量增加了多少,增加的流量可能会来自哪个渠道等等。总结太重要了,盲目地重复错误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 7个技巧搞定网页首图设计(之一)

    想要搞定网页首图设计,这7个技巧帮你做得更好1、使用惊艳的图片相当一部分的网页首屏是使用图片作为视觉传达的主体,而无论是选择图片、视频、动画还是其他的视觉化的元素,每个Banner或者说带有标题的内容区块最好是带有漂亮、惊艳的视觉化元素作为支撑。当然,最常用的还是图片。首图在首屏中的重要性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仅要漂亮,还要同网站内容深入地结合搭配起来。所以,它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单独的图片表现力是有限的,通过排版设计,将它同其他的元素结合起来使用会有不错的效果:文字与标题LOGO 和品牌标识按钮和行为召唤语句导航元素搜索框在进行排版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锐利搞分辨率的图片和标题文本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对比度;人们希望看到脸和表情,这会更容易传递情绪和感情;注意引导用户和网站首屏进行互动2、强化导航元素的运用在首屏当中,元素与元素之间是相互配合构成整体设计的,而导航是首屏当中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你喜欢的是完整展开的导航,还是为了干净的布局而将导航隐藏在汉堡菜单中,导航的设计应该和首屏的整体设计合而唯一的。导航的目的是将用户引导到他们想去的不同页面,所以,推荐使用置顶悬浮式导航,这样用户不论浏览到页面哪个地方都能够轻松跳转。导航元素在首屏当中,和其他的元素组合使用的时候,它们会和其他的元素构成对比,还能形成层次感,而这种层次感的构建和整个设计方案息息相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3、清晰的信息传达方式视觉传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张图片是不够的。所以,你需要系统的考虑整个首屏的信息传达:首屏是否告诉了用户可以做什么,或者用户能从中获得什么内容?首屏是否向用户传达了唯一的、清晰的、易于理解的信息?首屏是否为用户提供了直观可交互的控件(按钮、输入框、跳转链接等)?用户能否从首屏跳转到下一个页面/步骤?4、试试超大字体元素想要让首屏更加醒目,超大的字体总是最有效的办法。即使文字内容很简单,当用户打开首屏的时候也会一眼就注意到它们,在阅读其他内容之前,只会注意这些内容。尽管字体和排版千变万化,但是在字体的选取和首屏设计上尽量遵循下面的的两个规则来进行:&l

  • 快速搭建系统模型:(内容页)

    内容区分类 内容区域指的是正文区域根据作用我分为了首页和详情页两大类。首页一般是指系统首页或者模块首页,常需要个性化设计;详情页一般是查看/操作页面,常以列表、表单、信息详情的形式展现。接下来首先介绍首页的设计思路。 首页(控制面板) 我再浏览系统交互案例的时候看了很多外国系统动效,发现他们都把首页都叫做“控制面板”(dashboard)。我理解作为一个控制面板,首页的作用就是控制整个系统,控制系统中所有的栏目/模块,那么首页就是由控制这些模块的“面板”组织而成。 那其实我们要设计首页,就是把系统各个子模块简化成一个个小面板,再按照模块的优先级等原则进行布局展示就行了。是不是感觉设计首页很简单,那么真正的难度在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功能模块我们怎么把这些模块简化成一个个面板。我将这些面板分为四种类型:信息、表格、图表、表单: 信息:展示信息,又可以分为列表信息、详细信息、人员信息、消息等 列表信息:展示多条列表信息,常用于新闻信息列表、排行、文章标题列表等 详细信息:常用于文章详情或单独的图文详情信息。人员信息:常用于展示账号信息。消息:常用于展示短信消息或者人员留言等信息; 表格:以表格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数据的展现方式根据其样式功能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基础表格、可操作表格和个性化表格。 基础表格:只做信息/数据展示   个性化表格:在基础表格的基础上将数据图表、操作功能等内容相互结合做成个性化表格   图表:数据统计信息的图形化展示,常用于对于系统或者模块总体信息的综述展示 大部分有系统数据统计的网站会在首页将一部分重要数据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分为:数据综述、数据图表、个性化。 数据综述:常用在界面首屏,展示系统/模块最终要的数据统计信息.

  • 网站优化之网页顶部导航栏设计总结

    网页中顶部导航栏往往是用户进入网站后最先看到的地方,决定着用户对网页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页中的header,一般我们称之为顶部导航栏,这里为了行文方便,以下都简称顶部栏。顶部栏对于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网站,顶部栏通常是他们最先看到的地方。我们都知道用户对于你产品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一直伴随接下来的使用过程,而且第一印象无法更改。但是顶部栏却是我们设计的一个盲区,我们很少花心思的去研究它。因为我们觉得顶部栏无非是一个logo,几个文字链接堆砌起来作为菜单,着实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事实上顶部栏设计的学问远不止这些。顶部栏的内容在进行顶部栏设计前,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应该要展示哪些内容。一般来说,顶部栏有以下一些内容:品牌logo菜单搜索框提示消息登录/注册联系方式语言切换其他产品或者移动端app的下载链接行为召唤链接(我要投稿,我要发博)以上这些都是顶部栏中常见的元素,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根据产品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毕竟这些信息全部放上去也不太现实。信息过度加载会增加用户的使用负担,注意力会被分散。汉堡包按钮取舍当然意味着既有“保留”也有“舍弃”,但是UI设计中的“舍弃”更多的是指“隐藏”——隐藏一些次要的功能。在隐藏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当用户需要的时候,这些隐藏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的呈现出来。汉堡按钮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常见的汉堡按钮是由三条水平线条构成的,很像两层面包一层肉的汉堡包,所以我们形象的称之为汉堡按钮。(ps:汉堡按钮最初是由国外设计师最先使用并命名,如果是中国设计师发明了它,没准就叫肉夹馍按钮了。)汉堡按钮可以通过将一些次要的信息隐藏来释放页面的空间,这样使顶部栏更加的清爽简洁,用户的注意力可以更好的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信息上。汉堡按钮在页面导航设计中使用的很频繁,用户对此很熟悉,所以不会额外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汉堡按钮设计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它很容易被用户忽视,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通过配色,尺寸,留白的使用来将其适当的凸显出来。一句话来说,汉堡按钮既要做到清晰展示,又不能占据太大的空间。双层菜单双层菜单的样式在近来的顶部栏设计中也愈发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因为现在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与完善,渐渐出现了一些单层菜单无法解决的情况,那就是顶部栏需要展示的内容过多,而且某些特定功能不属于同一层级。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类情况,设计师们创造性的使用双层菜单这种样式。以上面的网站为例,上层的菜单有社交网络的链接(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企业logo,搜索框,购物车和汉堡按钮。下层的菜单有产品种类,营业网点地址,新闻,关于我们和联系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这些信息以传统的单行菜单展示,势必会放不下,造成顶部栏的过度拥挤。此外双层菜单这种设计样式很新潮,可以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

  • 发布外链四大技巧,提升网络排名

    一、资源丰富的平台 资源丰富的平台就是说平台内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会涉及到,平台越好,资源就越丰富,文章收录的也就越快。我们可以在一些第三方博客平台留链接,例如百度空间、新浪微博、网易等等。因为搜索引擎现在对博客平台的外链权重已经降低,所以在建议博客的初期先不要着急发布链接,等博客平台稳定权重高了,在进行发布,收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通过搜索引擎高级指令来搜索需要发布外链的平台,intitle和inurl指令,找到网站后通过站长工具查询下其网站的权重,在权重高的网站进行发布,权重高的网站表明用户粘性强,网站资源丰富,这里推荐可以去相关行业的贴吧、论坛、分类信息网站等,但是有的权重高的网站收录也不快。 二、友情链接的交换 交换友链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一旦出现错误就可能对网站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做的同行业友链交换,不要跨行业。例如你是做互联网方面的网站,但是你确和电脑配件类型的网站交换友链,这样是没有作用的。交换友链前还应该查询对方网站是否有违规的记录,友链中是否有nofollow属性,这类不传递权重的操作。再交换友链后定期检查对方是否把你友链删除,变成单方面传递权重的单链。还有很多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说下去,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我博客中看。 三、外链内容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现在的互联网最缺的就是内容的独特性,百分之八十都是重复的内容,所以搜索引擎对于这部分原创文章喜欢程度会更高。发布外链的文章在具有稀缺性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我们优化的本质就是满足用户需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再原创的文章也是徒劳无力。作为SEOer的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来分析用户最希望看到的信息,还有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来讲这部分信息书写出来。这种高质量的外链还能吸引到一部分的流量,可以说一举两得。即使提高文章原创度和用户的相关性,也要在一些权重高的平台进行发布,这样才能做到如虎添翼。 四、发布外链的规律性 发布外链是一个长久枯燥的工作,很多SEOer没有良好的发布习惯,今天忘记发布,明天多发布,我相信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律性。我们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每天发多少篇最合适,不要过度发布。这样搜索引擎就会判断出来,每天都会来索引,这样就能增加网站的收录量,排名也就越来越好。 做外链的时候一定要秉着能否给用户带来价值的观念去操作,不要每天固定时间发一些垃圾外链,搜索引擎也不是小孩,它是可以很好的分辨出来,垃圾外链对网站一点作用都没有,反而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只有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的外链才算优质的外链,才能使网站排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提问解答:如何优雅的设计APP页面?

    页面框架设计只是整个产品设计中的一环,不要把眼界局限在这一环,也不要只站需求、只站在交互、只站在视觉上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你才会学会成长。小密圈被封了一段时间后终于重见天日了,这篇文章就来回答小密圈里的一个提问:如何设计一个APP页面。看到这种提问,内心一般是抗拒的,因为产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独拧出来其中一个流程来讲,都是割裂的,但在实际中又必须割裂出来,因为只有割裂出每个流程,把每个流程都想通想透,才能组成完整的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那怎么来权衡整体和局部,系统和部件,也是一门大学问。一、明确页面设计在整个产品设计中的位置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流程大致是:产品定位——需求分析——信息架构设计——流程设计——页面框架设计——设计说明——输出设计文档。可以看到页面设计是处于整个流程的后期,所以前期必须去和产品经理或者用研人员反复沟通,明确产品定位、明确需求、了解业务流程,然后再梳理信息架构、产品的导航形式、任务流程和页面流。不管产品经理还是交互或UI,都要去了解这些,并反复沟通,这是基础。所有的设计脱离了用户和需求都是耍流氓。其实这也是我在以前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只要你从事的是产品设计的工作(目前涉及到的分工主要有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都要从产品设计整体去思考问题,产品经理不要只想着需求,交互也不能只想着体验,视觉也不能仅仅思考美不美观,这种眼界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如果你已经建立了整个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你还有考虑产品运营,考虑商务、考虑资本,这些都是需要设计师去了解的。周末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打了个很好的比喻,把公司比作一个人,那么不同的职位就相当于每个人的感官和外在,产品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视觉相当于一个人的衣品,商务相当于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你如果只了解人的一个部分,就永远没办法理解这个人。我目前就在深耕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在学习产品运营的知识。二、确定页面目的和目标明确了页面设计的上游的流程,接下来要做的,是确定页面的目的和目标。目的和目标是两个概念,目的是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页面,目标是设计这个页面想要达成什么。例如,电商的商品详情页目的是介绍商品、帮助用户进行购买决策,目标就是提高用户下单的转化率。京东&淘宝作为同样的商品详情页面,不同的目的和目标,直接影响到设计形式。例如京东是自营商品,用户一次性购买的越多,其客单价会更高、运营成本也会更低,所以它的商品详情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加入购物车的转化率。而淘宝作为一个平台,单独购买一件商品和一次性购买多件商品都很重要,所以它的加入购物车和立即购买的优先级是同等重要的。记住:明确页面目的和目标,这是你设计一个页面的指导思想。

  • 迷惑感官色彩论(之三)

    多色配色法:颜色的加减乘除 色彩不仅有色相,还包括饱和度、明度、色温等特质,与此同时,从心理层面上还会衍生出色彩的重量感、远近距离等心理感受,两种不同的色彩相互搭配,通过彼此的比例大小关系会衍生出更多复杂的影响。 双色互补 将色环上处于180°相对而存在的色彩进行搭配,这两种色彩在视觉上形成互补关系。我们知道色彩并不能简单陈述为红色、蓝色,因此在相对的关系上也不能简单就概括红与蓝是互补这样笼统的结论,因为实际上红色和蓝色的色调都高低明暗种类繁多。而我们知道处于相对180°位置的一组色彩其本身相互补充又相互制衡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会催生一种平衡的视觉满足感。我们要做的依然是从情感上而非理性层面打开视觉的脉轮。 互补色处于色环上两两相对的位置,网页设计中通常使用其中一个色彩作为主色或背景色,另一个作为强调色或衬托色而加以运用: 当背景色为蓝色的同时,以橙色作为强调色,蓝色和橙色为一组互补色:双色互补在运用面上并非对半平分,而是有选择的采取一主一辅有机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突出色彩的性格主题 三色对比 处于色环上距离彼此120°位置的三种色彩,两两之间彼此为对比色,而这三种色彩的搭配也会形成非常和谐的组合。 此外,另有一类三色组合,是以其中两种色彩彼此距离60°,第三种色位于它们相对180°位置上。利用前两种色彩共同的力量而和另一个色彩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样能催生出另一种和谐。 三色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色环上选取彼此间隔120°的色彩,另一种是有某个色彩与其他两个色彩保持180°相对的关系: 没有运用配图的时候,整个页面回归到极简的状态,这时运用纯色对比,就是运用色彩本身的魅力来感染用户。可以说,这样的配色方式比较安全,让审美变得更加纯粹。 页面被三种色彩均等分布,呈现出非常严格的平衡感: 就像我们曾经说过,对单个页面来说,网页设计会有个全局的概念。有时候,网页中一个页面,或者一屏就可以被看作一件平面作品。所谓“三色”可以是从整个网页出发,也可以是从一个屏幕上来看。即使我们发现有的网页运用了不止三种颜色,但在一个屏幕中所出现色彩仍然控制在了三色对比的状态。网页的动态效果更是为配色的多变性增加了更多的灵动空间。

  • 迷惑感官色彩论(之二)

    强调色强调色是在主色以外起强调作用的色彩,可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视觉焦点。它本身具有一种独立性,因此在配色上要与形成与主色的强烈对比。它可以是主色的对比色、互补色等,使其能跳脱于主色的色彩。页面的主色为蓝色,红色则作为强调色,在进入另一个页面时,红色又作为了主色,而紫色作为了强调色:强调色所用的面积比较小,只要在焦点领域运用上强调色,其本身就有着聚焦的作用。有时候强调色还扮演着衬托色的角色单色配色法:同色同源单色系配色是指网站的页面主色只使用一种颜色,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单色并不“单”,往往运用单色系配色方案的是配图较多的网站,这些配图自身已经包含着丰富的色彩,从整个页面来看,色彩就并不只有主色一种了。当配图的色彩也参与到了页面整体的配色体系中,只需要寻找到一种与配图都能协调的色彩作为主色,就能轻松掌握单色配色法的技巧。页面的主色为清爽的蓝绿色,这时选择的背景配图是人脸眼睛的部分,摄影作品本身带有柔和的肉色,与蓝绿色相得益彰:渐变配色法:梦幻滑翔渐变可以视为一种效果,也可以当做一个手段。渐变中使用的多种色彩,将它们的分布呈现柔和过渡,展示出梦幻之感。一般来说,我们安排的渐变色往往是以两种色彩为端点,中间过渡为两种色彩的滑翔地带,其覆盖的色彩范围较广,因此,我们很难判断其主色是哪一固定的色值。从色温的角度为考虑,渐变可以有暖色渐变、冷色渐变,也有冷暖过渡的渐变,而从两端的色彩之间的关系,又分为邻近色渐变、对比色渐变等。不同的色调渐变所呈现出的品牌氛围各有千秋。不管怎样,在轻设计中,渐变的色彩通常集中在高明度的色调范围,让画面显得更为通透柔和。渐变的色彩范围也不宜太广,色彩分布太大让画面本身容易陷入于混沌中。渐变常以背景的形式出现,或运用于较大的元素之上。根据渐变色的不同,所展示的配图以及其他组件也要根据这一渐变色而协调。蓝与紫、紫与粉色的邻近色渐变过渡有一种梦幻般的感受,白色文字以及配图甄选也都考虑到与渐变色彩的协调感。色彩丰富饱满,页面则简洁明快。

  • 建立门户网站时需要了解的事项

    门户网站与普通网站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的收集,门户网站是收集网站和所有信息的网站,而普通网站只是针对企业或个人而言的,只是企业或个人的内部信息发布。长春世纪坐标根据多年的建站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门户网站建立时需要了解的事项:了解事项一:门户网站用途在建站之初,我们需要了解门户网站主要是用于什么用途,这样有利于我们为该门户网站选择多大的服务器,需要多大的服务器空间。因为网站的打开速度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所以,在建站之初我们要清楚的知道网站的用途等信息。了解事项二:色彩搭配门户网站属于服务类型的网站,主要是能够为网民提供快捷的服务,所以在建站时不要选用太过花俏的颜色,这会给访客造成凌乱的错觉,导致用户体验下降。了解事项三:门户网站分类门户网站主要分为综合型和地方型,综合型门户网站相对于地方型门户网站而言流量较多,所以我们在建站之初要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具体建哪一类型的门户网站。了解事项四:访问对象每一个行业门户网站访问对象都是不同的,在建立网站之初我们要了解具体的门户网站访问对象,如果是面向世界的大型门户网站,我们在选择服务器上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站的打开速度直接关系着用户体验。

  • 迷惑感官色彩论(之一)

    配色秩序 每一种色彩都有其自身的特质,而这一特性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于色彩在整个配色时所处的位置、面积等,也即色彩与其他色彩所形成的秩序。 主色 主色是指在配色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色彩。在配色前,主色是最先确定的颜色,例如,当我们想要设计一个珠宝展示的页面,这个页面所需要什么色彩时,我们决定采用紫色,而紫色就是主色。主色的确定看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一开始被确定下主色只是定出一个宏观方向,并没有细化成具体的色调。主色的选择也非常自由,因为并没有完全正确的“公式”,每种颜色都有它的特性和优劣,没有最好的颜色或最差的颜色。 最终确定对主色色调的选择则需要感性的参与,你希望你的网站看上去“沉稳典雅”还是“清新明快”?这些不同的感受都来自色调的制约平衡。 一般情况下,主色是配色中使用面积最多的色彩。用于主要的组件、组件的背景、大面积色块等。 页面中的主色是清爽的蓝色。尽管背景也运用了大面积的白色,但是黑白灰属于无彩色,无彩色并不参与到配色过程中。红色是作为衬托色而出现的: 衬托色 衬托色是主色以外,为了衬托主色而出现的另一种色彩。衬托色通常为主色的互补色或对比色。衬托色所使用的面积可大可小,只要达到衬托的目的即可。 黄色是主色,蓝色衬托色。蓝黄两色互为对比色: 衬托色也可用在面积较大的地方,和主色平分秋色,彼此呼应。 页面的主色为橙色,而衬托色为浅色粉,这两种色彩为邻近色,彼此饱和度上有非常明显的对比,也能很好的衬托出主色,为页面的氛围增加温度: 一组配色中一定会有一个主色,而衬托色并非必不可少。是否采用衬托色,取决于你的配色计划。通常单一的色彩会比较单调,而利用衬托色来强化主色的丰富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之一。 背景色 背景色经常表现为无彩色(黑、白、灰)或者低饱和度的色彩。背景色主要是作为背景而存在,它最好不要以非常强烈的姿态出现。背景色并非具有某种功能,它是一个页面的基础底色。 页面的背景色为蓝绿色到蓝紫色的渐变色,因此配图时就应该考虑与背景色的搭配协调: 黑色作为背景色时,浅米色作为主色,主色和背景色之间的相得益彰,这时的背景色也可看作衬托色:

  • 洞悉网页排队文字十大误区

    1. 尝试使用标准字体字体嵌入服务(如Google Web字体或Typekit)有许多有趣而标准的系统字体,而因为用户更加熟悉标准字体,所以可以更快地读取它们。除非您的网站对于自定义字体(如品牌宣传或创建身临其境的体验)非常有吸引力,否则通常最好使用系统字体。2. 最少使用字体数量使用超过 3 种不同的字体使网站看起来非结构化和不专业,太多的类型尺寸和样式一次也可能破坏任何布局。一般来说,整个网站字体的数量限制在最多两种,一种一般就足够了。如果您使用多个字体,请确保字体系基于字符宽度互补。如图:左边组的字体相对就比较和谐,而右边字体的粗细对比太明显,则显得轻重比例很不和谐了。3. 限制线长度如果你想要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你应该每行约 60 个字符。在每行上拥有适当的字符数量是您的文本可读性的关键。如果每行文字太短,视线必须反复折回来,打破读者的节奏。如果一行文字太长,用户的眼睛将很难专注于文本。对于移动设备,您应该每行30- 40 个字符 。以下是在移动设备上查看的两个网站的示例。第一个使用每行50- 75 个字符(打印和桌面的每行最佳字符数),而第二个使用最佳30- 40 个字符。4. 使用可区分字母的字体许多字体使得很容易混淆类似的字母,特别是与“i”和“L”(如下图所示),所以当选择你的字体类型时,请确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检查你的类型,以确保不会为你的用户造成问题。 5. 选择各种尺寸的字体确保您选择的字体在较小的屏幕上清晰可辨!维瓦尔第字体将难以在小屏幕上阅读:6. 避免英文全部大写请勿强制用户阅读所有大写字母,与小写类型相比,那只会大大延缓了用户扫描和阅读的速度,让他们分分钟爆炸。7. 不要最小化线间距行间距一般是字符高度的30%,以便良好的可读性。而段落之间的间距可以比行间距提高20%,留白可以为用户提供消化内容的时间。下图左:几乎重叠的文字。右:良好的间距有助于可读性。8. 确保您有足够的颜色对比度不要对文本和背景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颜色。文本越明显,用户能够扫描和阅读的速度越快。9.避免文字着色红色或绿色建议使用除颜色以外的其他线索来区分重要信息。也避免单独使用红色和绿色来传达信息,避免有色盲用户无法顺利阅读的情况。

  • css动画

    一.摩天轮旋转动画  .ro{ animation:name 120s linear infinite;     -webkit-animation:name 120s linear infinite;}  @keyframes name{ form{ transform:rotate(0deg);} to{ transform:rotate(360deg);}}@-webkit-keyframes name{ form{-webkit-transform:rotate(0deg);} to{-webkit-transform:rotate(360deg);}}二.旋转Y轴<!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css3</title><style>#main{padding:50px 0; background:#07ad87; height:100px;} .div1{width:20%;transition:transform 1.5s;float:left;text-align:center;}.div1 p{ display:none;transform:rotateY(180deg);transition:transform 1s; color:#fff;}.div1 a{transition:transform 1s;}.div1:hover{transform:rotateY(180deg);}&

  • 移动端下拉列表的更好选择

    一.让我们看一看下拉菜单的局限性和令人担忧的地方: 下拉菜单控件的可用是选项不可见的,直到你点击或点击打开它。所以在第一眼看到列表时,列表的长度是隐藏的,即用户无法预测一个下拉菜单是包含 2 个还是 n 个元素。 尤其考虑是在移动设备上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你必须点击下拉菜单打开选项列表,然后滚动和浏览项目并选择一个,然后关闭下拉。 下拉菜单可以懒惰:设计师很容易就把所有可能的选项不分任何优先级一起放到下拉列表里。 想地区国家选择这种很长的下拉菜单,用眼睛扫描起来简直是噩梦,更别说是在键盘搜索通常是不可用的移动端。 在可见、可滚动但面积很小的屏幕上滚动去选择想要的选项是一件非常伤眼的事情。 二.考虑选项的数量 使用下拉菜单有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比如只有两个选项,这里你需要用复选框(CheckBox)或者用切换开关(toggle switch)。 如果你的下拉菜单仅仅包含是/否、开/关这样的选项,那么就用开关控件来替代它。 对于个数少且互斥的选项 ,建议使用单选按钮(radio buttons)或分段控件(segmented),使所有可用的选项第一眼可见,无需打开列表。 分段控件可以一次性展示出所有的可选项。 可见选项的数量取决于屏幕宽度和选项标签的长度,但不要超过 5 项 当用户确切地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时,对于大量确定的选项,考虑使用“请输入…”这样的解决方案,其中筛选选项列表在输入第一个或两个字母之后显示用让用户来输入文字来筛选选项的方式替代滑动下拉菜单。 对于大型和多样的列表,尝试使用现有的用户数据来排列优先级,只列出几个用户常选的选项。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90%的用户会立即发现自己偏好的选择项,只有10%的人选择立即“其他”然后跳到指定的下一个问题。

  • 「自嗨型」产品注定没未来:基于用户调研的产品开发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读者剖析一种产品开发方法,由Amy Hoy和Alex Hillman开创,能够确保你的产品为用户所喜欢。你将学会如何寻找用户、分析他们的痛点,用他们易懂的语言写一篇pitch,以及创建一个反馈循环。在每个环节,我都将提供一份研究实例,展现我们是如何用这些方法开发全新的社交媒体自动化应用Extra的。在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中又这么一个场景:一队工业设计师准备设计一款园艺剪刀,2、3 个艺术硕士围着一张会议桌,讨论产品原型,比方说手握着剪刀会不会有摩擦,抓手是不是省力,剪刀的角度是否合理。但是他们似乎忘了,园艺工人粗糙的双手,岂如这些设计师般细嫩。不久之后,他们达成了共识,一件全新的产品原型诞生了。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设计调查不够仔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大多数人会完全跳过研究阶段。“我们只是给自己制造了产品。”这是许多产品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用户要么是开发团队想象出来的,要么根本就没有。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经常把自己围起来,看不到市场的现实情况。事实上,你甚至都不用体会任何真实的市场压力,就可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这样的结果就是,许多人最终只为了开发产品而开发产品。如果你在读这篇文章,恐怕也是我说的人之一。我曾经同样如此。直到我辞去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多次被市场反应所震惊,我才发现人们的真实需求。现在,我仍然在不断挖掘人们的真实需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读者剖析一种产品开发方法,由Amy Hoy和Alex Hillman开创,能够确保你的产品为用户所喜欢。你将学会如何寻找用户、分析他们的痛点,用他们易懂的语言写一篇pitch,以及创建一个反馈循环。在每个环节,我都将提供一份研究实例,展现我们是如何用这些方法开发全新的社交媒体自动化应用Extra的。为开产品而开发产品或许能够有所回报。但如果你想要养家糊口的话,下列方法能够帮助你。如果你是一个不会写后端代码的设计师,或对设计/开发无所贡献的产品经理,下列方法也能够帮你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以防开发出一个谁都不想要的产品。这种方法不是100%奏效,但我相信,它可以帮你省下一大笔调查经费。如若不然,你只能一遍遍试验、失败、试验,这当中所需的巨额经费,恐怕只有风投能供得起。在开始之前,我想阐明的是,本文的核心观点在于,只有基于事实的用户调查才能扭转产品开发中的片面理解。在有人愿意为你的产品掏钱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成果是否存在价值。预测痛点每一款产品都是从预感开始的,你应当把自己的预感看作假设,而不要感到飘飘然。不要把自己的预感当成神圣的灵感,更不要因此醉心于它。产品创意并不如你想象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找到用户。作为一条根本原则: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预感最终无法转化成商业产品,或者你不是产品目标市场的一员,那么或许应该放弃这个想法。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尤其是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往往难以开展,甚至根本不值得追求。你要在开始之前提醒自己这一点。好了,提醒自己之后,让我们来看看你的预感。通常来说,你的预感里是有客户或用户的,因此你首先要做的事找出这些用户都会出现在网上的哪个角落。你可以在Reddit和Quora这样的平台上进行搜索,同时关注用户反馈网站、支持论坛、Facebook群组和Slack等等。你需要的是和用户之间直接、真诚的对话。找到这些平台之后,你的下一步就是挖掘、记录“用户痛点”。你可以新建一份电子表格,开始搜索与自己的设想相关的对话。如果你开发的是软件产品,那么你可以这样搜索“我怎样做XXX”或者“做XXX的时候你都用什么?”这些话题下的讨论能够引导你,然后你可以对用户推荐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如果你开发的是信息产品,比方说在线课程或电子书,那么这些问题应当能够帮助你构建产品开发的基础。你可以把所有与你的假设相关的内容复制、粘贴到电子表格里,广撒网,不要做过多的编辑,不用过多久,你就会开始用用户的语言制作pitch。你会注意到,有些问题被多次提及,或者经常有人抱怨同一个问题。不管原因是什么,总之人们经常会为一些能直接在谷歌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跑到论坛上发文。用户的重复,就是你应当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号。收集到足够数量的讨论之后,你需要深入分析,找到固定模式。任何发自肺腑的言论都需要格外注意,人们在表达真情实感的时候,往往表现力更强。如果你的想法可行,那么你会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一种模式;如果没有发现模式,而且信息似乎太离散、模糊,那么你的想法或许就不可行。案例分析:寻找社交媒体博主的痛点在开发社交媒体自动化工具Extra之前,我首先到Quora和Reddit的社交媒体社区梳理了一遍。在查看了社交媒体博主对自动化工具的讨论后,我很快发现了一些用户痛点,比方说:社交媒体博主们没有时间来创建编辑日历,或制定综合性的营销战略,因为他们往往忙着生成新内容。由于自然接触的用户少,新博主为扩大知名度绞尽脑汁。博主很少招聘实习生来帮助他们管理社交媒体账号,要么是没钱,要么没时间。内容营销人员很难维持内容的质量。单个营销人员很难同时维护多个平台。CMO(首席营销官)们无法对自己的内容营销活动进行投资回报率预估。我还发现了一些与这些痛点相关的产品,在搜寻大家对这些产品的评价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专门评价社交媒体工具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我发现社交媒体产品的缺点,慢慢地,Extra的想法在脑海中成型,我感觉是时候写一份pitch了。写pitch当你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你可能会想,是时候做出个东西来了。不着急,你的下一步应该是用用户的语言,写一份pitch。pitch的结构是这样的:指出痛点描绘蓝图提出解决方案在写pitch的时候,你要经常显示自己对用户的了理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用“你”。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感觉有些尴尬,但你需要让它成为习惯,这很重要。如果你遵循上面的pitch结构,却不经常使用“你”,那么你不太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的pitch。写pitch是同理心的展现,你要把注意力放在目标用户身上,想象自己在直接和他们对话。pitch的第一部分要从揭露痛点下手,用用户所懂的语言,列出所有要点。你可以复制粘贴之前在研究中看到的词语,这会使你的pitch更有说服力。一般来说,3- 5 个要点最合适。下一步,向用户展示如果这些痛点得到解决,他们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怎样的提高。你可以用“假如”这样的词语开头,描述一下幻想中的生活。在pitch的结尾,留一个填写邮箱地址的区域。案例分析:Extra的pitch坦诚讲,Extra的pitch我写了好几个星期。在研究调查中,我发现在差不多 20 几个痛点。我“理想中”的材料应该包括 10 个要点,但是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不能确定哪些痛点是最有价值的。我还发现,自己常常忍不住想修改别人的言辞。在网络留言板上,用户的话有时不忍直视,你会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开始修改别人的激烈言辞,这样做是错误的。用户表达自己的方式,同他们表达对某产品的评论同样重要。展示成果现在,可以把你的pitch展现给用户看了。你可以回到最初研究的网站上,介绍一下自己和产品,寻求大家的反馈,并在完善产品的过程中考虑这些反馈。如果大家的反馈比较积极,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开发产品了。如果你的研究做得比较彻底,那么开发一款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应当不是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解决最重要的痛点,再慢慢研究其他的。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开启预售,或与订阅用户进行一对一交流。此外,你还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如果朋友不是自己的潜在用户的话,就不要把产品展示给他们看了。围绕新创建的用户社区,你应当建立一套反馈循环,开发过程也要尽可能透明,比方说展示自己的设计工作,与大家讨论项目资金来源的问题等等。透明能够获得用户的信任,吸引大家购买,在产品开发完成之后,你会品尝到透明带来的甜头。案例分析:维护Extra用户的沟通Extra的中期战略是关注中小型创企,为此,我们尽可能利用了自己的人际网络。我们和创企创始人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获得了许多反馈,其中许多人都是管理社交媒体的高手,另一些人正在探索高效的管理方式。交流过后我们发现,尽管市面上有许多社交媒体营销工具,但大家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还在YouTube上与大家公开讨论产品。对于SaaS创始人来说,透明度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发布产品本身就是足够让人紧张的事情,如果你在封闭状态中开发产品,这种紧张只会加深。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让潜在用户参与其中,你会知道自己到底在开发什么,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身为产品经理的你,该如何持续改进产品?

    身为产品经理,如何持续改进你的产品呢?作者对此分享了一些方法。刚做产品的同学一般会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刚入职或者跳槽,花了一段时间熟悉公司的业务,熟悉产品,但是对于产品的改进却无从下手:“我现在已经熟悉公司的业务了,但是下一步 产品迭代改什么,往哪些方向突破呢?”第二种状态,接触了产品一段时间,也能接到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发现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现在手上有很多需求,要不要做呢?先做什么呢?”其实,这两种状态差别不太大,对于如何持续改进产品都处于迷茫的状态,那么,身为产品经理,如何持续改进你的产品呢?建立收集问题的通路,找到客户遇到的麻烦点建立收集产品问题的通路,找到客户使用产品遇到的麻烦点,这些麻烦点都是产品改进的信号!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有一个“一秒变小白”的能力?张小龙当初负责QQ邮箱时制定的“1000/100/10”的法则,即要求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要去论坛看1000个用户体验反馈并回复、关注100个用户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这个法则被奉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宝典,其核心价值是什么?答案就是识别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才是能不能把问题解决,把用户体验差的地方改好。收集问题的通路有很多,简单列一下以下通路:内部人员化身用户普通用户QQ群体验反馈百度热点图客服问题反馈论坛用户反馈埋点分析问卷调查用户访谈……问题收集的通路多种多样,对于to B的产品,可能还要更加复杂一点,包括去市场一线驻点、到深度合作的客户公司驻场等。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做产品的“feel”,这个“feel”从哪里来?马化腾每天会进行大量的产品体验,然后把这些、有的甚至是非常细致的问题,反馈给每个产品团队,经常在凌晨一两点把一些产品负责人拉进一个群,提改进建议。所以说,做产品的这种“feel”,很大程度就是从产品的问题中来!持续识别问题,快速定位问题,绘制清晰完整的问题地图确实,每个麻烦点都是产品的改进信号,但是当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之后,反而会变得迷茫。到处都是信号,产品改进的需求变得源源不断,这个功能要重做,那个交互要改善,在接收大量信息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迷路,看上去什么都要改,无法把握方向。这时候当然不可能把所有需求都排进规划里,要不然开发估计要拿刀杀人了!那这种情况要怎么避免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我们需要把现有的产品所有可能对用户造成麻烦的地方有个整体的了解,问题出在哪,我能瞬间定位它的位置,该位置出现的问题会对用户造成什么影响也就一览无余了。举一个栗子:to B行业的某种硬件产品,由于这种类型的产品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它除了直接使用产品的客户,还有一线市场人员销售产品中遇到的困难,把产品销售到使用过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描述出来,如下图所示:把这个图画出来以后,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往里面归类,最终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快速定位,哪些问题出现在了我的核心功能上,哪些问题出现在了我差异化的优势功能上,一目了然!确定改进优先级,找出最高性价比的改进方向优先级分两部分:一是这个问题影响的用户的量,二是是否为产品的核心业务上产生的影响。收集用户在使用产品中遇到的麻烦点,我们可以知道哪些点有多少用户遇到了麻烦;绘制问题地图,我们可以知道问题出现在产品的哪个部位,是核心功能还是边界功能。二者兼顾平衡,假如微信的社交功能,某些交互方式影响只影响极少数的人,它不会去改;微信的第三方服务还有很多体验上的不足,优先级也不会高。结合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以及绘制的问题地图,我们会得到这样的一个列表:在XX时间里,我们共有XX问题,其中XX模块问题最严重,占比XX,影响了用户XXX流程/操作/体验。当我知道自己的产品目前在哪一方面,暴露的问题最多,用户的操作在哪一步用时最长,在哪一步操作中断任务的情形最多,那么就自然之道怎么改,改哪里了。作为产品经理,说到与开发人员撕逼的话题,估计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些画面,因为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景。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能不能不撕逼呢?假如,我们有这样一张列表,列表描述的是问题占比最严重的模块以及对我们产品造成的影响,改什么地方能有最高的性价比。这样之后,无论是评审,还是实现,还会出现撕逼的情景吗?无论是产品经理/UI/研发,虽岗位不通,却都希望真正把产品做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评审之后,需求落地,快速闭环,按流程跟踪落地,严格把关。最后上面所述的只是一个针对产品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产品的工作方法:找到麻烦点,发现产品改进的信号;在信号过多时容易迷失方向,绘制问题地图,定位问题;结合信号强度与地图,找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改进方向。对于新的需求,新的功能,已经技术趋势主导的颠覆性改进,还有很多的渠道,如竞品分析(友商为什么做出我们产品没有的功能)、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现状如何?趋势如何?)、相关技术论文(未来有可能做成什么样)。都是产品经理该关注的地方。

  • 高性价比产品!中国移动咪咕联合康佳发布互联网电视

    【TechWeb报道】6月28日消息,中国移动咪咕与康佳集团在上海GMSA世界移动大会正式发布了——咪咕电视。这款电视是一款主打高性价比的电视产品,将有32寸曲面屏、43寸/55寸4K屏三种尺寸版本。咪咕电视作为咪咕和康佳精诚合作的结晶,无疑是本届世界移动大会上的最大亮点之一。发布会上了解,咪咕电视由国内电视行业巨头康佳提供顶级外观设计和影音体验。配置规格方面,采用10核64位高性能处理器,内置1GB内存+8GB闪存,支持H265 4K高清视频解码能力并支持3D、VR等特色内容。此外,咪咕电视还搭载Wifi、蓝牙、NFC等多种无线交互通道,具备强大延展能力。咪咕电视集成 “咪咕灵犀”语音平台,为用户提供人机语音互动、数字化阅读、乃至天气查询等多种生活服务,让用户真正地用语音控制电视,想看什么,用户“说”了算。还支持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打破了生活场景的限制,带来更好的娱乐体验。咪咕电视在资源方面,聚合了咪咕视频、咪咕音乐、咪咕游戏和咪咕学堂四款专属应用,其中包括覆盖80%以上头部内容、总时常逾200000小时的海量视频资源;100多款云游戏、200余款电视游戏的正版游戏资源;1000万首以上的音乐资源,包括近200场演唱会和十多万首卡拉OK;深耕四大垂直领域,累积超5000个精品课程的教育资源,用户在各种生活场景都能找到高质量的内容。还提供独有的运营商级CDN服务,能够提供覆盖全球的20T+的带宽储备,将为用户带来最流畅、最高清的使用体验。最后,咪咕电视发售价格低至1999元,将在官方移动营业厅以及第三方商城开卖,并将搭配“买一送一”等营销活动。对于咪咕电视的推出,也是咪咕公司围绕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

  • 【官方说法】HTTPS站点如何在平台提交数据

    上周学院已发布百度搜索对HTTPS站点的全流程支持方案,可还是陆续收到站长提问,做了HTTPS站点,在平台如何提交数据,如何使用工具,下面学院君再给大家细细讲解:1、HTTPS站点请先使用平台HTTPS认证工具,经过平台工具验证后,可加速搜索对HTTPS和http站点间的抓取切换2、平台已全面支持HTTPS站点,HTTPS站点可使用平台所有工具,可参考文章《百度对HTTPS站点全流程支持方案文字概述》3、HTTPS认证工具只是协议的切换,站长平台对站点本身的各项统计数据不会因为协议的切换而发生变化, HTTPS认证之后所有工具都无痛切换,正常使用4、注意:HTTPS站点添加子站点的时候,如果是HTTPS的子站在添加的时候就把协议头带上,不带的话会默认算成http的

  • 解析SEO标题优化的四大重点

    不过,这首先需要保证spider绝对可以快捷访问页面,因此必须要把基础网站构成做好,不然想这些也基本是白费功夫,我见过许多站长,整天钻研SEO技巧,细聊之后,才发现他们连网站的基础结构问题都没处理好。   经过长期对SEO的实践学习,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网站已经优化的比较不错时,再也很难有特别突出的技术进行优化。剩下内容,不是应该去钻研什么高超技巧,而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那些网站枝叶建设中,把这些常见的枝叶技术,尤其是SEO标题做的精益求精,才算真正的持续良性优化,接下来,就把页面优化的具体技术告诉大家,只要不断添砖加瓦,你一定能把SEO标题优化做到极致。   第一、注重关键字   说起关键字,不少站长都会忽略,总是把页面标题起的很随意,而且有时候居然不会包含关键字,这真的是不应该犯的基础错误。所以说,把关键字包含进去,这很重要,在关于页面标题中,排名算法对这个是很看重,所以记得要包含关键字,只有把关键字包含进去,这才能在搜索引擎中占有先机。   第二、注重简洁   这也是许多站长不太注意的方面,他们为把自己网站优点全说出来,结果就是信息量太大,看起来五花八门,非常的繁杂,这根本是错误的表达方式。一定要简洁简短,才能让关键信息快速的简单表达出来,否则你的网站看起来信息非常充足,其实是画蛇添足,根本无法高效直接的把信息表达好。   第三、注重网站名称   对于网站名称,这是人们经常首先重视的一块地方,往往花费不少功夫,正因为如此,当站长们把网站名称想好后,自认为非常完美,所以后来很容易听不进其他好意见,从而改正缺点,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想想看,许多人起的标题居然不包含网站名称,而且意思非常难懂,使得普通用户感觉绕到云里雾里去,从而根本不会对你的网站产生深刻印象。   第四、注重页面独特   关于页面标题,最常见的网站情况就是页面标题都非常普通,千篇一律的页面标题名称,让人很难产生辨识度,因为好像都非常相似,在其他地方好像看过很多次。你要知道,你面对的可是无比庞大的竞争对手群,你如果不能让所有页面都拥有特殊别致的标题,那网站很难脱颖而出,在搜索列表中,这点也是非常重要,每当看见一个不错的网站,走进去,却发现页面标题都很大众化,这时我也只能在心里面叹息。

  • 文章标签设置网站SEO优化的重要性

             一般我们做网站优化都较注重网站标题标签、关键词标签以及描述性标签的使用技巧,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文章标签的应用技巧。其实,文章标签也是十分值得看重的,它直接影响着你文章的曝光率以及网站的优化效果。如果你对文章标签还不怎么了解,不妨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什么是文章标签         文章标签是由文章作者自定义的关键词,它比文章分类更细致、更具体,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你写是虚拟主机方面的文章,那你的文章的标签就可以设置为虚拟主机、美国主机、虚拟主机优惠等多样化的标签关键词。有了这些标签关键词,你的文章才会更容易被用户搜索到。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重视文章标签的使用的重要原因了。            文章标签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文章标签存在的价值就是增加文章的浏览量和促进网站优化效果的提升。增加浏览量是针对用户来说的,当文章标签设置的关键词与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匹配的时候,文章自然就能获得较大的浏览点击量。耶派网络文章点击量的提升,在这个对用户体验较为重视的时代,其也就能全面的提高网站的优化效果,因为用户体验也是搜索引擎判断网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文章标签的设置方法         文章标签在设置的时候有三个技巧。一是,文章标签的多样化技巧。多样化的标签可以增加文章被搜索到的机会,还是以虚拟主机为例,你的文章标签的数量最好超过5个,而且5个标签都不能相同,在迎合搜索引擎对关键词的搜索习惯的同时,标签最好注重差异化。第二就是文章标签要与关键词相关。如果你的标签不与关键词相关,那用户通过标签搜索到文章后发现与设想的不一致,那也会影响用户体验的。而另一方面这样也可以增加关键词的密度,提高关键词的排名。         在我们设置文章标签的时候,也可以巧妙的将一些热点的新鲜的关键词穿插进去,例如现在的欧洲杯就是个热门词,将其穿插进去,文章肯定能获得较大的点击量。以上是耶派网络总结出的一些文章标签的设置技巧,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 网页趋扁平化设计分析

    1、爽简约,去繁存简大多数网页设计师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客户向你提需求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一些类似“简洁、高端、大气”等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对网站设计的要求,然而这几个词正是笔者认为对于扁平化设计最好的诠释。扁平化设计的UI是十分简洁的,因为它们尽可能地减少一些高光、纹理、阴影等等效果,从一个抽象的层面一针见血地展现出该UI所要体现的物体与含义。2、加载迅速、利于SEO搜索引擎优化。研究过如何优化网站的都知道,扁平化设计是非常符合网站优化思想以及SEO优化思想的,这是由于它们的UI组成以色块为主,从而减少了页面中图片的数量,大大加快了页面加载速度。3、响应式布局,兼容更多设备。伴随扁平化设计风靡Web设计领域的,还有响应式布局设计。由于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在意自己在这些设备上的表现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响应式布局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 网站内部seo优化教程

    1.1 URL中出现关键词 在访问英文网站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英文关键词出现在URL中。而中文的关键词放在URL中往往因为网页编码的原因显示在搜索结果中为乱码,且中文的URL看起来不太美观,不利于增加外部链接,但是可以将关键词转化为拼音拼写出来,以搜索引擎现在的技术可以分辨出来。 Google的Matt Cutts曾经在他的博客中发布了一段视频,专门阐述Google对URL中出现关键词的态度。他说,URL中的关键词对网站排名的影响是很小的,不必去在意URL中关键词出现的顺序,并且千万不要在一个URL中出现过多的关键词。试想一下,像新浪、阿里巴巴、网易这样的大门户网站,目录级别非常多,如果每一级目录的URL中都含有多个关键词,那样算下来,恐怕整个浏览器的地址栏都写不下,而且搜索引擎也不会喜欢,会认为这个网站是垃圾站,所以必须控制URL中关键词的数量。 我们发现,在搜索引擎搜索某些关键词时,在搜索结果中,一些网址中的关键词也能被高亮显示。以搜索“快男”为例,如图1-1所示。 图1-1 搜索“快男” 我们知道了URL中包含关键词对关键词排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海瑶SEO站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如何优化URL。 URL的第一部分由域名组成,比如;第二部分指文件名,或者类似于"/jianfei.html"。 域名部分可以通过添加与网站有关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来优化,这部分会在下面一节重点讲解。那么域名以外的部分怎么来做优化呢?例如 om这个网站有一个减肥栏目,主要是介绍一些减肥常识和减肥方法,不懂SEO的人可能会把URL设定为,或者是。这样设置不影响网站正常访问,但是搜索引擎抓取URL时,会辨别不出来这个URL究竟属于哪一类,这时搜索引擎可能会做出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抓取,另一种是抓取完后归入到一个专门放置辨别不出来URL的索引中。这个URL被SEO部署了关键词后,类似这样:。如果有人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减肥方法”,以上网站URL地址中的关键词“jianfei”和“jianfeifangfa”也被作为文本纳入了搜索引擎的文本分析中,增加了用户搜索“减肥方法”的关键词密度,可见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强关键词的搜索引擎排名竞争优势。虽然有竞争优势,但是也不能乱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 在使用关键词构造URL时,千万不要太多,太多会起到反作用,要把握一个度,建议一个关键词最好。 ● URL部分的各个关键词如果是由两个英文单词构成的,应使用“-”分隔。例如:。 ● 如果有名词的关键词出现,最好使用其复数形式。例如,如果关键词使用“apples”,当用户搜索“apple”时,关键词“apples”中已经包含了它;当用户搜索“apples”,正好完全符合。采用名词的复数形式能尽可能照顾用户的多样搜索习惯,当然也可能会为网页赢得更多被用户搜索到的机会。 一般来说,服务器并不直接支持中文URL,所以URL中的汉字必须转换成对应的UTF-8编码。Google能正常识别UTF-8编码的汉字,在构造URL时要特别注意。 URL中的关键词对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权重关系一般认为是:。如果以关键词为域名的网站,那排名很容易排到前面,所以这也间接从另一个角度说 明了一个行业词之类的域名本身也具有SEO价值。 1.2 网页Title中出现关键词 网页Title中出现关键词是影响搜索引擎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好比一个人的名字,当你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首先需要记住对方的名字,这样才便于日后的交流,连对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下次见面喊错名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对于一个网站也一样,网站Title中包含关键词,搜索引擎就会知道这个网站叫##,如果有人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也知道该怎么做,它会优先将带有名字的网站介绍给大家认识。通过简单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如图1-2所示),排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前几页的网页或网站中,一般是这个网页或网站的标题标签中包含有搜索关键词。所以,要让网页或网站排到搜索结果的前列,网页的标题标签非常重要。 图1-2 减肥网站 海瑶SEO站长下面来讲解一下SEO中网页Title的优化原则。 既然网站Title中包含关键词这么重要,很多人用尽全身解数将关键词添加在标题中。事实证明,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用来展示网页Title的字数是有限定的,过长的标题会被搜索引擎截去。这样,一个不能完整展现的标题使得用户对Title就算再优秀的架构、再意味深长的规划都将失去意义,所以需要控制一下网页Title的字数。 目前各大搜索引擎对网页Title的字数限制者为30字(注:单位为汉字,非英文字母。因为未找到相应的官方数据,只是笔者的观察,可能具体数字有误,但总的原则应该没问题)。但是笔者看到有很多人将公司的名字放在Title的最前面,这样太浪费了,好像要上战场的战士不带枪一样。 虽然标题限定了字数,但是优化还是有一定方法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Title的内容 除了对网页内容的概括与提炼外,Title中还应该务必出现这个页面的关键词,或者关键词词组。关键词和关键词词组的位置也有关系。同样条件下,搜索引擎优先考虑关键词和关键词词组靠前的。这和考试成绩标榜一样,分数都是从高到低排列,成绩排得越靠前,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和照顾。所以,在优化关键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排列的问题,要将成交率高,优化难度中上等的关键词排在第一位。有一些企业为经营考虑,希望将自己的网站名称。或企业名称、商标名称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这就需要在网页标题中出现或强调相应部分,即将网站名称、商标或企业名称出现在Title中,但最好不要放在标题的前面,当然,前提是要兼顾到Title的字数。一个网页,不管多大多小,最多优化5个主关键词。很多人将一个网站优化几十个主关键词,最后导致一个关键词也没有被优化到搜索引擎首页。那么想要推广很多个关键词,怎么办?答案是多建立目录,多做新的关键词相关的网页。 2.栏目页和内容页面中的关键词 为SEO考虑,栏目页和内容页面中要注意有机地嵌入相关的目标关键词和长尾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的重要性也与位置有关,即出现在Title最左边的关键词最重要,第二个次之,以此类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重复关键词加以强调。当然,前提是“有机地嵌入”,而非单纯的关键词罗列。 Title的设置是非常灵活的,因为搜索引擎可以对它分词和组词。 分词:例如在Title中设置了“丰胸减肥胶囊”,就没有必要再设置“丰胸减肥”,因为已经被包含了,搜索引擎会分词。 组词:搜索“网站推广软件下载”,可以看到前面几个是推广网站,自然排名第四位的是天空软件,如图1-3所示。 图1-3 网站推广软件下载

  • 用户个人行为报告思考:报告的价值与设计

    我们试图通过用户个人行为报告来体现产品价值,满足用户对自己历史行为的知悉需求。很多产品在积累到用户一段时间的行为数据后,都想给用户形成一份行为报告,关于用户个人行为报告,思考见下。报告的价值对产品的价值以美团外卖个人报告为例为何一个产品会辛辛苦苦的拉取用户历史数据,费心费力的去帮用户设计和开发一份属于用户的行为报告,因为对于产品本身而言,一份用户个人行为报告可以:1.表达产品对用户的了解和关注美团外卖个人报告例如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报告就是告诉用户,我很了解你,你的听歌数据我都有,所以在音乐上我很懂你,而且会越来越懂你;例如作业帮的学习报告,也是为了告诉孩子的家长们,我很了解你的孩子,而且很关注你的孩子,孩子的每个数据我都记录了,能够针对孩子的学习针对性的服务。2.向用户表达产品的陪伴感情美团外卖个人报告当我们向女朋友求婚时,一般都会说,在我们在一起的999个日夜里…巴拉巴拉,陪伴的感情是需要一些数据来表达出来的。所以一份用心的用户报告是可以感动用户的,也许用户就在这一刻体验到了产品的用心和体贴。3.向用户说明使用本产品的收益美团外卖个人报告对于一些产品,用户自己一般很难感受到效果的,所以报告可以告诉用户其获得的收益,进而向用户灌输产品的价值。对用户的价值1.满足对历史行为知悉的需求人是有不安全感的,也是健忘的,所以一些历史数据可以帮用户记录其经历的过程,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做了什么;比如我过去一个月每天都坚持学习1小时,可能效果不大,但是这个习惯已经养成了,我知道了自己每天的努力,每天完成的学习内容,对我本身就很有意义。2.满足炫耀的需求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是有向别人炫耀的需求,拿学习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其他同学的赞叹、老师的夸奖而进行的,所以我的学习行为是希望被他们知道的。用户的价值刚好对应上方平台价值的对用户的了解和关注、陪伴价值。3.满足对产品使用效果的知悉需求用户使用某个产品都是有目的的,产品到底帮用户完成此目的了吗?完成的怎么样?都要给用户一个反馈,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时间才有反馈的行为,比如学习,一个差学生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在成绩上看到提升,这时就需要产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告诉学生了。报告怎么设计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报告应该包括三个信息:1.客观的数据报告中的数据必须是用户行为的客观的数据,不能编数据蒙骗用户,而且这些数据必须是与用户的主需求相关的数据。数据的展示能用图表就不要用文字,用户是不会关注大段文字的,对于图,用户还可能会扫一眼。所以,可以把跟用户使用产品目的相关的所有数据全都穷举出来,然后从中挑选产品可以拿到的、确定的、易懂的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如上面举例,比如体现出平台对用户的关注、陪伴、用户的收益三个基本数据信息。2.易懂的结论从用户的数据中,必须告诉用户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必须是易懂的,必须是人话,而不是机器语言,这部分难度特别大,因为我们在生成报告时,经常通过机器去生成结论,如果机器生成的结论不易懂,让用户感觉到是机器的,那么这个结论的价值就会降低了。尽量让用户感受到这个结论是一对一的专属个性化结论,尽量给出尽量多的模板,或者使用多个可随机组合的数据组合成一个结论。3.有用的建议有了数据和结论,对于有些报告也需要一些有用的建议,比如学习类的,医疗类的,这些报告需要最终给用户有用的建议。与结论相同,如果有这个建议,请尽量保证其有用,如果给不了有用的,就不要给。

  • 做出引爆朋友圈的“故宫H5”,制造出上千万话题阅读量,她是如何办到的?

    什么是社会化营销?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传统的报刊、杂志,传统的电视演变过来的,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等等一些视频媒体,传统的电台演变过来的像喜马拉雅这样的音频平台。 大家通常理解的社会化媒体理解为只有微博或者公众号、微信这样的媒体, 实际上它的整个社会化媒体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包括了问答的社区,还有搜索以及电子商务,各种各样的视频媒体、音频媒体、IN这样的一些媒体整合成社会化媒体格局分布。 怎样做社会化营销? 做社会化营销都是基于互动,我们去跟用户互动才能产生他去转发或者帮我们去传播,我们要去制造让用户愿意主动跟社会化媒体分享和传播的一些内容,怎么去做? 基于我们有情感共鸣的东西去分享 我们经常看到一篇文章觉得跟自己非常像,非常的有情感共鸣,我马上就转发到朋友圈去展示我现在的心情和我现在的感触。我们也会去分享我们觉得很棒的东西,或者觉得有价值的、感兴趣的东西,以及一些社会热点。上周公众号封杀了一些媒体大号或者情感号、娱乐的号,这样子也会形成社会热点,我们就会分享到社群。 分享的本质是什么? 塑造我们自己朋友圈式的形象,“秀、炫、晒”。 “秀”,我们平常把东西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就是秀生活、秀恩爱,我去旅游了我就会拍一下我在哪里,我在活动现场我也会拍一下照片分享出去,展现自己参加的活动、自己的形象。 “炫”,假如说现在iPhone8 出来了,买到新的iPhone8 了,大家会发到朋友圈炫一下。 “晒”,之前支付宝或者是微信,经常会去做年度的帐单,我们也会去分享到朋友圈去晒我们的帐单,晒我们消费支付的能力,或者晒说我们新买的iPhone等等。找认同、具有参与感的炫耀。 分享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刚好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我就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利益诱惑,刚刚主办方说把这个东西分享到朋友圈集赞就可以得到奖品,这属于利益诱惑。我觉得这个创意很棒,比如我们看到硬蛋,有一些新的产品我觉得很新奇、很特别,我就会分享到朋友圈。 社会化营销分为“初、中、高级” 初级是容易去做的社会化营销的营销方式,比如说像点赞、转发、投票活动,它比较适合比较小的团队。 虽然好像现在的转发、点赞效果不好,但是也有一些效果好的,可以做分享的一些插件或者新的营销方式。 像这个是我之前帮一个电商公司做过的一个社会化营销的一个案例,这个是利用带有参数的这样子的海报去进行朋友圈的传播,裂变,当时是 10 万多的粉丝涨到 100 多万。 这个是怎么做的?大家有参加一些微客、海报、食品的一些玩法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我扫了二维码之后就自动关注公众号,就会跳出来说你参与这个活动你分享多少个小伙伴就可以解锁这样的福利。 如图,我扫了这个二维码自动进入到这里,告诉你要分享这个海报,生成你自己头像的海报,再分享到朋友圈,进行裂变。 这个要注意一个问题,公众号它一般每天的关注量在 20 万以下不会触发腾讯平台的关注,如果你每天的涨粉量超过 20 万以上就会引发腾讯的一个监控系统,当时有两个朋友的公司就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了这样子的营销,一天涨了 70 万粉丝,第二天就被腾讯封号了,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设计裂变级别的时候要注意。

  • “第三方登录”中的“花式捆绑”

    讲第三方登录的文章数不胜数,在各大搜索引擎上用合适的姿势去搜索合适的关键词,会发现类似的文章不少而且也都是大同小异。毕竟在这样一个同质化严重(抄袭泛滥)的年代,无论是文章抑或是其他行业的种种作品,会发现大家都“长”的差不多,文章的内容都是那些。感觉就是同样的文章署了不同的作者名,再比如手机行业,大家也都差不多是一个屏幕加个壳子,除了logo不同,几乎也没太大差异,除非你把自己做成个“锤子”。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来谈第三方登录相关的东西,就显得没太大的意义了。更何况,我谈的除了可能跟别人的观点大致雷同以外,甚至还没有别人那么深入,而往往深入才能获取到更大的快感。 接下来,我来谈谈产品中“第三方登录”中的一些东西,着重讲下第三方登录时会需要用户绑定平台账号这一点。 来龙去脉 要了解一个事物,有时会首先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而“第三方登录”也不知是从何时就火起来,几乎成为了所有常见应用(是几乎 + 常见)的标配,哪个应用如果没有配上个第三方登录的功能,都会让用户觉得诧异。 但这也不是绝对,譬如在一个指南针的应用打开时还得登录下才能用,用户才不管你是“第几方登录”,直接千万匹草泥马开始翻腾:用这种指南针,我宁可找不着北!所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适用第三方登录才是比较重要的。 优点 看下优点,也就是为什么要使用第三方登录: 简化注册环节,减少可能因为注册繁琐带来的用户损失; 简化用户设置个人信息过程,通过第三方登录,直接获取用户头像昵称等基本个人信息,无需用户自行设置; 通过第三方原本的用户关系,发现同样使用该应用也用同样第三方方式登录的好友,顺便引起惊喜(原来公司坐我对面的女神也玩XX,可以默默去关注下了,顺手就右滑了一下)或惊吓(原来公司坐我对面那个老实的男屌丝竟然玩XX,老娘还以为他跟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同,真是看走眼了,然后愤愤的左滑掉); 节省用户的记忆成本,用户在使用多个应用时,只需使用第三方登录即可,无需记得每个平台的账户和密码; 用户可以把平台上的某些内容一键分享到第三方平台; 缺点 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也必然会有缺点: 后台没有创建自己的账户体系时,只用第三方登录,不便于更多维度收集用户信息(主要是用户手机、邮箱),导致后期无法更精细化执行一些运营的策略,比如一些电商平台这一点尤其重要; 后台创建了自己的账户体系时,若没有设计好合理的第三方和本地账户对接的方案,会导致同一个用户在平台上有多个账号的情况发生; 第三方账户因为某种原因封号了,则会直接导致用户的流失; 对于一些注重隐私的用户,因为第三方登录导致自己的一些状态,或者信息间接的被第三方账户里的好友看到会造成极大的困扰。比如用户只是想低调的在平台上约个那啥,结果彼此在办公室里对着手机屏幕时都看到自己的QQ好友兼邻座同事也注册了该平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尴尬的气息都能透过屏幕迎面涌来。为了缓解尴尬,只好双双弃平台而去,转而寻觅其他平台。 如果你知道了第三方登录有如此这般的优点和缺点,但迫于它又确实是能够为用户一定程度上带来便利,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折磨自己折磨设计然后折磨开发工程师,以此来尽可能带来一个比较和谐的用户使用体验。 案例 先上图,直观感受下,其他厂商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当然这里只做展示,不做主观分析,在手机上随机选了几个): 1.京东 (选择第三方登录-提示需要注册/关联京东账号-注册绑定/登录绑定京东账号-登录成功) 大致的过程可以概括为:选择第三方登录(例如QQ)会提示要关联京东账号,没有就去注册绑定页面,有就去登录绑定页面直接输入账号进行登录,而且注册绑定是强制性的不能跳过。 2.当当 (选择第三方账户-登录成功) 相比之下,当当的第三方登录流程就比较简洁,选择使用第三方登录,然后拉起本地第三方App,确认授权就可以直接登录了。

  • 技能Get:卡诺模型的运用实操

    卡诺模型根据客户满意度和功能具备程度两个维度,对功能进行分类。 在工作中你可能经常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形: 在开发资源不够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上线核心功能,从而更快地获取精准用户。在产品从0开始,你可能有一堆想上线的功能,这时候需要你对所有的功能做一个排期。需求堆积,你难以拒绝各方大佬的需求,比如运营,客户,老板等,你需要用数据来说明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哪些需求是当前阶段可以不用满足的。 这时候你就需要用到卡诺模型了,一个项目排期和需求管理的利器。那什么是卡诺模型呢? 简介 卡诺模型根据客户满意度和功能具备程度两个维度,对功能进行分类。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满意度是一维的,所以总是在产品上不停地加上新功能,然而有些功能不仅不会提升满意度,反而会降低满意度。不同属性的功能随着具备程度的变化,满意度的变化会有各自的特点。 KANO模型 看上面的图,我将依次介绍这5种属性: 无差异属性: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不会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有没有这个功能。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属性是需要尽力避免的。魅力属性:让用户感到惊喜的属性,如果不提供此属性,不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一旦提供魅力属性,用户满意度会大幅提升。期望属性:如果提供该功能,客户满意度提高,如果不提供该功能,客户满意度会随之下降。必备属性:这是产品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满足该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是无论必备属性如何提升,客户都会有满意度的上限。反向属性: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举个栗子,吸引求职者的要素就可以用卡诺模型进行分类。 吸引求职者的要素 在运用卡诺模型时,有几点要注意的: 时间差异。没有一成不变的属性,很可能有一天魅力属性变成了必备属性,像指纹识别解锁。不能将当前时刻的卡诺模型分析结果作为永久的依据,即时性很重要。用户群差异。不同的用户群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如果你要在相差较大的模块都加上该功能,比如企业版和个人版,最好区分用户群进行调查。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功能属性的定义不同。比如对于报表的设计,中国人会习惯斜线表头,但是外国人可能难以接受。 接下来我要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运用卡诺模型分析需求。 1.需求沟通先筛选比较难以判断的需求,问题不宜过多,3~5个为宜。不然用户容易产生疲劳,输出不精准的答案。再分析业务场景,是否适合使用卡诺模型。适合:1)需求排期。2)理直气壮地砍需求。不适合:1)不可量化满意度的需求,评估抽象的要素。比如调查提高品牌影响度,用户的满意度。2)仅用来测量用户满意度。卡诺模型是根据功能具备程度和客户满意度的关系对功能进行“分类”的工具。确定调查用户,如果你的用户群相差较大,要根据模块或人物角色划分用户群,从每个用户群中抽取相同人数进行调查。细分用户群,可以更容易找出功能属性特点。2.设置问卷首先我们要对每个功能进行描述,所以你的问题要言简意赅,方便用户理解。从正反两面去问用户对于该功能的满意度情况。在问卷填写之前对每个选项进行统一说明。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性格可能有较大差异,提前定义好每个选项可以减少误差。追问每个功能对于用户的重要程度。可以用来区分功能对用户的影响程度。设置从非常重要过渡到非常不重要的5个选项。如果无法描述清楚你的功能,试着贴张原型图或者画个示意图可以更直观表示。 举个栗子,如果要对微信的“看一看”功能进行卡诺模型分析,如下图。 问卷示例 完整的卡诺模型标准调查问卷链接:https://sojump.com/jq/15102379.aspx 3.属性归类分析 正反方向问题的答案可以组成一个二维属性表,每个单元格都代表一种答案类型,每个属性的总和为相同颜色单元格之和。 数据清洗:将全部选择我很喜欢或我很不喜欢的答案列为可疑答案,避免乱答数据影响分析结果。如果可疑结果过多,则你的问卷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功能描述不清。 属性归类表-模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属性所占百分比,占比最高的我们认为该功能的该属性因素最多。在样本量为50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看一看”功能的无差异属性较多。(样本量不足,仅作示范,有兴趣的旁友可以继续调查。) 属性归类表-微信“看一看”功能 最后统计所有功能答案,得到每个功能的属性,以及每个功能的重要程度。 问卷统计结果 4.Better-Worse系数分析 对功能的属性进行归类后,我们要利用Better-Worse系数增加判断影响程度。 Better-Worse系数,表示某功能可以增加满意或者消除很不喜欢的影响程度。 Better是增加后的满意系数。其数值通常为正,数值越大,用户满意度会提升越快。Worse是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其数值通常为负,数值越小,用户满意度会下降越快。 根据Better-worse系数,优先满足系数绝对分值较高的功能或需求。 Better-Worse系数计算公式 根据微信“看一看”问卷分类对照表,进行Better-Worse系数分析。 增加该功能后的满意系数Better:(22%+2%)/(22%+2%+62%+0%)=28%消除该功能后的满意系数Worse:-(2%+0%)/(22%+2%+62%+0%)=-2% 将每个功能的Better值和Worse绝对值作为气泡图的纵坐标和横坐标。

  • SEO关键词密度一般多少合适?你还在纠结2%-8%?

    今天在群里看到群友讨论的一个话题,关于SEO优化的关键词密度改如何控制,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模棱两可,估计只有自己才理解,很多人认为关键词密度已经无所谓了,也有很多人认为合理的关键词密度布局仍然是SEO优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关键词密度究竟一般多少合适呢?下面详细讨论一下。 认为关键词密度不必刻意去优化的理由:关键词作为网站的核心内容,可以说在网站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某个关键词展开优化工作,若是能保证关键词相关性的,并不一定一直重复该关键词,刻意控制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关键词在网站中只布局了内容,并没有做这个词的排名,然而还是会有排名出现的效果, 太刻意了,没什么意义,还是解决客户问题为主。毕竟我们服务的首先是用户,用户满意,关键词密度低照有排名。 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文章(网站)内容,主要在于内容的相关性,所以关键词密度这种说法也没那么重要了! 认为关键词密度需要适当优化的理由: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文章(网站)的内容,有一定必要做适当优化,适当的关键词密度有助于提高网站关键词相关性,提升网站关键词的排名,关键词密度的适当优化,有助于告诉搜索引擎你的页面或是文章倾向于哪种内容,因为搜索引擎不知道文章内容,他只能通过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来判定你的文章或页面是关于这些词的,然后来匹配网民的搜索要求。 以上两点是笔者针对目前群里讨论的结果而整理的,不过关于SEO关键词密度是否有必要去优化,笔者给我答案是当然要优化,而且要重点优化!这里所说的重点优化并不是刻意去优化,很多人为了提升关键词密度,而在内容中刻意堆砌关键词,这种方法放在几年前或许有用,但是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搜素引擎打击的对象。 举个例子吧,关键词的密度优化,就像去相亲一样,女孩就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想要了解你的自身情况,人家只是想了解你目前从事什么工作,你却说我目前从事XXX工作,每月赚XXX,还有一辆轿车,工作也轻松,而且现在已经是经理了,拥有XX股份,下个月打算买别墅了。相信相亲对象一定会很反感吧,仿佛在刻意表达什么。 而笔者所总结的,正是大家所关心的,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有疑问的朋友能有一定的帮助。 1.关键词密度优化真的无所谓了吗? 关键词的密度控制当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人关键词密度很低,但是排名做得很好,就会容易产生一个关键词密度控制不控制无所谓的想法,这种想法比较绝对,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关键词密度比较低,但是排名不错,内容很好,若是有一个关键词密度比你高一点点的网站,同时网站内容也是比较好的,解决了用户需求的网站出现,那么你认为百度会侧重于给哪个网站排名? 为什么有的关键词密度低仍然能排在首页,关于这一点也有必要解释一下,现在搜索引擎主要围绕内容质量为主,一般排上来的网站,内容都是用户关心的话题,同时基础优化做到极致的网站,因此排名比较好,而其他同行仍然停留在优化技术水平上,内容质量要差一点,目前大部分企业网站的优化做得好的不过同行竞争中的百分之一,因此SEO优化行业仍然是潜力巨大。 2.关键词一定要控制在2%-8%之间吗? 很多做SEO的朋友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把密度控制在这个区间,其实控制好这个区间就能避免了过度优化的操作,但是一定要控制在这个区间吗?答案当然是不用,一般按照关键词来区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网站关键词排名很高,而且很多关键词,仔细看看他们的关键词密度低得很离谱,为什么?因为他们并不是刻意去优化那么几个词,而是做海量长尾关键词优化,每个地方都布局很合理的关键词,因此尽管密度不高,但是依然能做排名。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从关键词个数来布局,如果你做的关键词比较多,那么关键词的密度第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关键词只是单个,那么关键词密度高一些也无妨,不过不要刻意去做关键词堆砌,很容易被K,能控制在这个区间也算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不要去刻意控制密度即可。 3.关键词密度过高或过低怎么办? 很多SEO的朋友,在面对关键词密度过高或者过低而犯愁,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分析网站是否被惩罚,因为过度优化或者核心识别不明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进行关键词密度调控优化,如果文章正常收录,没有任何被K的迹象,那么适当的微调即可,做好内容优化就没有多大关系。 关键词密度过度怎么处理:关键词密度过低,一般是网站内容较少,布局关键词有心无力,这时候大家不妨在图片中穿插alt属性,什么?alt属性已经加了?那么你不妨在加一个title标签,其实密度过低,想要调上来很容易,最主要是显得不要刻意堆砌,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适当做一些内链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键词密度过高怎么处理:关键词密度过高,被K的风险就有点大了,很容易就被判断成优化过度,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得查看网页源代码,看看关键词大致在什么地方出现,抓密集的地方处理,网站关键词布局合理的状态就是个个地方都有,而不是聚集在一个地方,一般只有找到了关键词的密集处,然后适当的删减,当下次搜索引擎抓取的时候,就会更新页面评分。 4.关键词应该布局什么地方合理? 不难发现,很多关键词密度低但排名又好的网站,把关键词都布局在非常合理的地方,因此哪怕关键词密度再低,但是排名确实不错,再想想,我们做关键词密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搜索引擎更好的识别网站的核心内容吗?那么把关键词布局在合理的地方,是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关键词一般布局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地方布局效果最佳。 a.网站的logo上:网站的logo作为每一个页面都存在的地方,在上面布局上关键词,相当于每一个页面都有关键词的出现,而当搜索引擎抓取的时候,会根据每一个页面重复度判断核心内容,因此,在logo上合理的布局上关键词,也是非常不错的,很多人又问了,logo上如何做关键词?当然是alt以及title标签上做了。 b.h1、h2、h3 标签上做关键词:在网页中h1 中适当的做关键词也是不错的,如果h2 和h3 的个数不多,也可以适当在上面布局核心关键词,一般一个页面就只有一个h1 标签,在文章内容页中,很多人选择了把h1 标签放在文章标题上,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文章标题中会穿插关键词,当然适当穿插也是可以的,不要过度穿插,否则就是过度优化了。 c.导航上:导航作为仅次于网站logo权重分配的地方,自然是不容忽视,一般做得好的网站,在导航都布局了用户搜索的关键词,而一般优化做得不算很好的,都白白浪费了导航这么一块资源,大家不妨可以自己寻找一些热门的网站,去看看别人网站是如何布局的,是不是导航布局的内容都与关键词息息相关,而一般在导航放什么【新闻中心】【产品展示】【关于我们】这样的导航的,大多都是没有做好关键词的布局。 d.网站板块的栏目上:网站分为一块块的板块,而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名称,很多高手都把核心关键词以及长尾词来布局在栏目上,而这样看起来虽然密度低了,但是搜索引擎依然能更好的识别网站的核心度。 E.合理出现在文章中:相信每一个做优化的网站,都有着一个更新文章的地方,而很多人总是喜欢在文章中穿插,却忽视了页面其他地方的关键词,笔者个人建议在文章中的段首、段中、段尾穿插一个关键词即可,一篇文章三次出现很合理,当然并不是规定只能出现 3 次,适当即可,例如 300 字穿插一次就很自然,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就好。 补充:网站的优化要保证网站的相关性,站在用户的需求角度去分析并优化,而不要刻意的停留在SEO的技术层面上,流量的渠道有很多,不一定局限于排名上。 总结:以上就是岑辉宇为大家总结的SEO关键词密度优化的一些建议,密度需要优化,但不要刻意优化,也不是说密度没有用,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如果大家在SEO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骚扰岑辉宇。

  • 行业网站上线5天怎么样做到百度权重从0到1

    行业网站上线5天怎么样做到百度权重从0到1。很久没有分享了SEO方面技巧东西,也许现在的人谈的更多的“战略”而且藐视战术方面。不管百度官方承认不承认百度权重这回事情,我相信广大的站长朋友确确实实相信,最起码在心中是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和标准。百度权重作为参考还是非常不错,特别是交换友情链接很多人都会看,谷歌PR无法更新,基本可以忽略,百度权重首当优先参考值。权重不是一天做的,从0到1还是需要一些技巧方面东西,下面看合肥SEO小马给您具体介绍。一、网站容不得“半点错误”网站不能出现错误,这里讲述的错误,比如就是打不开页面、死链接、网站页面错误、图片有问题、文章打不开、网站有其他内容不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仿站容易出现),网站有乱码等等,这些情况特别忌讳,一定要避免。因为新站做的比较仓促,各个方面不够完善,所以最起码要保证网站的首页不会出现任何不好的情况发生,这样提交搜索引擎来抓取页面,第一次来不会那么失望,只要不失望,后面来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因为第一印象比什么都重要。二、网站整体内容十分丰满很多人可能觉得网站刚刚上线,很多内容我可以慢慢添加呗。对于这样的观点我表示非常不同意。特别反感和反对,网站一空二白的上线。你网站没有内容,提交搜索引擎去干嘛?百度蜘蛛来抓取什么内容?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白,第一次就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了,后面,我觉得都没有后面了。我本人特别提倡和喜欢,把整个网站内容全部填充好,不管你是伪原创还是原创还是复制(当然不建议复制)。让整个网站填充起来,这个新站上线没有提交百度搜索引擎,上线后,第二天自己就收录,然后第三内页收录12条,第四天收录16条,第五天收录22条。整个网站基本内容都挺多的,特别是文字部分,基本都是伪原创和原创。三、网站SEO细节绝不容忽视网站很多细节都要做好,特别是对于优化来说。比如网站域名,中国石斛网,当时我能想表达就突出主题“石斛”,中国2个字能够带上最好。英文+拼音,非常完美搭配,可惜域名早被人注册。后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发现很多朋友建站注册域名喜欢用首字母,从优化的角度其实真的不建议这样做。还有就是栏目、尽量用英文或者拼音,也不建议用首字母。很多朋友觉得优化就是粗放式的外链+内容,其实60%-70%都是细节。刚刚讲域名、栏目、文章,还有网站的路劲、伪静态、404页面、301重定向、内链、标签、title标签、alt标签、随机调用、地图索引等等都需要做好,做到位。四、外链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用最近一直都有朋友跟我在强调,不要发外链,外链没有用,百度优化现在已经不需要做外链了。我立马就问他,你是怎么知道发外链没有用的。他说,网上都这么说的啊,然后找了一大堆的理由和文章给我看。我很费解,百度自己都没有说外链没有用,网络上讲就当真了?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外链没用,其实外链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到现在都是占据着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什么是外链,就是你自己都知道谁帮你发了外链,所谓的用户自己推荐的外链,才是真正的好外链。所以现在社交平台的外链是一个突破口,可以选择这类外链,至少平台属于社交,社交即有分享,这样的外链即便是你自己分享出来,搜索引擎也会认为是用户自己分享。

  • 负面SEO新方法:用户体验攻击

    搜索引擎是目前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正因为复杂,就无法100%避免漏洞的存在。有的SEO不是努力把自己的网站排名做好,而是研究怎样恶意把竞争对手拉下来,这就是负面SEO,negative seo。这是挺没劲的做法,但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常见负面SEO方法有时间再细说,今天帖子主要说一下最近发现的负面SEO新方法:用户体验攻击。这是我瞎起的名字,在英文SEO新闻中还没看到报道,所以也还没有英文名称,但我已经看到有人正在尝试。前两个月写过用户体验数据可能会影响搜索排名。百度点击器、百度快排都是点击率影响排名的应用。用户体验攻击利用的是其它用户体验数据如跳出率、停留时间对排名的影响,思路是,既然好的用户体验有助于排名,能不能给竞争对手网站制造不好的用户体验数据,继而降低其排名能?请看实例。下图是SEO每天一贴百度站长平台流量与关键词部分上星期某一天下午的抓图:可以明显看出点击率是有问题的,但这可不是我在做快排之类的。“seo技术“这个词排名在第二页,点击率怎么可能达到47%?就算排名在第三,点击率凭什么就158%了?而且也不知道seovv是什么东西。点击率达到1038%又是什么鬼?从以前数据看,这些词的展现量就不对,被刷了,比如“seo排名优化软件“这个词,展现量就不可能一天达到 100 多,以前几乎就没见过这个词。所以,有人针对我的博客seo技术有关的词在做手脚。有人好心为我匿名免费做快排?可不能是这个做法啊,别把点击率刷到 1000 多啊。那这是在干什么?看一下流量统计就了然了:搜索“seo技术”访问网站的跳出率为98.88%,停留时间是 5 秒,比正常访问差得很多。前一张抓图中点击率不正常的词都是如此,因为在流量统计中隔得比较远,就不都抓图了,只再看一个:100%跳出率,停留时间 1 秒。“seo技术”这个词还有几个真实搜索流量中和一下数据,“seo排名优化软件“这个词的访问都是某人制造的。显然,有人在试图陷害我的网站,使用软件,或者也许是人工,访问我的博客,100%立即跳出,停留时间为 1 秒或更短,降低用户体验数据,误导搜索引擎。这种攻击是针对特定关键词的。上面三个抓图是上星期的,这两天又改别的关键词了。这种用户体验攻击在别的网站也看到了。比如下面抓图是一个客户的英文网站IE浏览器访问统计:62%的流量是使用IE9 和IE8,跳出率99%,停留时间为 1 秒。这两个版本的IE占IE使用比例应该不会超过10%。真正用户在用的IE11 数据则正常。再看看Firefox的情况:现在Firefox已经是版本 53 了,版本11、 12 早就没人用了,但流量统计显示大量使用firefox 11/12,甚至还有 3 的访问,99.9%跳出率,停留时间低于 1 秒。看来由于某种原因,陷害人使用的软件模仿的是很旧版本的几个浏览器。再看看按地域细分:由于是英文网站,显然美国是目标市场,来自美国的IP被恶意刷成99%跳出率, 1 秒停留时间。还挺有针对性。这两个网站被陷害的手法如出一辙,都是试图降低用户体验数据。那么是否管用呢?网站的排名受影响了吗?就我目前有限的观察,有一些作用,关键词排名有下降,但幅度不大。长远来看,搜索引擎能否鉴别出来是有人在陷害,还有待观察。最后感慨一下,这又是何必呢?这么做有意思吗?不把自己网站做好,整天想着找捷径、害别人,也难怪SEO在互联网行业名声不好啊。

  • 目瞪口呆!苹果的这家新店像极了 Macbook

    悬浮于空中的「 Macbook 」 6 月 23 日消息,苹果正在建设中的位于芝加哥的全新旗舰零售店长得有点令人目瞪口呆。据当地媒体报道,苹果这次一改往常,该店采用了玻璃幕墙及一块超薄碳纤维屋顶设计,而苹果的 Logo 将会安装在屋顶之上,俯瞰上去像极了一部 Macbook 笔记本。 这家新店的屋顶材料类似 Macbook 的银色铝全金,同样采用了圆角矩形设计。完工后的屋顶将会搭在玻璃外墙之上,看上去就像是一部 Macbook 悬浮了空中。 这家新店位于芝加哥河畔有着悠久历史的密歇根大道大桥旁,建筑占地 20000 平方英尺,由苹果的长期合作伙伴 Foster+ Partners 打造。这种设计虽然没有在其它 Apple Store 中见过,不过苹果的新总部 Apple Prak 的安保中心的屋顶则与之类似,只是少了个苹果 Logo 。 还有人拍到工人在往这「笔记本」盖上贴logo 另外苹果新总部 Apple Park 中著名的乔布斯剧院也会采用类似的设计,不过是圆形。这样看来,苹果有可能会进一步修改自家建筑物的外观外观设计,未来的 Apple Store 有都有可能会见到此类设计。 从高处俯瞰上去像极了一部 Macbook

  • 【官方说法】页面长度过长,也会导致不收录?

    站点反馈:网站主体内容都是js生成,针对用户访问,没有做优化;但是网站特针对爬虫抓取做了优化,且将图片也直接做了base64转化;然而优化后发现内容却不被百度收录。页面质量很好,还特意针对爬虫做了优化,为什么内容反而不收录了呢?工程师分析:1、网站针对爬虫爬取做的优化,直接将图片二进制内容放到了html中导致页面长度过长,网站页面长度达164k;2、 站点优化后将主体内容放于最后,图片却放于前面;3、爬虫抓取内容后,页面内容过长被截断,已抓取部分无法识别到主体内容,最终导致页面被认定为空短而不收录。工程师建议:1、不建议站点使用js生成主体内容,如js渲染出错,很可能导致页面内容读取错误,页面无法抓取2、 如站点针对爬虫爬取做优化,建议页面长度在128k之内,不要过长3、针对爬虫爬取做优化,请将主题内容放于前方,避免抓取截断造成的内容抓取不全

  • 2017年形塑ASO的五大关键趋势

    应用商店优化一直在发展和改变。苹果和谷歌也从未停止创新变革,寻求展示 App、修改算法、优化发现 App 途径的新方法。ASO 对于开发者和市场人员而言,道路越走越有限,越走越困难。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 ASO 最新的趋势,帮助开发者打破瓶颈,更好地完善 ASO 策略。1. 苹果搜索广告为 ASO 另辟蹊径苹果搜索广告将成为 App 获取关注的绝佳方式之一。这个平台为开发者打开了一扇门,让 App 从众多热门关键词搜索结果中脱颖而出。根据苹果的出价系统显示,小型开发者也有机会通过搜索广告获得成功。我们从以下角度来认识搜索广告:付费安装是为了在高热关键词下获得更多曝光。巧妙利用“搜索热度”的数据,可四两拨千斤。充分了解广告组中“检索项目”部分的情况。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苹果搜索广告投放”。在广告活动设置中,你甚至可以选择否定关键词。这个方法我们稍后详解。当你创建了广告活动和广告组,我们建议是:品牌关键词 – 选择品牌关键词,可以大大减少竞品的曝光机会。如此,可防止竞品干蹭属于你的品牌的流量。非品牌关键词 – 选择与你的 App 相关、而且有高搜索量的词。这类关键词可提高排名、增加曝光度。竞品关键词 – 选择直接竞品的关键词,为的就是“偷”走他们的流量。只选搜索匹配 – 打开“搜索匹配”,不要输入任何关键词。默认使用苹果判断为相关的关键词、以及会引导用户找到你的 App 的词。这样设置广告可以通过搜索匹配机制将 App 的可见性最大化,包括你的品牌、分类和有竞争性的关键词以及竞品关键词。你会发现用户们到底用了哪个词才找到你的 App。自此,你就学会如何根据关键字衡量点击和转化了。那么,如何运用到 ASO 策略中去呢?最中肯的建议就是广告平台中“热门搜索”的数据,研究那些搜索度较高的词。此外,开发者还可以研究下广告组中的“Search Terms”来查看关键词的表现情况。通过不同的参数对结果进行分类(impressions、点击转化率TTR、转化等),可以深入了解表现最好的关键词。还记得“否定关键词”吗?这又是一个机会,方便你调整广告活动,把表现不佳的关键词剔除。2.提高转化 & 留存用户留存和参与是 App 成功的关键,这也成了 ASO 的热点问题。之前我们也谈到,Google Play 也开始重视留存的权重了。定期更新 App 是提高用户参与的重要手段,能保持用户的新鲜感,不断认识你的App并提高整体留存(以及收入)!Pokemon Go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如何挽回流失用户。他们发布的更新都是用户翘首以盼而且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召回用户。圣诞节期间,《宠物小精灵》发布了一个特别版,还有打折促销活动。几个月后,第二代小精灵版本的发布成功让那些流失的用户重新回到游戏中。通过App内部的这些改变,好好设计下一个版本的更新,想要用户忘记你的App都难呢。3. 利用表情包增加推送的打开率说到用户留存,第一个要提的就是推送通知。没有什么比推送更能影响用户留存情况了。一条合时宜的通知,不仅能将用户带回 App,甚至能转化为收入。很多购物类 App,如 Amazon 和 Overstock.com,都有一套自己的推送机制。常见的推送套路有“您的购物车里还有几件商品未结算”。亚马逊还会基于用户的浏览习惯推荐一些相关产品。多向这些成熟的 App 学习,结合自身产品特性,生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推送机制,鼓励用户使用并购买。数据报告推送打开率统计:标准文字推送≈ 2.44%推送内容包含 emoji ≈ 4.51%(以上数据来自 Leanplum 和 App Annie 共同发布的一个报告)数据不会说谎,如此简单的一个小心机,结果却大不相同。因此,一条时间合适、带有emoji表情的通知可能会很招人喜欢哦。4. 充分利用 iOS 10.3 用户评论权限评论也是 App 成功的关键之一。数量多、得分高的评价也是 2017 年的一个标杆。因此,大多数开发者使用第三方软件来提示用户评分并给出反馈。10. 3 系统的发布为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禁闭已久的大门。自此,开发者终于可以在 App 内部引导用户评分和评论,而且开发者也能回复用户的评论了。这一点也算是与Google 走到了一条线上。评论权限的放大,让开发者更方便了解 App 的在用户群中的存在形态,通过与用户交流不断优化 App。最值得点赞的是,开发者在修复了 bug 之后,可以请用户修改评论。不过,苹果还是会严格限制开发者引导用户评分的请求次数。因此,开发者将更加关注何时,以何种形式邀请用户为其 App 打分或评论。5. 精简描述也能提高排名现在很多开发者都开始关注短描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短描述对转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至少对关键词排名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短描述应该介绍 App 的核心价值。这是开发者向用户“推销”自己产品最好的机会。想用短短几十个字符抓住用户的心不是一件易事。什么样的短描述才算优秀呢?关键词一定不能少。如果你光顾着在短描述里秀文采,拼华丽的词汇,那这部分描述就算是被浪费了。此外,还需要调查一下竞品,看他们是如何利用短描述介绍自己产品的。竞品分析也是 ASO的课程之一,虽然无聊,但能帮助产品快速成长。总结而总之,想要打败竞品获得并更多用户的注意越来越难了。开发者需要了解前沿技术并利用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研究。通过搜索广告和关键词,开发者能更快看透产品的成败。将 ASO做到细节,你就会意识到你距离成功还缺什么了。 

  • SEO优化6月新步法!三点让你领悟

    6月2日 这个日子对杭州人来很特殊,我们在一起培训人聊起昨日是你儿子的节日,今天是你的节日,这个是个玩笑下面我们来谈谈SEO优化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在整个优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标题优化的过程中,更应该学会避免一些优化的误区,掌握一定的优化技巧,那么在SEO标题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技巧?由seo:seo.ee,seo优化给你分享三大点重要事项。1、尽量要包含公司名称您所在的公司名称,不止能够将你的结果列表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您的网站带来更多的点击率,有效帮助您提升网站的排名,帮助网站赢得更多的流量,更高的权重,帮助您的网站赢得更高的知名度。另外,它还能够提供重要的上下文,让你的搜索结果列表更加吸引人或者相关性更强,更容易博得用户的眼球。2、注重关键字提到关键词,很多的SEO优化站长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也最容易忽视,总会将页面的标题起的过于随意,更主要的是大部分的时候都不包含关键词,而这种低级的错误对于优化站长来说真的不应该犯。所以,对于站长而言,在标题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关键词包含进去,这点真的很重要,因为在关于页面标题中,排名算法对这个是很看重,如果能够把关键字包含进去,就能在搜索引擎中抢占先机,取得极佳的排名。关键词可以根据网站的产品来取,比如你的产品是在线客服,那么关键词就可以取与它相关的词语。3、注重简洁关于简洁度这点,可能很多的站长最开始时都没有注意这方面,他们为把自己网站优点全说出来,结果就是信息量太大,看起来五花八门,非常的繁杂,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用户迷失,给用户造成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标题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简洁简短,才能让关键信息快速的简单表达出来,否则你的网站看起来信息非常充足,其实是画蛇添足,无法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就是一家专业的品牌全网推广服务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客户省心省力,不烧钱做宣传。作为SEO优化行业的唯一上市公司,在SEO优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专业的优化团队,如果您有任何关于SEO优化的问题,欢迎来咨询!

  • SEO网站优化?优质内容很有必要

    很多企业网站、行业网站以及门户网站都在纷纷为自己的网站内容来源发愁,其实对于网站优化来说网站内容制作非常简单,对于日常更新来说我们不要讲网站内容想的非常复杂很多时候多留意、多用心你就能找到更新优质内容的素材。第一:一定要明白你的网站主题定位是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内容来源都来自于网站的主题,我们在更新内容的时候必须要把握网站主旨,更新的内容要和网站主旨一致,具体表现在要非常清楚网站的栏目有哪些?网站的重点关键词有哪些?网站针对的用户群体以及这些群体的喜好是什么?你必须清楚,有了这些方向性的东西我们在更新和寻找素材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不会偏离我们的网站主题。第二:细心的分析同行和竞争对手。我们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其次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注意同行站点和竞争对手的因素分析。了解同行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完善自己,比如别人在某个大类或者某个关键词上竞争很强,那么,我们在更新内容的时候看看你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尽最大可能超越对方?而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对方不足,攻其不备。通过观察对手网站,对手不足的地方,我们就要去加强自己站点的实力,把他的劣势通过我们站内的细节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的通过细节去缩小差距其实就是自己网站不断进步的过程。第三:网站内容不仅仅是文字还要体现价值。文章的价值在于给到你用户比他的所求期望值还要高。比如我们是产品销售类站点,那么,除了介绍产品功能、产品价格之外,我们要学会提供一些附加值高的东西,比如,告诉客户选购该产品的注意事项,告诉用户选择产品除了价格我们还要注意哪些细节,最后我们还要教他一些使用维护小技巧。可以的话,还可以通过配图展示我们的产品安装和使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些非常接地气人性化的方法,让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公司和服务,那么,你企业内容价值无疑就得到了最好的展现,有了信任度搜索引擎也会为你的站点加分不少。第四:注意每一篇文章的排版和布局细节处理。网站内容除了价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体验度,人与人之间相处,诚实和真诚是本分,但是千万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自己的穿衣打扮也就是外部良好的形象建立,网站也是一样,优质的内容仅仅是网站的基础,我们更要注重的是网站的排版细节,主要体现在别人不注重排版,把排版做好一点,让用户阅读更轻松一点;别人文章用的是纯文字,我就配几张图,图文并茂,让用户享受视觉的冲击;如果别人细节考虑的非常周全,是否想过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微博等等自媒体加强对于网站的补充说明。只要比别人多做一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和体验,那么,用户就会因此而聚集到我们的网站上,因为这个时候用户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种感情的融入,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 那些让人一见钟情的网页首屏,遵循着怎样的设计模式?

    无论是APP还是网页,第一印象都很重要。再优质的内容,都需要首屏这个漂亮的脸面来吸引用户驻留,才能被人注意到。在竞争激烈的数字产品领域,这是难以辩驳的残酷经验。这也引出了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网页的首屏设计。 什么是首屏 相比于首屏,大家对于首页的概念会更熟悉一些。和传统的报纸行业类似,报纸第一版被称为头版,由于报纸常常会折叠起来运输,当用户拿到报纸看到的是露出来的头版头条(Above the fold),这就像如今的首页和首屏之间的关系。用户打开网页的第一刻,还没开始滚动页面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首屏。 首屏要能够吸引用户才行。 从内容角度上来说,首屏要涵盖关键的信息,一目了然。从设计上来看,首屏也是最适合发挥设计创意的地方,许多优质的首屏设计都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布局,打磨出引人入胜的体验。首屏通常还承载着网站的导航模块,是整个站点布局和导航的关键。 这个在线漫画书店就是个优秀的范例。顶部的文字LOGO和主干导航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超人插画突破页头布局充满了力量感,在视觉上也非常抓人,同时作为认知度最广的超级英雄,它也非常适合作为首图而置顶。下面的漫画列表恰到好处的露了个头,让访客意识到能够向下翻页。 首屏包含哪些部分 既然首屏是关键,所包含的元素也不会太少。最常见的是下面这些: ·基本的品牌标识:LOGO,品牌名称,Slogan,吉祥物等 ·产品、服务和主题的主要文案 ·网站类别链接 ·社交媒体链接 ·基本联系信息(电话电子邮件等) ·多语言切换按钮 ·搜索框 ·订阅按钮 ·产品、APP 下载/试用链接等 这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这些元素都应该呈现在首屏当中,太多的模块会让首屏中的首图和标题的视觉重量被稀释,过多的信息会让用户难以聚焦到真正重要的内容上。所以,首屏的设计常常需要设计师和营销人员通力合作,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你应该能大概明白不同类型的网页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Bjorn 是一个室内设计网站,网站的顶栏被制作成悬浮的,随着页面的滚动会一直会在顶部显示,左侧是品牌LOGO,右侧是导航,常见的四个分类中 Product、Studio、Press 是作为常规导航而存在,但是Shop 则被制作成CTA按钮,相比之下更容易吸引用户去点击。借助大量的留白,设计师将LOGO、导航和首屏的文案划分开来。 Event Agency是另外一个范例,在首屏设计上相对而言更加别具一格。整个首屏都是围绕着LOGO和品牌名称来设计的,左右平衡,各两个链接,背景的星河和前景的超大文本嵌套叠加,构成视觉主体。 首屏为何重要 首屏对于许多网页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户是如何同网页进行互动的?用户研究领域的先驱 Nielsen Norman Group 曾经针对这一用户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设计师和可用性设计专家们提供了更好的素材和设计依据。 简而言之,当人们访问某个网站的时候,尤其是初次访问网站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特别仔细的查看所有的内容,而是快速的扫视,找到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信息,这些内容就是他们继续停留在这个网站上的理由。通过眼动测试和不同实验,他们发现访问者的视觉浏览模式,可以归结为几种典型的模式。设计师 Steven Bradley 在自己的文章中,总结了这三种常见的模式:古腾堡式,Z图模式和F图模式。 对于信息结构层次并不那么分明的网页,用户常常会使用古腾堡式的浏览模式,用户大范围扫视页面内容,整个视线路径是一个大号的Z,其中最开始的两个视觉驻留点就在页头上。 Z图模式也不难理解,用户从上到下,视线沿着Z字形来回扫视,用户会左右快速扫视,视线的起点首先是左上角,行跨顶部一栏到右上角,然后向下延伸。 F图模式,或者说是F式布局,我们就更加熟悉了。在Nielsen Norman Group 的研究当中,这种阅读模式最为典型: ·用户先会沿着水平方向浏览,优先浏览内容块的上部,这个时候的眼动构成了字母F 最上面一横。

  • 一个完整的seo技术流程概论包括那几个维度?

    关于seo项目优化方案概论及seo项目诊断概论,这两大点都是杨子经过数年不断实战及研究所总结,当然,在这里面可能也无法百分之百的避免有所遗漏或不足之处,希望看过那篇文章的朋友,如有任何疑虑,欢迎留言或直接私信于杨子交流、探讨。说起seo,在如今的个人站长及seo圈子中以失去了以往的狂热,自从近几年以来百度搜索引擎算法的不断迭变升级,给很多站点带去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性打击,至使众多站长及seo从业人员失去了信心,以至于在互联网seo圈子中传出了seo末落之说。其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是然并卵,在如今互联网营销渠道繁多,以至互联网流量分流较为严重,(PS:而不像以往的主要三大流量入口:1、网址导航2、直接输入URL3、搜索引擎)是导致如今seo热潮低落的因素之一,而并非就说seo已经没落了。杨子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只要存在搜索、只要存在互联网,只要你想做网络营销,seo就有存在的价值。只是一些人把seo理解的太狭隘了,他们认为seo就是发外链,seo就是撰写TDK、seo就是发文章。其实咱们应该发散思维,seo不仅仅只是对一个网站来单纯进行优化,而且还可以把seo这样的思维理念融入在各问答平台中,当你在百度知道或360问答中要想让你的问答获取好的排名,此时就可以对问答进行seo优化。同理,在同等情况下,如果在自媒体或新媒体运营中能巧妙的融入seo思维,那么相对于那些没有融入seo思维的自媒体及新媒体内容来说,获取的流量肯定多。据杨子近来了解到,在如今依靠seo做外包的公司,也有一部分活得比较滋润,而且还有一些大品牌与他们合作做seo品牌优化等。可见seo在网络营销中的意义重大,于此咱们言归正传,一个完整的seo技术执行流程概论包括以下几个维度:1、市场及竞争研究:关键词研究,关键词分布,流量预估,竞争对手研究,网站诊断2、制定计划:设定目标,流量分析软件,指标基准,工作计划及预算3、网站架构优化:内容设计,避免蜘蛛陷阱,导航设计,禁止收录,内部链接结构、网址规范化问题4、页面优化:meta标签,正文写作,H标签,ALT文字,精简代码5、外链建设:链接分析,高质量外链,外链原则,链接诱饵6、监测和改进:收录,排名,外链,流量,转化,策略调整7、其他:主机域名,作弊与惩罚,整合搜索,地理定位,多语种,项目管理,内容策略

  • 谷歌“猫头鹰”算法更新

        去年以来,Google搜索面临一类以前比较少见的问题,虚假新闻内容是源头,进而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如: 编造的假新闻 带有极度偏见、煽动仇恨的内容 谣言、阴谋论类内容 冒犯性、误导性内容     这类问题被用户看到、搜索得多了,又会影响搜索框显示的查询词建议,进一步带来更多搜索,一步步放大效应。     本来这类查询次数并不太多,Google官方博客帖子说是0.25%,但有时候性质比较严重。比如下图搜索“犹太人大屠杀发生过吗”时,不仅搜索建议中出现“犹太人大屠杀真的发生过吗”这种强烈怀疑的查询,更严重的是,排在第一的页面标题是“犹太人大屠杀没发生过的 10 大原因”。这个搜索结果去年 12 月曾引起不小风波,主流媒体报道也不少。这就触碰到了极为敏感的政治正确底线了,因而必须解决。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Google官方博客 4 月 25 号发帖,宣布推出“猫头鹰”算法,提升权威度高的页面的排名,降低低质量内容排名,尤其是查询词结果可能返回上面列出的几种潜在问题内容时。“猫头鹰”是谷歌内部的代码名称,Project Owl,准确地翻译应该是“猫头鹰项目”,在SEO行业,称为猫头鹰算法或猫头鹰更新更容易理解。     猫头鹰更新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在搜索框的搜索建议右下角加上了一个“举报不当的联想查询”按钮,用户看到宣扬仇恨的、色情的、暴力的、危险的搜索建议时,可以举报。如下图:     二是在精选摘要下面加上反馈按钮,作用和搜索建议的举报按钮一样。精选摘要也偶尔犯敏感错误,比如搜索“美国国王是谁”,直接回答是特朗普。     第三,最重要的,提升高权威度页面排名,降低低质量页面排名。     虽然是提升高权威度页面排名,但Google工程师Gary Illyes在Twitter上回答有关这次更新的问题时澄清: 这个更新不会影响新网站获得排名能力 大品牌也没有特殊优势     谷歌也更新了人工质量评估员的质量评估手册。质量评估员的打分并不直接影响页面排名,但可以评估Google搜索结果质量,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调整算法解决问题。     不过,到底什么是高权威度?Google没有进一步说明,估计也不可能再明说了,需要SEO自己去琢磨。

  • SEO辅助工具大全,让网站优化事半功倍

        SEO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非是一早一夕的事情,下面海瑶SEO小编罗列一些SEO辅助工具,各大站长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社会化工具     1、百度推荐工具:该工具是通过对用户访问内容和行为的数据分析,向用户相关的文章内容,以此提高网站流量和黏性。     2、多说评论:目前站长用的最多的插件了,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系统,功能同上(国内博客比较火的评论插件)。     3、灯鹭社会化评论:功能最全的一款社会化工具,包含社会化登陆和分享功能,代码简洁、加载速度快,支持二次开发。     4、JiaThis分享:国内中小网站使用量最大的分享工具,数据分析强大,代码简洁。     5、bShare分享:社会化分享工具,可把文章一键分享到上百个社会化网站中。优点是与同类工具比后台统计数据全面、专业。     6、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利用数据挖掘的技术,在读者阅读时显示最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访问量,延长读者逗留在您网站的时间。     7、友言:一键同步评论留言分享到社交平台,实时采集SNS相关留言评论,迅速提升网站社会化流量。     8、友荐相关文章推荐工具:JiaThis旗下网站,与无觅相关文章插件类似,但代码简洁,同时还能在、各自合作网站实现站站互推。     9、乐知相关文章插件:bshare旗下网站,代码简洁,功能同上!     10、云推荐:阿里云旗下面向站长的智能文章推荐工具!基于阿里云先进的云计算系统,支持海量网页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计算。 二,关键字排行工具     1、百度搜索风云榜:百度发布的每日关键词排行榜,根据前一天的百度搜索量统计自动计算生成,每天早上自动更新,实时更新当前网友最关注,搜索最热门的内容。     2、搜狗热搜榜:搜狗发布的每日关键词排行榜,根据搜狗的搜索数据生成。 三,网站管理员工具     网站管理员工具需要对网站域名所有权进行验证,通常是通过上传指定文件、增加META或者修改网站DNS来验证管理员身份,通过验证后,网站管理员可以查询到自己网站的各类统计信息。     1、百度站长平台:百度站长工具,提供了用户提交Sitemap的功能,Ping服务,并给出了一些URL优化建议、网站安全检测工具。     2、 360 站长平台: 360 站长工具,提供Sitemap提交、URL收录、索引量查询、关键字分析等功能。     3、搜狗站长平台:搜狗的站长工具,提供Sitemap提交、死链提交、URL提交、域名变更、抓取压力反馈等功能。